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重点国企,投身冶建工程
——访材料系签约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硕士生郭隆
●研通社记者 罗开双 何建波
“踏实进取,真诚相待”是采访完郭隆后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整个采访过程中,他侃侃而谈,但是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豪言壮语。然而,只言片语中流露出了“行胜于言”的清华人的作风,给人一种朴实、真诚、脚踏实地的感觉。对自己的选择充满自豪与自信,对自己的未来清晰明了,对签约的单位赞赏有加,这些都表明了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他无悔于一个相对艰苦但却走上了大舞台的清华人的选择。他的选择就是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一个位于西部、为国内外钢铁行业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大型国有企业。
不懈追求,梦圆清华
郭隆,1983年生,湖南省株洲市攸县人。2001年考入中南大学,经过前两年在化工学院化学教改班的学习,掌握了良好的基础科学知识,随之转入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国内外都蓬勃发展的材料专业领域内学习、探索,开始了一段对中国工程、制造的材料配方、工艺改良的寻梦旅途。
2005年,本科毕业的时候,他把目标瞄准了金沙集团3354cc材料系。在经过两年的奋斗之后,终于在2006年以专业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入金沙集团3354cc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白秉哲教授。梦圆清华,而前途仍然艰辛,两年时间太短,顾不上的事太多,而他却在这两年时间里慢慢读懂了“自己”这一本书,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兴趣与目标所在,于是硕士毕业前夕,他毅然选择了中冶赛迪,没有犹豫,没有后悔。
选择西部国企,投身冶建工程
进入冶金这样一个外人眼里的苦、累、脏行业,郭隆是怎么考虑的呢?首先,兴趣的导向,继而,胸怀祖国的气概与品质。冶金与材料是一个国家工业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繁荣强大的基础。因此,高考前夕在中美撞机事件的影响下,郭隆选择了材料科学这一可以大有作为的行业,而在几年的学习中,他也慢慢觉得材料行业前景可观,是年轻人实现祖国发展与个人价值统一的一条好路。研究生期间,他参与了国家973项目——“置氢钛合金超塑性成形改性机理”课题研究。在目前,钛合金系列的成分配方研制、成型设计方面国内都处于追踪改进国外技术的阶段,这也大大限制了钛合金这一高性能材料的应用。而他的研究为钛合金成型工艺研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在研究钛合金成型改性过程中,郭隆不断发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所在,认清了自己在以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在实际操作中去解决工程问题是他的强项,同时也是他的兴趣,因此,他选择了在硕士毕业时就到基层的工程单位去继续追逐自己的梦。
那么,他又为什么选择了地处西部的冶金企业呢?或许这里正体现了他的“踏实进取”这一优良品质上,当把这一问题交给他的时候,他没有思索,即刻回答了我们:首先,他没有城市的偏好,上海、北京、重庆,对他来说都只不过是实现一个人抱负的地域而已,并不能从等级上区分物质、能力等很多实际的东西。其次,重庆本身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工业基地,解放前就有了很好的基础,现在更是得益于“国务院的城乡综合配套一体化改革”,重庆将得到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会,这对清华人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去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机会。最后,学校就业政策的引导,导师白教授的推荐,企业对人才的渴望、重视,企业自身的规模、前景,企业领导、部门领导对他的人文关怀等无一不在他的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象,使他毅然做出了决定。
真诚相待:人生的领悟与做人的原则
未来,是每个毕业生都会考虑的问题,郭隆对自己的未来也做了一个设想:在公司培养职能型、项目管理、技术专家三类人才的大方向上,走与自己兴趣、性格最相适合的道路——项目管理人才,既做好自己的技术,同时懂一定的管理,目标都是为了认认真真的做好每一个工程项目。当问及怎样去处理以后可能遇到的人际关系问题时,郭隆轻描淡写地说到“真诚相待”,做到这一点,与人交往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记者手记
采访临近结束,郭隆也不忘给后来者一些建议,求职时更多地考虑哪个大的行业,公司性质,职位以及自己的兴趣与能力、注意自己的英语特别是口语,在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具有专业知识和英语技能的人将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在学校里的实习和社团经历,也将是一笔很大的财富。
两年的清华园经历给郭隆带来的,不仅是清华园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资源,更多的是一个实现梦想、产生新的梦想的过程,还有对未来的期盼与把握:扎根国企,投身冶建。(研通社材料系新闻组 供稿 襄桦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