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沙集团-www.3354cc.com|官网-Made in China编者按: 为引导高学历、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从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启航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校党委的领导和就业中心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研究生团委、研究生会于2003年9月起开展了以“胸怀民族复兴、投身伟大实践”为主题的“启航计划”工作,在清华研究生间形成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40%以上的毕业研究生选择了我国的重点行业、祖国西部作为他们事业的起点。“我伴祖国共辉煌”成为广大清华学子的共同心声。 启航:我伴祖国共辉煌!
●研通社
刘旭先生刚刚结束了他在金沙集团3354cc的招聘会,作为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他带着厚厚的一叠简历离开了招聘会现场。回顾整场招聘会,他说自己一直被一种热烈的气氛包围着。“今年有意向到我们兵总就业的清华研究生超过了150名!”,我校研究生毕业同学表现出来的对于兵总公司的关注,令他喜出望外。
“一个人能对国家、民族贡献的大小不仅取决于他自身的能力,更重要地取决于他所选择的舞台的大小。那些大舞台往往是真正对国家发展有重大贡献的行业,只有在大舞台上表演,你的天地才越走越宽”,一名签约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的研究生援引我校党委副书记杨振斌在2004年毕业生就业动员会上说的这番话,道出了这些投身祖国最需要的岗位的同学的共同心声。
“把青春的激情,燃烧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岁月中!”
祖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到祖国的重点单位、骨干企业和西部地区。对研究生而言,这也是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建功立业、实现自我价值的好机会。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开始实行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双向选择”,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高校毕业生择业逐步趋向市场化,毕业生流动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也变得实际,人才流动也趋于向经济发达地区、高薪岗位转移,使得到关系国计民生重要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特别是重点大学的毕业生人数明显减少,造成了我国行业和地区的人才布局不合理。
面对矛盾与挑战,高等院校的共青团组织应该为广大青年做些什么?如何针对高学历研究生的特点对他们进行择业观的引导?作为我校“就业引导”工作的重要内容,校研究生团委提出了“胸怀民族复兴、投身伟大实践”的鲜明主题,号召清华研究生到对国家经济、科教和国防等有重要作用的单位去,正如校党委副书记杨振斌所说,“‘启航计划’就是要引导研究生在就业的时候,把个人的理想同国家民族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迈出有意义的人生第一步。把青春的激情,燃烧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岁月中!”
从2003年10月全面启动到现在的半年多时间里,“启航计划”共举办270余次的各种活动,超过两万五千人次的同学参与其中,引发了许许多多的毕业生对择业标准的深入思考,并直接影响了他们就业的方向。“启航计划”的活动形式也异常丰富,报告座谈、研讨交流、演讲征文、参观走访、大型图片展、社会实践、专场招聘会……使得“启航计划”已经在清华学子,特别是研究生中深入人心。我校研究生团委、研究生会还特别注意“点面结合”,除了大规模、大范围的氛围营造,还有针对性的对部分人员进行重点服务和引导,涌现出来的一个个投身重点单位、骨干行业、祖国西部同学的感人事迹,就是计划实施效果的最好体现。
“航天事业需要我们,我们能和它一起成长”
机械系博士生魏大忠一谈到自己的签约单位——航天科技集团,便滔滔不绝,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航天业是我国的重点行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这样的行业需要高尖端的科技人才,我们去那里也能真正地能做些事情,作为‘主角’和它一起成长。”
“去年11月份,航天科技集团在清华举办的校园招聘会,你难以想象那时的场面多么热烈!还有就是神五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的报告会,当时大家都激动得站了起来,掌声雷动,等我们坐下时手都疼了!”魏大忠回顾道,“学校给我们创造了很多了解航天等重点单位的机会,对我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触动,也使我真正找到了可以干出属于中国人事业的一片天地。”魏大忠提到的这几场大型活动,正是金沙集团3354cc研究生团委和就业中心联合推出的“启航职业生涯——走进航天科技”、“启航职业生涯——走进军队单位”等系列活动的“代表作”。
柳忠尧、魏大忠只是五十多名签约了航天系统的清华研究生中普通的两名。来自就业中心的数据表明,作为中国尖端科技研究的排头兵,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今年招收的清华应届博士、硕士毕业生,比去年增加了将近50%。
更有投身航天的清华人,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选择了到西部地区建功立业。即将远赴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工程力学系硕士生王新峰说,“虽然中心在北京也建立了研究室,但我还是想到卫星发射的真实环境去锻炼。艰苦点儿没关系,只要能学以致用,辛勤的劳动能出成果,就是我最大的慰藉。”
“航天”与“启航”相映成辉,渐渐成为清华的两个热门名词。
“做祖国西部建设的排头兵”
土木系的硕士王刚有足够的条件到北京或者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一些收入不菲的岗位也已经向他摇动橄榄枝,但是他却选择了位于陕西的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我要做一个到西部建设的排头兵,如果我能够取得成功,就将会有更多的人到西部来。”他笑着说,对于自己的选择充满了信心。
对于自己的决定,王刚用深圳特区打了一个比方。“刚开始的时候,深圳也很落后,很少有人愿去。第一批人过去开始创业成功之后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到哪里去,并且人才的层次也越来越高了,最终深圳成为了一个明星城市,西部也一样。我们清华人就是要敢于做大事业的‘排头兵’,我们的奋斗和成功一定能使祖国的西部不断发展,摆脱落后。”
“一枝独秀不是春”,像王刚这样放弃优厚待遇、投身西部建设的清华毕业生不在少数。水电系硕士生陈红刚,毅然决定回到家乡云南的一家水电公司工作,以求将自己的河流动力学专业学以致用;热能工程系的曹作旺,没有选择留京的机会,而是决定去重庆的鼎泰能源有限公司做工程管理,他淡然却坚定地说:“我人到西部,户口也会带过去,不给自己后路,就是要在那里扎根成就一番事业!”
