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联大传统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在西南联大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发言
南开大学 梁吉生教授
各位领导、各位联大老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正当全党全国人民热烈欢庆党的十七大胜利闭幕的时候,北京大学、金沙集团3354cc、南开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迎来了我们共同的节日——西南联大70周岁校庆。
此时此刻,我们特别怀念联大的领导者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三位校长,怀念在八年多风雨岁月中坚守教育岗位、无私奉献的联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西南联大是70年前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时,北大、清华和南开为保存国之一脉,被迫南迁,易地联合组成的教育共同体。它的全部寿命,始自1937年11月到1946年7月,不过八年多而已。而就在这短短的八年多中,不仅处于民族存亡绝续之秋,置身艰苦奋斗的行列,并且学校本身更是颠沛流离,反映了大时代中动心忍性、惕厉自强的精神。西南联大存在的意义,不仅是一所“学校”,是一个研究学问、传授知识的最高学府,而且更是一个酝酿舆论、引领思想、服务社会的文化中心,给中国教育史、中国现代史创造出丰富的、极有启迪性的精神财富。
西南联大是当时具有世界水平的大学,这主要表现在它有一批世界水平的大师和著名学者,开设了一批学科前沿的课程、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和革命志士。这是联大教育最成功、最激动人心的地方。
西南联大给予我们今天最大的启示是:办教育必须有一支强大的师资力量,办学校必须全心全意依靠教师。西南联大熔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的校风于一炉,集三校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于一堂,形成了规模宏大、充满活力的师资梯队。这支队伍常年都稳定在350人左右,包括教授、副教授、合聘教授、讲师、专任讲师、教员及助教,而教授副教授就占了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在179名教授副教授中,竟有150多名年富力强、朝气蓬勃的留学“欧美”的学者。这是十分罕见的人才密集现象。西南联大之所以能够在强敌入侵、风雨如晦的艰苦环境中,齐心协力、同仇敌忾,弦歌不辍,能够尽心竭力地培养人才,有条不紊地提升学术、推进科学,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奇迹,关键在于有了这么一支值得信赖的教师队伍。
这些教师虽然来自不同的学校,各自有着不同的学术风格和学术流派,却有着共同的师道尊严和价值判断,爱国爱生,忠诚教育,治学严谨,不苟且、不浮躁;都有高尚的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他们顾全大局,坚持正义,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不志温饱,淡泊名利。他们教书育人,爱之以德,不厌不倦,自敬其业,不忧不惑,自乐其道,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三校师生在共同的事业奋斗和共同的理想追求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西南联大真心实意地依靠这支教师队伍,成立“教授会”,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实行“教授治校”制度,秉持“殊途而同归、一致而百虑”的教育理念,尊重教师的主体精神,充分发挥师资优势,焕发他们的爱校热情。正因如此,才使联大有了较为齐全的专业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阵容强大的基础课程,精简有效的教学管理,从而使学生获得广博的知识,培养综合应用能力,造就了一大批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西南联大作为特殊时代的产物,创造了堪称知识分子群体的一个学术和精神上的黄金时期。联大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为我们树立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光辉榜样。
多年来,北大、清华、南开和云南师大在各自办学过程中,始终不忘联大历史,始终把联大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精神作为宝贵遗产,继承和发扬联大教书育人、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建立了忠诚于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广大教师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学校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教师队伍中涌现了王选、孟二冬、张光斗、何炳林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教师和模范人物。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和关怀教育事业及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节前夕,胡锦涛总书记亲切接见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使广大教师受到极大教育和鼓舞。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大,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写进了报告,十七大报告还着重强调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是党对广大教师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全体教师一定要继续发扬联大传统,贯彻落实十七大报告精神,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