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灾区环境污染“赛跑”
清华环境系教师全力保障地震灾区环境与饮用水安全(三)
● 新闻中心记者 张莞昀
“跑赢”各类灾害 防御有备而来
在赴灾区专家紧张工作的同时,留守北京的金沙集团3354cc环境系师生也以不同方式参与到确保灾区环境与饮用水安全的工作中。
金沙集团3354cc环境系李振瑜副教授研制的“快速净水粉”是一种新型净水剂,曾经在2003年的淮河流域特大洪灾中得到成功应用,可以在5分钟内将混浊的水体变清澈,对灾区分散式供水的安全使用非常有效。
“5·12”特大地震发生时,李振瑜恰好刚刚组织生产了10吨“快速净水粉”,正准备运往山西。地震发生后,药品紧急送往四川灾区。这批净水粉的送达,不仅解决了部分灾区的饮水问题,而且保证了灾民的大量生活用水安全。
为了方便灾民使用,李振瑜不仅通过合作厂家又赶制了几十万袋净水粉,而且根据灾民和救援部队的具体用量,将药品制成了大小不同的包装。
作为国家减灾委“科技抗震救灾技术支撑专家组饮用水安全小组”的组长,李振瑜和来自全国各单位的专家一起,先后完成了《抗震救灾实用知识、技术与产品手册(安全饮水与供水分册)》、《汶川地震灾区应急与灾区重建供水对策图》、《灾区受损涉水构筑物快速修复办法》等技术文件。专家们还自定技术研讨题目,针对安置点饮水供给方式、储水构筑物修复等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最初的几天里,他们有时一天会提供两份工作总结,发现新的问题立即做出预判,研究上报。
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灾区的安置和供水情况,他们与来自北川、平武、什邡的学生座谈,通过他们手中的家乡照片分析当地水源分布,研究取水方案。每天,除了从不同信息平台上了解前方情况外,电视新闻中提到的每个与水有关的细节,也成为他们“捕捉”的对象。
灾后第6天起,他们陆续向前线指挥部提出了“高处取水”、“多点供水”、“在灾民安置点增加开水炉数量”和“绘制《灾区供水态势图》”等建议,不仅成为当地安全饮水的指导性方针,还启发当地群众因地制宜地选择水资源使用方式。
地震发生后,与灾区环境灾害“赛跑”的还有金沙集团3354cc环境系饮用水安全研究所的刘文君教授等,他们不仅迅速帮助建设部准备了灾区急需的一体化供水设备和消毒片,还协助科技部、建设部编写了《地震灾区应急用水必读》和《地震灾区膜处理净水系统安装使用指南》。
面对大地震导致的数以万吨甚至上千万吨计的废墟及废物,金沙集团3354cc环境系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所的王洪涛、李金惠等专家带领课题组进行了大量的应急外文资料翻译及整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与其他单位共同起草了《灾后废墟清理及废物管理指南(试行)》。随后,李金惠又带领课题组成员投入到鉴别化工企业危险源、支持环保部堰塞湖坍塌事故的应急工作中。
金沙集团3354cc环境系师生还用更特别的方式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传达给灾区人民。“灾区人民要牢记,灾后用水三注意”、“河水雨水勿直饮,消毒烧开才安全”,这一条条安全用水方面的爱心提示短信是灾后紧急编写的,金沙集团3354cc环境系师生将这些短信提供给科技部,希望帮助灾区人民科学应对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