祖国西部的水利水电事业条件艰苦但是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影响,清华水利水电工程系2003届毕业生中,到国家水利水电重点单位和建设一线的占3/4,其中有13名毕业生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中西部水利建设一线,“到西部去,到祖国水利水电建设的第一线去”,“与祖国的发展脉搏一齐跳动”,新一代清华水利学子已把投身西部作为人生的荣誉。
“在引导其他同学的时候,我自己其实也被‘引导’了。”
黄斌同学在研究生团委任实践部部长时,参与了“启航计划”就业引导工作的全过程,这也使他对我国的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和西部地区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逐渐树立了为社会公共事业服务这一人生理想。“在引导其他同学的时候,我自己其实也被‘引导’了。”黄斌同学这样解释他为什么毅然放弃企业提供的优厚待遇,而选择到政府机关做一名普通的公务员。择业之前他对毕业生同学说过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到党、国家和民族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实现新一代清华人的人生价值”,如今也成为了他本人对母校金沙集团3354cc做出的庄严承诺。
“西部大开发也有我的一份功劳!”签约青海大学的人文学院硕士生张焱鲜明的概括了他即将踏上的工作岗位,“我相信青海大学会一天天的崛起。当然,这需要更多的人到那里去”。
与黄斌一样,张焱也谈到了他所参与组织的“启航计划”对他择业观的深刻影响,“去年11月份,校研究生团委就通报了青海大学招聘的信息,我很感兴趣;而我在国家和北京市两级的公务员考试都通过了,到底是留在北京,还是去青海,实在是难以取舍”。张焱坦言自己曾有过摇摆不定的时刻。“我当时作为一个学生干部参与了‘启航计划’的工作,在一次校研究生团委和就业中心举办的有去西部意向的同学的座谈会上,我看到那么多志同道合的年轻面孔,长期以来的一种感觉突然坚定起来——那就是,西部更需要我们。”
校研究生团委书记孟芊把这种情况概括为“自我学习,自我引导”,“其实我们很多的学生干部在组织参与‘启航计划’的各项工作的同时,自身的择业观也受到很大影响,我们很欣喜看到,这些同学能身先士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
当“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愿做民族复兴大道上的一块脊梁和骨头”等朴实、感人的话语在校园里迅速传播,当众多优秀校友在重点单位做出的优异成绩和先进事迹被同学们耳熟能详,越来越多的清华研究生感到了自己肩负的光荣的历史使命。
一位即将奔赴祖国西部的同学动情的说:“清华今天所拥有的成绩不是因为她造就了多少社会精英,而是因为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有一代又一代的清华学子在拼搏和奉献。我们的学长们已经做出了榜样,不能让清华成才报国的传统在我们这一代失掉。”
上千名即将走出清华园的研究生就是这样以自身的选择履行着一个清华人的责任,实践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启航计划”正是共青团十五大“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精神在清华这样一所培养高等人才的院校中最实际的体现。
胡锦涛同志勉励当代青年,“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任何时候都不懈怠创业精神,都不涣散奋斗意志,积极创造无愧于前辈、无愧于后人的业绩”。启青春航程,伴祖国共铸辉煌,这,正是新时代青年共同的光荣与梦想!
(编辑 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