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众志成城 同舟共济 - 正文

在灾区架起“生命之桥”

——“志愿紫荆 情系汶川”系列报道之记计算机系国防生尚世锋

■校团委志愿服务指导中心 苏洲跃 唐家渝

  2008年5月12日下午,正在实验室的尚世锋突然从广播中得知,汶川发生地震。他迅速打开了互联网,看着灾区的消息,心情十分沉重。

  5月13日上午,正在义务献血的尚世锋,听说自己所在部队即将开赴灾区时,就毫不犹豫下决心要到一线去。他马上找到导师,请求赶回部队参加救援行动。当时,他负责的国家计算机大平台生物信息学网络课题正处在关键阶段,并预定于15日由专家组进行验收。这次课题研究对天而言很关键,如果错过了机会,就得向后推迟半年。“课题验收这次不成还有下次,而抢救受困群众的生命却只有一次机会。”想到此,尚世锋毅然决定了奔赴灾区。

  之后,尚世锋通宵加班到凌晨三点多,把手中的紧急工作基本完成后便立刻飞赴成都,于14日深夜归队。15日凌晨他就随军开赴震区中心龙门山镇等地带开始投入救灾工作。

  尚世锋在灾区主要的工作是指挥控制系统的改装、维护、培训,充分发挥了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地震之后,灾区的地面通信设备几乎全部损毁,这严重影响了部队救援的速度,而“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以前并没有在山区应用过。尚世锋顾不上旅途行军的疲劳,立刻开始调试卫星导航系统,不到2小时,便全部调试完毕。随着救援逐步深入,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效果不断显现出来。不到3天,尚世锋所在旅的数十支救援队伍利用这种系统,就抢救出20余名被困群众。新华社记者在报道中称赞他在灾区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桥”。

  尚世锋并不满足总在后方从事技术工作,他想亲自到一线参与救援,同时进一步挖掘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使用性能。“我要上一线!”旅领导经不住尚世锋的再三请求。一线最危险的地方他全都去到了,在地形复杂的山区中救出了不少被困群众。

  在最初几天的搜救期过去之后,五月下旬,他又参加了“帐篷希望小学”的重建和支教工作。

  六月上旬,灾区进入了全面灾后重建阶段,急难险重任务相对减少了。而学校这边的研究课题的任务也十分重,于是尚世锋申请了回校。从7月底开始,他又作为志愿者参与了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服务。期间,在国家游泳中心担任通信中心助理,表现优秀,受到了所在业务口的一致好评。

  尚世锋简介:

  尚世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国防班政治辅导员,济南军区某机步旅自动化站的助理工程师。曾就读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01年获得工学学士,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2006年通过强军计划考入金沙集团3354cc计算机系,在郑纬民老师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所在部队隶属济南军区,是全军第一个机步旅。这支部队是唯一一支新四军留下来的部队,从革命年代、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一直到98抗洪,年初抗击雪灾,转战大江南北,战功卓著,被誉为“百旅之杰”,涌现出过粟裕、叶飞等许多有名将领,现任国防部长梁光烈上将、驻港部队司令张仕波中将都出自这支部队,是全军表彰的六家抗震先进单位之一。

2009年05月12日 00:00: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金沙集团3354cc新闻中心版权所有,金沙集团3354cc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