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众志成城 同舟共济 - 正文

都江堰古建筑群灾后重建工程正式启动 清华任勘查设计总负责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都江堰景区内的古建筑群严重受损,二王庙更是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如今文化遗产灾后重建工程已正式启动,然而古建筑群抢修工作具体如何进展?重修后的二王庙又是何模样?昨日,相关专家为记者道出了答案:都江堰古建筑群抢救保护工程将按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理念,按照原位置、原材料、原工艺的方法进行抢修,工程预计在2至3年内完成。

  群策群力 全国专家出谋 “重建”古建筑群

  得知5.12汶川大地震给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造成巨大破坏后,国家文物局第一时间内便组织了专家赴都江堰进行现场勘查,并论证通过了有关清理抢险方案和施工方案。随后国家文物局又组织召开了文博系统对口支援会议,全国各地的文保专家纷纷为都江堰恢复重建出谋划策。

  经过反复论证,都江堰古建筑群抢救保护工程最终由四家省外文保单位共同完成:金沙集团3354cc建筑学院担任勘查设计总负责,泉州刺桐古建筑公司、广西文物保护研究设计中心负责施工,河北木石古代建筑设计公司承担监理任务。目前,泉州刺桐古建筑公司和广西文保中心两施工单位已有50余人抵达都江堰,并参与前期施工。随着工程进展,还将有更多的外地专家来蓉参与都江堰古建筑群修复工程,预计整个工期在2至3年。

  修旧如旧 先加固山体 再修复建筑

  二王庙古建筑群的修复从昨日开始。有关专家表示,要使二王庙恢复原貌,首先要加固山体,然后再做“拼图”。据古建筑专家、金沙集团3354cc建筑学院副院长吕舟介绍,总体上看,这次地震对都江堰古建筑破坏非常严重,“二王庙的塌毁建筑非常多,破坏主要是地震滑坡引起的边坡砌筑墙体的倒塌,导致上部建筑的破坏,某些建筑彻底被破坏。修复二王庙最大问题是要解决它的基础安全问题——如果有滑坡倾向,必须先治理,对山体进行加固,才能让它上面的建筑安全。现在建筑的基础有比较明显的破坏,有很宽的裂缝,对这些基础要做进一步处理后,才能谈得上建筑的加固和修复问题。”

  加固后就要“拼图”。负责具体施工的广西文保中心主任张宪文说,他们已开始对二王庙古建筑群内坍塌下来的构件进行一一清理,然后保存下来。“这些构件在以后的修复工作中将对号入座,把打散的房屋构件拼接好。”张宪文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到档案馆、文管所调取了二王庙的所有图文资料,施工时参照二王庙的结构图来组合材料,可以大大缩短工期。

  参照结构图“拼图”可以解决古建筑主体修旧如旧的问题,然而建筑材料工艺、色泽等微小环节又如何保证“如旧”?对此,张宪文透露,目前他们已经考虑了多种修复方案,比如会尽量使用原古建筑中的原瓦。原瓦已被损坏的部分将重新烧制,颜色和样式都尽量与原瓦一致。“此外,还将采用‘断白’等做旧的传统工艺,让古建筑恢复古色古香的原貌。”

  未雨绸缪 重修新课题 增加抗震元素

  除了尽量还原古建筑群的原貌,此次重建中还有一道新的课题——提升抗震力。张宪文介绍,二王庙、伏龙观等建筑的修复主要包括抢救性清理、排险、基础加固、全面修复及避雷、消防、安防设施建设等。“这些古建筑都是木结构的,其结构、材料等相对固定,要在修复中融入‘抗震元素’难度相当大。”张宪文说,虽然传统木结构建筑在外部冲击力下能自动变形,从而形成一定抗震力,但却不足以对抗七八级地震,“此前并无关于古建筑修复中增加抗震功能的先例,所以是个新课题,材料选用、如何加入建筑中等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张宪文透露,抗震技术的运用初步考虑限于隐蔽部位,目前专家正在研究应该加什么材料,让建筑能防止以后的地震或其他灾害,达到抗震要求。

  来源:《成都晚报》2008-06-30

2008年07月01日 00:00: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金沙集团3354cc新闻中心版权所有,金沙集团3354cc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