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真,至善,至亲
——记我的导师周青教授
●汽车工程系 聂冰冰
入选理由:尊重,是周青教授的关键词,他一种体贴细心的方式对待学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他学术与育人并重,科研上对每位学生细心指导;生活、思想上也与学生展开深入沟通。所有与他接触过的人都说:和周老师交流,总会给人一种如坐春风的感觉。正是如此轻松而自然的,周老师教会了学生们如何科研,如何做人。
随风入夜,共学共事共修养。
润物无声,立德立功立言行。
作为一名本校直推的研究生,我和导师周青教授的近距离接触源自大四开学之初免试研究生推荐期间和他的种种交流。从那时起,经历推研时的波折起伏,经历毕业设计期间的谆谆教诲,经历研究生正式入学时的点点关怀,经历项目研究中的细致指点,不管是为人,抑或是为学,周老师给了我不尽的教诲、指点和引导。在形容我内心深入对他的情感时,我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表达,尊敬、景仰、爱戴?我想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人格魅力,让他的学生由衷折服。
周老师早年师从北大力学系余同希教授,后赴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应用力学博士学位,学成归国之际,他还兼有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研发中心和美国联邦政府交通部将近十年的工作经历。有人说“智商+经历”是一件无敌的法宝,那么不难想到,如果这件法宝再加上深遂卓越的思想,包容大度的为人和高屋建瓴的眼光,将会带给他的学生怎样的收获和影响。
周老师对待工作极其严谨,在他满满的日程里,记录着跟学生各种各样的会议,密密麻麻的科研上的安排,节假日或者周末常常是少有休息;周老师对待教学极其认真,上课的时候时常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力求更好,一口纯正的英语让我们在专业课上获益匪浅;周老师对待学生极其看重,他关注学生的科研进展,关心学生的为人处事,关怀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真正做到了授之以鱼,授之以渔。
何为导师?在我看来,一是为学,要对学生有学术上的提携,能用自身深刻卓越的学术思想和厚重渊博的知识范围为学生提供方向上的引导和方法上的点拨;二是为人,要和学生有思想上的交流,用自身的高风亮节和为人处理的原则和风格去教育人,去影响人,去熏陶人。
在学术研究中,相比我所知道的相当一部分实验室开全体会议的习惯,周老师更加注重整体的把握与个人的交流,他针对每个项目定期安排与负责同学的会议讨论,从大方向上,从技术细节上进行交流,在这样和谐的科研氛围中,我们很到学到东西,项目进度也能保证。学术基础和工程经验同样丰富的周老师是一位不耻下问的人,愿意和学生一起探讨未知的问题,愿意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周老师很关注学生全面的成长,支持我们各种各样的社会工作,交流实践,文体活动,在这样那样的申请表上签下同意二字时从不含糊。
今年夏天是组里一个项目进展相对紧张的阶段,负责项目的是一位师兄和我两个人,而同时我也对学校提供的一个两岸学术交流的机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唯独四十天的交流时间让我在向周老师提及此事时颇为忐忑。没有想到周老师在看完项目的介绍之后很快表示认可和支持,还给了当时担心能否申请通过的我不尽的鼓励,让我至今感激。
我不想列举周老师为数并不算多的学生中,有多少辅导员乃至学生组长,多少研团支书和研会助理,多少课程助教,也不想列举他为了我们提供了多少交流和实践的机会,但他长远的目光,宽容的胸怀,却让我们有了更多机遇,更多历练。
作为学术上的大师,周老师在生活上细节对同学同样关心。在打电话来之前会前,他会先短信问一下我们方不方便接;他在项目上从不安排时间过早过晚的会议;看到凌晨一点两点回复的邮件时,他会提醒不要熬夜到太晚;他顾及同学的思想和“面子”,即使批评也一样来得委婉,恐怕只有当事人才听得出来;他非常鼓励同学参与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并且在经费上和设施上都大力支持。这些源自导师的关怀,往往给了我们最绵长久远的感动。
在我看来,周老师是一位至真的人,他给予了学生最真诚的引导和关怀,学术上的指点,为人上的熏陶,思想上的交流;周老师是一位至善的人,他宽容大度地对待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尽力把事情做到最好,尽力去帮助别人,在跟他接触过的每一个人中享有着极好极好的口碑;在清华,在这个美丽的园子里,周老师是我至亲的人之一,研究生阶段,能有这样一位严格而包容、严肃而慈祥、严谨而体贴的导师,是我一生的幸运。
(校研团委 研通社供稿)
周 青 金沙集团3354cc汽车工程系 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汽车耐撞性,结构及材料失效,车身制造,车身轻量化,乘员和行人碰撞保护,生物力学等。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安全技术分会主任。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会员 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 International)会员。国际汽车安全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ehicle Safety)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