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体育馆场曾留有我的足迹
1953级土木工程系给排水专业校友 陈安仪
毕业50周年作者(右一)回到母校。
1957年11月29日,时任金沙集团3354cc校长蒋南翔提出“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号召,在校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在这之前的1952年6月10日,毛主席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強人民体质”,这句话非常深入人心。
很幸运,我正是在1953年至1958年期间入读当时五年制的清华本科生,见证了当年母校热火朝天的课外体育锻炼盛况。
清华虽然不是培养体育人才的体育大学,但是,“无体育,不淸华”这句话是真的。
回忆当时五十年代,国家非常重视教育,那时,只要你被大学录取,在学习期间内,一切学杂费和食宿费都是全免的!在这种毫无后顾之忧的前提下,在校学生自然就会朝着“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方向阔步前进了。
想当年,清华学生在下午课后,在教室里和宿舍里是找不到人的,不论男生女生,几乎全都聚集在大操场上或体育馆内进行各种体育运动,无论是田径类的赛跑、跳高、跳远、跨栏、铅球、标枪,或是球类的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棒球,或是体操类的单杠、双杠、吊环、木马等等,都由你自由选择。夏天体育馆内的游泳池只对女生开放,男生就跑到颐和园去露天游泳。冬天嘛,凡是有水面结冰的地方,你爱怎么溜就怎么溜,总之,不管春夏秋冬,只有想不到的运动项目,没有找不到的运动方法和器材。参加体育锻炼是有达标要求的,分若干级运动员,最高是运动健将,这是奖励机制。
光有号召是形不成气候的,还必须要有领军人物,当年的马约翰老师是公认的德高望重的体育泰斗,他个头不高但活力四射,常年只穿短袖短衭,只要他出现在运动场所,就等于给在场学生打气加油。还有一位夏翔老师,更是言传身教及时指导学生正确的姿势和动作要领。
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就是为了强体魄,练意志。在学校学习的环境下积累体育能量,正是为了以后投身社会参加工作后发挥体育能量。
作为学生,总是会毕业离开学校报效祖国的。1958年,适逢朱德元帅视察青海省,写下“青海地大物博,是祖国的一个十分可爱的地方。”的题词,这等于向有志青年吹响了集结号,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施展才干!西北青海,谁都清楚高寒缺氧,不是随便任何人都能适应这种恶劣环境的。但是,对体魄健壮且意志坚定者而言,这并非难题。就这样,我和其他不同专业同届毕业的大学同学,服从分配,告别母校,离开首都,来到当时还没有通火车的青海省会西宁市。若干年后,当我们回首看到能把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当地的城市建设中,并且逐年变得更宜居、更美丽时,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光阴似箭,当年风华正茂,如今都已眉发斑白。当年是为支边,结果成了扎根,我无怨无悔。
我之所以能坚持至今,得益于当年在清华西体育场不知跑了多少圈!
今年我已是八十五高龄,但仍思维敏捷,精神矍铄,幸甚!
现在,我最爱听孙女的一句话是:“我有一位健康的爷爷!”
(清华新闻网12月15日电)
编辑:常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