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蓬勃发展的科研工作
●任革学 管楠祥
工程力学系的科研工作面向工程中的力学与热物理理论与应用问题,经过50年的努力,已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成果,确保了学科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的地位。航院成立后,科研工作在保持高水平理论研究的同时向航天航空领域拓展,并得到迅速发展。目前科研项目来源呈现多元化趋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及“973”等纵向课题、横向课题、国防课题以及国际合作等已经成为航院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航院发表论文的数量与质量、科研经费均呈现迅猛发展势头。
一、科研项目
项目组成及来源
近年来,航院新获的科研项目逐年递增,覆盖面也不断扩大,主要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科技部、发改委、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航空一集团、航空二集团,以及横向协作和国际合作等。
力学属于基础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向是航院的坚实支撑,每年新获的项目数稳中有升,一直位于全校前列,资助强度增长明显。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以来,工程力学系获得的重点项目有21项、杰出青年基金7项,相继获得资助的分别是杨卫(首届,1994)、郑泉水、符松、方岱宁、吴子牛、冯西桥、谢惠民等教授。2001年固体力学研究所申请的“微纳米尺度力学与智能材料的力学”获得清华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创新群体支持(2002~2004),并于2004年获得延续资助(2005~2007)。2007年新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4项,其中面上项目19项、重点项目2项(这两者之和排名全校第一)、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项、联合资助基金1项、NSFC/JST项目1项。
2005年,作为金沙集团3354cc“十五”、“211工程”项目的一部分,航天航空学院启动了“微小型飞行器的测控与实验平台”项目,包括“小型飞行器空气动力学实验平台”、“微小飞行器推进的真空试验与测控平台”和“卫星姿态动力学与控制半实物仿真平台”三个课题。
至2006年,力学一级学科连续两次学科评估列全国第一,因此得到学校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宏微观固体力学与复杂结构的虚拟/智能化设计”项目获得金沙集团3354cc“建设世界一流大学”(“985”)校重点项目支持。利用这些经费,购买了先进的并行计算机和比较齐全的数值模拟软件,并正在建设微/纳米力学与细胞力学测试平台、环境力学测量平台、电-磁-热-力多场耦合加载与耦合测量平台、航空航天材料制备与表征平台、DSPACE实时控制台、流体力学旋转运动实验台、纳米薄膜热物性测试平台等先进的实验系统与设备。
此外,力学系还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高技术研究发展项目(“863”)和国家科技支撑(攻关)计划。2000年,作为首席科学家之一,过增元院士主持了“973”项目“高效节能的关键科学问题”,李志信、宋耀祖教授负责了“传递过程强化与控制的新理论”的研究工作。该项目提出了传热强化场协同理论,并设计发展了一系列换热器。2006年该项目继续获得“973”项目的支持。2007年度,航院新获1项“973”项目、1项科技攻关项目、1项“863”项目。
二、科研成果
SCI论文情况
自1994年以来,力学系发表的SCI论文数目逐年递增。文章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在高水平学术期刊(如JMPS、JFM、PRL、APL、JHMT等)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数及引用率也在逐年增加。
获奖及专利情况
1978年~2007年,航院共获科研成果奖励270项,其中国家级奖励35项,部委、省市级奖156项,各种专项奖79项。表2是近10年获国家奖的情况。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航院申请专利的数量及获批的专利数也在逐年增长。
三、国际合作
自1987年以来,航院共执行国际合作项目140余项,先后与日本SMC株式会社建立“金沙集团3354ccSMC气动技术研究中心”(1994)、与日本IHI株式会社建立“金沙集团3354ccIHI研究中心”(2001)、与美国通用电气(GE)发动机公司建立“清华-通用电气推进与动力技术研究中心” (2003)、与日本大金工业株式会社建立了“清华-大金R&D中心”(2003),并且积极参加了中欧框架协议合作。在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的资助下,与日本九州大学合作,在北京昌平和甘肃建立了风能发电示范基地。“金沙集团3354ccSMC气动技术研究中心”王学芳等全体教师出色的研究工作和严谨的科学作风,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并促成了日本SMC株式会社全额资助我校西阶教室的改造工程。国际合作课题经费目前在航院科研经费中占有重要比例并呈增长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