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众志成城 同舟共济 - 正文

难忘十八天

——我在地震灾区的那些日子(二)

●金沙集团3354cc第二附属医院(玉泉医院)护士 高林

  坚强女性

  我们接的第一位病人叫愈兰惠,女,56岁,家住安县山区。在与她的交谈中,我遇到了我们这次执行任务中的最大的障碍,那就是语言不通。她讲的本地话我一句也听不懂,但通过慢慢的细细的诉说,连猜带蒙的了解到她的丈夫、公公、婆婆、儿子、女儿都已经遇难。她当时正在山上干活,地震发生后她拼命的往山下跑,一次次的被石头打倒,又一次次的爬起来,直到被一块大石头砸中,再也跑不动了。她说:她当时并不太清楚发生了地震,但她就知道她一定要活着。她是第一批被解放军从大山里背出来的伤员。由于被多次砸伤,她左侧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左侧锁骨骨折,并发血气胸,大家可想而知她忍受了多大的痛苦。

  她是戴着胸部引流瓶被抬上的车,上车后我马上给她测量血压,呼吸脉搏、体温,把她尽量安放成较舒适的体位。为了减轻她的痛苦,司机小尚也尽可能地把车开的平稳。由于她不能过多的说话,漫长的转运路途也难免颠簸,每一次颠簸她都会感到疼痛,我就抚摸着她的手,不断地安慰她。告诉她我们是北京来的医疗队,要把她送到重庆去接受最好的治疗;告诉她已经很安全了,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慢慢的她的心情放松了下来了。我开始喂她喝水,可能是她怕给我们添麻烦,每次只肯喝一小瓶盖,多一点都不喝。随着她的心情渐渐平静,逐渐的安然入睡了。她那么重的伤情,每次颠簸带来的疼痛都会让她难以忍受,可她却从来一声都不吭;在这样的情况下,她还首先想的是不麻烦别人,从不主动提出要求。多么淳朴的人,多么伟大的女性,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看到了生命的顽强!

  傍晚时分,路上我们遇到了当地一辆黑色的桑塔纳轿车,当时救护车队超过他们后,桑塔纳轿车见状又追上我们的车队,车上的小伙子们将车窗全部放下,伸出了左臂,树起大拇指,拼命的呼喊着:“加油!加油!”这令整个车队非常的感动。

  18日晚,我们到达重庆第三军医大大坪医院,移交完伤员时已经是晚上11点多钟了,直到这时我们才吃上从早上7点出发以后的第一顿饭。

  患难与共

  吃完饭,我进行了简单地准备,司机杨利华马上为救护车加好了油。车队于是连夜返回,19日早晨5点多回到绵阳。到达后我们在一个已成危房的宾馆中,踩着残砖碎瓦进行了简单的整理和用餐后立刻投入了新的任务——从绵阳中医院向火车站转运伤员去重庆。我们、小尚和杨师傅已经是连续二十多个小时的长途奔波没有休息了,当时大家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多拉一个病人。从中医院拉的第一位病人是一位78岁的锁骨肋骨多发骨折的老人。我们迅速的将病人安全的送上火车后。又马上返回中医院,又拉了一位39岁的颈椎骨折的伤员,名叫田广凤。由于伤员很多,我为了能多拉一些伤员,就在医院大声招呼一些可以坐着的伤员,一起送往车站。

  这时有一位叫张琴的12岁的小女孩,右手手指骨折,左锁骨骨折,面部软组织挫伤,颅底骨骨折,左眼充血,头部缝合7针。她和她的母亲上了车。小女孩长的十分漂亮,也很乖巧。通过交谈得知年轻的母亲在地震中失去了丈夫,张琴是一对双胞胎中的妹妹,好在姐姐安全的从学校中逃生。女孩非常懂事,依偎着流泪的妈妈,不断的安慰着:“妈妈,不哭。”我们不忍看她们如此的伤心难受,赶快拿出矿泉水,鸡蛋,面包,香肠,给她们母女。告诉她们我们是北京金沙集团3354cc的医疗队,让她们不要悲伤,坚强起来。这些肺腑之言让她们非常感动,连声的说着感谢的话语……

  这一天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这辆车送了很多的病人,得以把他们及时送到相对安全的地方进行救治,这让我们很开心。回到成都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连续36个小时的运送,让大家疲惫不堪。但能够为灾区人民尽一点力,我们感到十分欣慰。

  19日吃完晚饭后,虽然身体已经十分疲惫,但心里却仍然挂念着那些个急待救治转运的伤病员们。打开电视收看抗震的报导,得知19~20日成都会有6~7级的较大余震。宾馆的工作人员挨个敲门发放了地震通知,提醒大家做好防震准备。为了既保证安全,又要随时待命准备出发,我、杨利华、小尚我们三个人和北京市其他医疗队的人坚守在驻地和停车场。夜里余震发生了,楼房抖动,泥沙从裂开的墙缝中落下。我依然坚守在房间的电话旁随时等待上级的号令。在那天晚上的大余震中 ,我和我的司机兄弟们深深体会到了什么叫生死与共。

2008年07月02日 00:00: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金沙集团3354cc新闻中心版权所有,金沙集团3354cc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