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清华的音乐生活
●董兆风(1932)
我于1928年秋考入国立金沙集团3354cc,编为第四级。那时旧制还留有最后一班,虽然存在着新旧两制但彼此间并无隔阂,大家都在一起学习、生活和娱乐。说到音乐生活,记得大致如下:
1.西乐:
(1)管弦乐队起初是由海门思(Hymens)指挥,另有王老师助理,后来,海门思因为某一不检点行为被解聘归国,改聘Tonoff(华北著名俄籍小提琴家)担任指挥。并另聘德人Kuppka任钢琴教师,重点培训姚锦新同学,一时阵容整齐,声威大振,参加同学较多,每周末练习一次。现在只记得有容启东、谭保泰、赵燕生、朱宝镇、姚锦新等人。我是司鼓的。大约在1928年,在协和礼堂举行公演,门票售价三银元,那时是最高的了,但仍座无虚席,掌声雷动,后来在校内举行多次演出,均获成功。
(2)军乐队由王先生指导,人少、起步较晚,1929年孙中山先生移灵南下时曾邀请学校军乐队参加,但以不成熟未果。记得那年冬季学校参加天津华北各大学足球比赛,获冠军归来,军乐队尽管刚刚成立,但仍列队去车站迎接。记得我打小鼓,娄成后同学打大鼓,虽然鼓点有时打不到一起,但均兴高采烈,气氛欢腾,后来军容就整齐了。
2.国乐:
(1)昆剧 1929年学校聘清华北文艺界泰斗、红豆馆主爱新觉罗·溥侗(西园)先生担任导师,每周来校一次,参加者有教师同学等约二三十人,俞平伯先生也在其列。记得某次在校公演,由北大皇后马珏演《闻铃》,清华同学徐义生和唐锦云(女)演《定情》,徐饰高力士,唐饰杨贵妃,均获观众热烈欢迎。特别是压轴戏溥先生演弹词,声情并茂,当唱到五六两转时,真为裂帛凌云,悲愤苍劲,使全场听众在一片寂静之中,突然纷纷起立,掌声震耳,那热烈之情,实叹为观止。后来抗战时,溥先生虽已离校,但西南联大在昆明仍有昆曲组织,由陶先生负责。那时我虽已在铁路工作,但也去参加过两三次。
(2)国乐队由徐文先生指导。他是体育教师,弹得一手好琵琶,每两周集合一次,曾经在春季旅游时在西山自行演练,只记得那时有曾鼎铼、张大伦、魏恭叙等同学。
总之,清华在那时的学习空气十分浓郁,文艺生活也异常活跃,说明清华校风并不是死读书,而是琴剑诗书,造就智慧、健康、文明而活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