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于心,回报于行
——访精仪系签约西部国企中冶赛迪的硕士生王沛庆
●研通社通讯员 刘芳芳
王沛庆,在清华精仪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习6年,获得5次奖学金,曾任金沙集团3354cc紫荆志愿者支队队长和所在党支部的支部书记,现签约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有责任心、严格自律,是王沛庆对自己的评价,但在记者采访中,却又在他身上发现了 “谦虚”、“行胜于言”这些清华人的传统美德。
踏实做事
对于记者的采访要求,王沛庆说:“我个人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现在只是踏实做事”。“踏实做事”,这应该是很多清华男生的特点,也许没有张扬的个性,也许不擅言辞,却都有着这一可爱的共同点。也是因为这句话,让记者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个自称“没有什么特别”的男生,因为每个人都可以不平凡。
王沛庆出生在革命老区一个贫苦的家庭,就是现如今,山里连一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没有汽车,他要步行10里路才能回到家。这对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事,可是王沛庆就是这样走过了他的十年寒窗路。通过他的描述,记者仿佛可以看见一个孩子背着书包走在崎岖山路中的画面,原来他的求学之路如此的艰辛。
王沛庆说,他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有过许许多多的不容易,也接受过许许多多的帮助。大山里艰苦的环境给了他顽强、淳朴的性格,也让他随和、乐观。走过了无数趟的山路,靠着不懈的坚持与努力,王沛庆终于走出了大山,成为金沙集团3354cc的一名学生。学校里的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解决了他求学的后顾之忧,使他能够潜心接受良好的教育。系里主管学生工作的杨玉珍老师的帮助,导师的处处周全关照,系领导在工作上的信任,这一切,都让他始终心怀感激。他说:“感谢国家、学校、亲人和给予我帮助的人,从那个闭塞的小山村出来到良好的环境中接受优质的教育,我自己一个人是办不到的,我得到了太多的帮助,真的是从心底里面感激。”
接过清华给的“干粮”和“猎枪”,王沛庆不断进行着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在硕士阶段两次进行企业实习,负责和参与了多个工程项目,在踏实苦干中增长了实践经验,为未来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他还听取了大量国企相关的讲座,更加坚定了将所学回报于国家和社会的信念。
回报社会
王沛庆签约的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地处重庆,由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控股,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之一的钢铁设计院,以总包设计上海宝钢和独立自主设计攀枝花钢铁基地而扬名中外。王沛庆说:“中冶赛迪是行业的排头兵,发展迅速,在钢铁行业功勋卓著,技术精良、管理水平一流。从中能够接触到行业最顶尖的技术和管理,是一个可以更大程度地发挥出自己的价值的广阔舞台。”
记者问他,好不容易从艰苦的大山中走出来,为什么不选择留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而要选择西部的国企呢?王沛庆给了一个很震撼人心的回答,“能否尽快回报社会是我的一个心结。”他说,“北京、上海等地方发展比较成熟,人才密集,西部的发展空间更为广阔,更需要青年。只有到需要的地方去,真正融入时代发展的潮流,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出自己的价值。而且我受过那么多的帮助,想以最直接的方式为国家社会奉献自己一点点微薄的光和热,因此,我选择西部,选择国企。”
也许对于王沛庆来说,任何一个地方都不算艰苦,因为艰苦的经历早已赋予他顽强坚忍的性格。“固然西部暂时欠发达,但不会影响我奔赴工作的决心。”坚定的话语不由让人心生敬意。在物质享受充斥的现代社会,对于从贫苦环境中走出来的人们,又有多少可以有这样的勇气。
踏上征程
“踏实做事”、“回报社会”,是王沛庆说得最多的两个词,它们并不空泛,记者可以感受到这两个词里所饱含的真诚和那份感恩的心,这就是这个“没有什么特别”的男生的最大特别。
自己的工作已经尘埃落定,对于即将要经历职业和人生选择的师弟师妹们,王沛庆也给出了诚恳的建议,“不要盲目跟风,做自己,倾听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想法”。诚然,什么可以让自己毅然决然,什么可以让自己付诸青春甚至一生,遵从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王沛庆做到了。
“抓住机会学习体悟,少走弯路”是王沛庆对于自己未来的期许,他即将离开学校,开始踏上实现自身价值的征程,也踏上回报社会的征程。也许前路还有很多困难和艰辛,但相信以他的踏实和毅力,没有攻不克的难关。也祝福他,始终心怀感恩,笑对生活,珍惜困境赋予的财富,创造自己不平凡的人生!(研通社精仪系新闻组 供稿 襄桦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