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庆祝第23个教师节 - 正文

一名普通教师的胸怀与追求

——记全国教育系统模范教师邱勇

●新闻中心记者 程曦 摄影 郭海军  

  认识邱勇的人都说,他是个忙人,也是个能人。他大胆创新、组队攻关,用10年时间把有机电致发光的研究成果成功推向产业化;他思路开阔、知人善任,担任系主任5年来,化学系取得的长足进步有目共睹,学科发展有声有色;他热情爽朗、富有人格魅力,师生们都乐于和他共事。

  可是不管怎么忙,邱勇似乎永远有一股不知疲倦的劲头,他的激情总让身边的人不自觉地受到感染。做国家需要而别人做不了的事是他的追求,推进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是他的人生目标。“做任何事都要有理想、有激情,把进取心和务实精神结合在一起,我想任何人都不会做得太差。”邱勇如是说。

  “顶天立地”的不懈追求  

  1994年博士毕业后,邱勇成为清华化学系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多年的“双肩挑”辅导员生涯使他很快明确了自己的定位:行政管理工作固然繁忙,但业务绝对不能荒废。那么该如何确立自己的业务方向呢?

  经过两年摸索,年轻的邱勇做出了一个大胆的选择:挑战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广泛应用前景的跨学科前沿课题———有机电致发光(又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技术。当这位32岁的讲师开始“拓荒之旅”时,他手下只有一名本科生,实验室里只有一台“二手”的旧设备,其艰辛可想而知。然而有志者事竟成,凭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不惜一切的拼劲,邱勇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仅用两三年时间就获得了重要进展。时任电子工业部部长的胡启立同志曾专程来清华视察项目进展情况。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邱勇以OLED项目的研究为基础,创建了有机光电子实验室,并开始致力于一门横跨化学、材料学、电子学和物理学等诸多学科的新型交叉学科———有机电子学学科的建设。邱勇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重大项目和清华“985”重大项目等多项与有机电子学相关的科研工作,学科领域不断拓宽,在OLED材料研究、器件制备工艺、显示驱动电路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

  然而,学术成就并不是邱勇的惟一追求,他坚定地认为,清华教师有责任为国家做出“顶天立地”的事。过去,我国在显像管、液晶等显示技术的应用方面,大多采取直接引进技术和产品生产线的办法,而核心技术、关键部件或材料等长期依赖国外。现在,在以有机发光技术为代表的新型平板显示技术领域,中国的产业应该走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为此,他十分注重实现多学科的交叉整合和项目的产业化,在项目发展初期便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2002年,邱勇主持设计并建成了国内第一条OLED中试生产线;同年,邱勇被推选为国际有机发光显示标准工作组OLED测试标准制定的首任负责人;2004年完成关键技术突破和生产技术集成,实现了OLED屏及模块的小批量生产和销售。目前,基于清华OLED技术的国内第一条OLED大规模生产线正在建设之中。

  在邱勇眼中,这个国内独一无二的OLED校企合作研发平台是一个重要的人才“孵化器”。他特别重视在科研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积极帮助学生积累科技创新和团队合作的宝贵经验。

  博士生段炼毕业后曾赴韩国三星中央研究所工作两年,但2005年劳动节与邱勇的一番长谈改变了他的人生走向。导师“十年磨一剑”的经历和恳切的言辞让他深刻体会到,中国的有机光电产业迫切需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到技术。自力更生的路虽然艰难,但意义无穷。经过慎重思考,段炼毅然决定放弃在三星的工作,回到清华做博士后研究。

  很多参观过OLED产业化基地的人都有一个共同感受:这是一支深深打上了清华烙印的队伍。这不仅是因为项目组里有很多优秀的清华毕业生,更因为在每一次重大进展背后,都闪耀着清华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成才报国的信念。

  带领化学系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2002年,正当OLED项目进入中试设备调试的关键阶段时,邱勇接到一项新的任命:担任化学系系主任一职。这一年,他还相继担任了中国化学会副秘书长和科技部“863”重大专项专家组组长,肩上的担子骤然重了起来。邱勇感激此前学校给予他的宽松的科研环境,更感到为化学系和学校发展做贡献的责无旁贷。他把科技攻关时那种一往无前的劲头带到了行政工作中,决心为化学系打开一个迅速发展的新局面。

  1985年清华化学系复建以前,只在化工系设有“物理化学与仪器分析”一个相关专业,复系十多年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是一个规模小、底子薄的院系。邱勇上任后,和系领导班子一起明确了化学系的发展思路,加快从工科背景下的化学系向理科化学系的转变,加大年轻拔尖人才的引进力度,制定了“不追求规模,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以提高水平为目标,以发展前沿交叉学科为特色”的学科建设指导方针,使化学系的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经过几年努力,化学系教师队伍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在这支中青年教师占77%、具有博士学位者占78%的高素质年轻队伍中,有长江特聘教授5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名,还有多位清华“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学科建设方面,除了拥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四个二级学科研究所外,高分子化学也发展起来,并建立了超分子化学、纳米化学、有机电子学等极富特色的学科方向;在研究基地方面,建立了生命有机磷化学及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机光电子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化学系发表的SCI论文在总数迅速增加的同时,论文质量也稳步提高,已经成为一个发展现代理科化学的良好的教学科研平台。2003年来化学系工作的教育部首批长江特聘教授张希曾这样写道:“我喜欢这个民主大家庭的氛围。民主决策是化学系的一大风气,正是这一风气让我判断,这将是一个不断进步的集体;我喜欢这个一天天壮大的团队,她有远大的理想,有容纳百川的胸怀,有对未来的信心;我喜欢这个家一样的地方,她有着孕育成功的合适土壤。”

