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际銮院士谈西南联大办学经验的启示
【新闻中心讯 学通社记者 吕宁 张放 摄影 郭海军】10月19日晚,由清华校团委主办的“时事大讲堂”邀请西南联大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机械系教授潘际銮为清华学生做“西南联大办学经验的启示”的讲座。讲座在公共管理学院报告厅举行。
今年适逢西南联大学建校70周年。潘际銮院士带领大家回顾了西南联大的历史。自1937年至1946年,西南联大在艰苦的条件下,办学九年,培养出了大批杰出人才,毕业本科生及研究生3800余人。师生中当选国内外院士的有200余人;在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8位是联大师生;另外还培养出了一大批国际一流的科学家。西南联大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潘际銮院士介绍西南联大的办学条件是极其艰苦的。图书馆和教室都是铁皮顶,木格纸糊窗的破旧平房,学生教授宿舍更是茅草顶的破旧土房。当时西南联大学生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去附近的茶馆。因为办学条件所限,学校图书馆没办法容纳所有人上自习,于是很多学生跑到附近的茶馆去,要上一壶茶,便可以在那里读上半天书。
潘际銮院士认为,正确的办学理念是西南联大办学成功的必要条件。他引用梅贻琦校长的名言:“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师资为第一要素,吾人知之甚切,图之甚急”。另外,宽松的学习环境和严格的教学要求也是西南联大办学的一大特点。西南联大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以及淘汰制,重视基础,强调课程要以基础课为重心。这使得学校里的学习气氛十分浓厚。
浓厚的民主空气、强烈的爱国情操是西南联大的两大特色。潘际銮院士用四句话形容了当时西南联大的民主气息:“教授治校纲,思想倡自由、师生言路宽,兼容加并包。”学生“忧国忧民,心系国家存亡”的思想成就了当时著名的“一二·一”学生运动,为争取国内的和平、民主做出了贡献。
潘际銮院士总结了西南联大办学经验所带来的启示,并指出了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他认为,西南联大的办学理念以及办学体制是值得借鉴的。我们的大学应该对自身有准确的定位,有正确的追求目标,重视办学质量、办学特色,重视培养、引进“大师”。他同时指出,我们的教师要克服学术界不良倾向的影响,既要有学术上的追求,又不可急功近利,成为真正的学术大师。
讲座结束后,众多同学意犹未尽,走上台前与潘际銮院士交流感想。部分同学还自发地组织了一个座谈会,相互交流了听完讲座的感受。来自经管学院的贺裴菲同学说:“在西南联大当时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老一辈的‘师兄’、‘师姐’们竟然可以一边为国家的存亡而奔波忙碌,一边努力学好文化知识,这种精神实在值得我们继承。现在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需要的正是那种为了国家振兴、为了学术追求肯吃苦的精神,这样才对得起国家对我们的培养!”(编辑 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