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
这里有我干事业的舞台——访精仪系机16班胡嘉同学
学通社记者 刘晨昊
推开紫荆公寓6#楼304A房间的宿舍门,迎接记者的是热情的笑容和《汉俄词典》、《德汉互译词典》等几本厚厚的外文词典。正忙着把散乱的书籍收拾好的胡嘉,看见了记者疑惑的眼神,赶紧过来解释道:“奇怪吗?其实没什么的,我多选了两门外语。多学一点,将来总能派上用场呗。”
胡嘉,2001年从云南昆明考入金沙集团3354cc精密仪器系机16班,成为了这个光荣的国防班的一员;2004年,带着与当初选择国防定向时同样的毅然决然,他与班里的另外30名同学一道,选择了祖国的军工科研机构作为自己的就业岗位。
胡嘉选择的是位于四川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他将在清华完成两年的硕士研究,然后前往这个川南小城从事地面设备测控方向的科研工作。说起自己的决定,他的语气坚定而从容,“觉得比较适合自己吧”。
祖国的西部:我听到的和我看到的
“一直以来,我身边就有两种声音,是关于西部的。”胡嘉来自祖国的大西南,刚聊起来没多久就看得出,他对西部远离尘嚣的自然环境情有独钟——他坦言自己不喜欢北京这种都市所特有的嘈杂的一切;但是,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像从苍山洱海走来、习惯了湖光山色的他一样,如此看重工作地点的环境条件:“很多人,不管老交情还是一般朋友,都觉得我去西部实在是,太那个了;我知道,他们更多地是从物质这个角度来说的;或者更确切的说,是从享受生活这个角度来说的。”
寒假里,胡嘉还特意去了一趟西昌,他说那里的经济条件其实也挺好的,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肯定没问题,“只不过制造业和旅游业要少一些,所以对有钱买不到东西的担心是多余的。”胡嘉笑着说。
另外一种声音,是来自学校的。胡嘉说,师长的鼓励和引导,不光是对自己,对很多和他有相似处境的同学,都有着很深的影响。老师和学校的关心,使得班里的给国家做点贡献的气氛一直很浓厚。“我就觉得,肩膀上扛的不只是自己的脑袋,还有部队的责任、国家的责任。”胡嘉说。
“我的西昌之行,那边的领导非常重视,连基地政委都出面和我座谈,这让我觉得自己在那边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设备等硬件都没问题,亟待像我这样的清华学子过去施展拳脚呢。”他说。
胡嘉在西昌见到了很多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勤勤恳恳地在那里工作,很多人都立过功。有一位工程师给他的印象最为深刻。同事们,只要他在场,火箭发射的一切问题都能顺利解决,大家非常敬重他,他本人的职务也比较高。“我想,这就是‘祖国终将选择那些选择了祖国的人’的现实含义,”胡嘉感慨地说,“这不再只是一句口号。你踏踏实实地做自己的事,至于成绩,国家自然会看到。”
做出决定:“还是事业最重要”
当记者问他,做这样的决定有没有经过比较痛苦的抉择过程时,胡嘉很坦然地说:“当然有啊。其实自己还真的有很多顾虑。首先,现实一点说,待遇问题。我的家境不是很优越,又是独生子女,父母将来就只能靠我。跟企事业单位相比,军队的待遇确实要低一些;退一步讲,部队待遇可以解决在那边的生活,那么是不是会有转业的那一天呢?因为军人要服从命令,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利,国家需要你去那里,你就应该无条件服从,所以就得考虑这样的问题啊,毕竟西部的经济条件还是和东部有差距,万一离开部队,收入落差会很大。”
“其次,就比如家庭,”胡嘉笑着说,“想带着女朋友过去恐怕是不可能了;要是再考虑得远一点,子女的教育也是个大问题,西部地区的教育水平总无法和东部相提并论嘛。”是啊,这样一腔报国热情,碰到了现实里面多少有点残酷的选择,还是要为难,这也是人之常情。
现在,胡嘉再回想起当时做决定时,除了不变的无悔,更多了一份欣慰:“家里面大力支持我。父母还反过来做我的思想工作呢。他们还说,等我在那边工作稳定下来就把家也搬过去。”
“我觉得,咱们国家在航天方面的领先优势不能丢,现在西昌这么高的发射成功率,就是几代人坚持工作的果实,总要有人接着去做这些事吧。我寒假去,看到那边有很多博士生在默默地工作,清华作为国内的顶尖高校,更没有理由推开这份责任。再说,我学的东西在那里真的能派上用场,可以在年轻的这一段闯一闯。总的来说,我觉得年轻人,还是事业最重要。”他说。
结语:“路还很长”
聊了很久,记者也不由得被胡嘉的开朗坦诚所感染,大家谈起了一点轻松的话题。记者了解到他课余时间喜欢下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围棋都有一定的造诣,甚至曾经研究过日本本土的将棋;另外,文章开头也提到了,他已经修完了三外。胡嘉说,以后的路还很长,不知道会跟什么样的人和事打交道,他想再抓紧两年的硕士生阶段,踏踏实实地多学一点东西。
(编辑 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