  在筹划化学系今后的发展蓝图时,邱勇有着一颗难得的平常心:“一个单位的学术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和良好学风的形成,一定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肯定也会遇到很多困难、挫折。但我们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目标。今后,化学系将进行深入的制度建设,追求可持续发展。”

  对学生工作情有独钟  

  邱勇做系主任有个特点:对学生工作情有独钟。他不仅在经费预算上对学生工作给予全力支持,每学期专门组织辅导员和班主任开会交流,还经常和系党委班子一起研讨、探索学生工作新举措。例如在2004年初,他们提出全面加强级(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思路,鼓励一批学术水平突出、在学生中拥有较高威信的优秀引进人才和骨干教师担任级(班)主任,得到师生的积极响应与好评。

  邱勇对学生工作的这种特殊感情,和他本人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他从大五开始做辅导员,博士还未毕业就担任系研究生工作组组长,1994年作为清华首届优秀博士毕业生留校后,又担任了化学系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一路走来,他在学生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全面充分的锻炼,同时也对学生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深刻认识。

  邱勇喜欢和学生保持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他能如数家珍地说出很多系里同学的姓名、特点,还经常下到各班进行交流。每逢有这种活动,他从不推辞,而且每次都认真准备,演讲时往往激情四溢。

  邱勇还常常叮嘱各位班主任、辅导员,要重点关注拔尖学生和在某方面有困难的学生,工作要积极主动、未雨绸缪,在本科生下实验室、考研、毕业去向选择等关键时期要特别注意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们面临的具体问题。

  通过热情支持、参与学生工作,邱勇希望能给全系师生这样一个印象:清华教书育人的队伍是一个团结一致的整体,不论系主任还是书记,不论教师还是学生辅导员,都愿意给予学生最真诚、最深切的关怀和帮助。

邱勇教授(右三)在指导学生  

  在教学第一线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03年,邱勇给自己本已相当繁重的工作又加了码:开设本科生课程《有机电子学》和研究生课程《有机光电材料和器件》。这既是为了配合学科发展和培养人才,同时他也感到,作为系主任,只有在教学一线上亲自感受教书育人的过程,才能发现并探索其中的一些机制性问题,达到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这一根本目标。

  博士生助教陈亮介绍说,邱老师每次课前都会制作新的ppt,以反映最新的学术动态和自己的体会、感悟,这往往会成为活跃课堂气氛的“催化剂”;他的课程考核方式也非常灵活,鼓励学生自由选题,结合各自特长,主动探讨有机光电子领域的相关问题。陆跃翔是这些学生中思维最为活跃的一位,他表示,这门课给予同学们非常多的交流锻炼机会,跨学科的课程特色也使大家对化学的传统观念有了一次彻底更新。通过这门课,已经大四的他选择了走进邱勇的实验室。

  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有机电子学领域发展快,没有现成教材,学生专业背景也不尽相同,为此,邱勇在备课和教学时进行了很多思考,投入了大量精力。数不清有多少次,他在周四深夜出差归来,马不停蹄地拧亮台灯备课。第二天一早,出现在课堂上的依然是一个精神抖擞、不时迸发出思维火花的邱老师。

  对学生,邱勇有一份浓郁深沉的爱。每个初进实验室的学生都会接到一份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通过岗位安排对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较大力度的补助。邱勇的第一个博士生张德强是通过助学贷款完成学业的,毕业时他才得知,邱老师帮他偿还了全部贷款。这件事让张德强很受震动,带着一颗感恩的心留在邱勇身边的他,现在已经成为OLED团队的技术骨干;邱勇特别注意提醒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每次组会总要先问问学生的身体状况,每周集体打球锻炼身体,还常常带他们去爬山、郊游;在学术上,邱勇则是出了名的要求严格。2005级直博生侯留东感慨地说,邱老师对每位学生科研状况的把握比他们自己还清楚,很多细节问题提得一针见血,这使他们从不敢马虎大意。

  在邱勇看来,师德是一种修养。爱生如子、以身作则、平等相待,这些固然都是师德的内涵,另外一点很重要的,就是教师自身修养的提升。邱勇爱读历史书籍,爱看人物传记,这让同一实验室的董桂芳老师十分佩服。董老师认为,毕业十几年来邱勇成长得这么快,和他善于从阅读中汲取新知的特点是分不开的。从1998年开始,邱勇还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不论多晚休息,他都要详细记录自己的思考心得。邱勇解释说:“越是繁忙,越要静下心来,思想需要沉淀。思考、记录的过程表面看会耽误一点时间,但是从长远的角度讲,它会帮你积聚更多的能量。”

  在清华园求学11年,从教13年,邱勇对母校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大量的社会工作教会他如何依靠组织、团结队伍,让他的胸怀变得越来越宽广;长期的体育锻炼赋予他强健的体魄、昂扬向上的斗志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他的乒乓球水平很高,每次出差都不忘带上一副球拍,运动是他工作间隙的最好调剂方式;他更不能忘怀的是导师宋心琦教授的一段赠言:“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识时务而不媚,遇艰难而不堕其志。学有所用,乐无涯矣。”

  邱勇的办公桌上摆着一尊醒目的孔子像。“孔子有很多值得学习的教育思想,而且,他也是个不断追寻理想的人。”说到这里,邱勇转过身去面对铜像,目光却投向了远方。

2007年09月18日 00:00: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金沙集团3354cc新闻中心版权所有,金沙集团3354cc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