“军训”练出的奥运硬功夫
●新闻中心记者 程曦
■ 志愿者档案
姓名:丁青青
身份:电机系副教授
服务岗位:驾驶员志愿者
服务地点:北京饭店奥运大家庭
丁青青老师是金沙集团3354cc13名驾驶员志愿者之一,她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国际奥委会成员、各国奥委会主席和秘书长等,在服务过程中常常要独立面对服务对象。工作任务决定了对驾驶技术、英语水平等都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客人们“行踪不定”,要去的地方可能是某个从未听说过的大厦、饭店。作为驾驶员志愿者就需要尽快定好方位、找准路线,尽量避免“生手”的印象。
每天早晨6点半到总部集合,标准的下班时间是下午4点或晚上12点,但其实很难准点下班。中美男篮大战当晚,各国嘉宾云集,等把客人送回酒店、再排队安检、交车完毕,已经是凌晨两三点了。
丁老师说,做志愿者的经历是奇特而美妙的。当志愿者助理第一次对她说“师傅,早上7点半在北京饭店贵宾楼接客人”的时候,她的心里还掠过一丝异样的感觉:“哦!我现在是一名志愿者司机师傅,不是大学老师。”而当接到第一位服务对象——瑞士奥委会主席时,她感到非常兴奋,两年多的准备终于派上了用场。
出车在外时,经常误了吃饭的时间,常常要自带“干粮”解决;等候客人时,即使天气再热,也不能远离自己的车辆……但是和如厕问题相比,这些还算好解决的。不论在总部还是在路上,想“方便”都是个“不方便”的问题。丁老师的办法是早上出门之前解决好,出门后就尽量不去了。
回顾从2006年志愿者招募到奥运会结束的两年时光,丁老师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今年年初在北京吉利大学进行的准军事化培训。因为正值假期,学校里暖气不足,大家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上课还觉得冷。每天天不亮,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的驾驶员志愿者都要和接受礼仪接待、场馆服务等培训的年轻学生们一起出操。早读和上下午的课程结束后都要进行考核,全班都通过了才能排队去吃饭,回到宿舍已经是晚上11点半以后了。整整一周起早贪黑、刻苦训练,直到离开的那一天,他们才第一次看清了周围的景物。尽管很辛苦,但大家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在他们心中,这点困难在百年奥运带来的自豪感面前根本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