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伉俪 携手从戎
●研通社记者 燕海燕 姚尧
谢海燕 女,安徽黄山人。滕雁 男,甘肃武威人。两人同为我校工程物理系 2010届博士毕业生,现已结为夫妇。两人课业、科研成绩优秀,长期从事社会工作,各方面表现优异。他们博士期间曾在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开展研究工作,自此立志以“两弹一星”元勋为榜样。滕雁、谢海燕夫妇毕业后携手入伍,签约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投身国防事业。
谢海燕是个斯斯文文的女孩子,性格温和又不失开朗。她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工作,但从未因此影响学业。2005年,她被评为金沙集团3354cc优秀毕业生,并获得直读博士资格。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外表文弱的女孩为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竟是与核武器有关的。因为她认为,大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素质,更要有为国奉献的精神。
读博期间,谢海燕对自己的研究方向充满了热爱,科研能力也得到了充分锻炼。她在国际知名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9篇,其中SCI检索7篇。毕业时,她再次作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签约位于西安的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投身国防事业。这一次,和她一起的还有她的丈夫、同为我校工物系2010届博士毕业生的滕雁。
忆往昔 伉俪情深同赴西北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位于西安东郊,是以核科学与技术为主要研究领域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机构,是国防科研人员建功立业的理想天地。
滕雁、谢海燕夫妇选择到这里工作,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在他们眼里,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实力是全国顶尖的,研究所资金、设备齐全,为优秀的科研人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这份工作可以继续他们的研究方向,更好地锻炼和提升科研能力。虽然考虑过物质生活上可能面临的一些局限,但经过反复斟酌,他们还是决定签约西北核技术研究所,他们希望可以学以致用,在工作岗位上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回忆起两人同时选择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时的情景,滕雁、谢海燕夫妇介绍说,两人读博期间都曾在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开展研究工作,随着对工作的深入了解,留在那里的念头便开始在各自的心头浮现并逐步坚定起来。然而,由于担心另一方不能理解和跟随,担忧可能会备受爱人相隔千里的煎熬,种种思虑困扰了他们很长时间。最终,他们还是各自作出了去西安的决定。令他们无比惊喜的是,当向对方说明自己的想法时,夫妇俩竟是如此心有灵犀。他们至今仍对那感人的一幕记忆犹新:两人执手相对,温和的笑容中充满了爱怜、感激和鼓励。是的,相同的担忧,共同的追求,让两人会心一笑,携手走向西安,而他们之间难能可贵的理解和奉献、关心和照顾也为彼此撑起了让理想翱翔的天空。
谢海燕说,作出这样的选择,绝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学校在培养学生方面不遗余力,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到了对国家的满腔热情,认识到了肩头的责任。”正是在清华学习生活的九年里,谢海燕逐步明白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助于祖国的人。
怀壮志 任重而道远
许多人认为国防单位生活条件一般,工作较为辛苦,滕雁、谢海燕夫妇却并不同意这种看法:“确实,北京和上海的物质条件比西安好,可能有些人觉得好的生活条件会让他们感到快乐,但我们更在乎科研能力的提升,更在乎能为国家、为社会做些什么。”
在国防科研单位工作,是滕雁、谢海燕夫妇心中最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职业,他们所进行的理论研究将广泛应用在许多军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辛苦是难免的,承受的压力也很大。但他们认为,只要自己喜欢这个工作,就不会觉得它辛苦,而且能在工作中找到快乐。
在滕雁、谢海燕夫妇看来,科研的灵感有时并不是在苦思冥想时产生的,而是产生于生活之中,学习和工作再辛苦,也应该适当放松自己。在紧张的科研工作之余,他们也不忘发展业余爱好,看电影、爬山、读书和游泳都是他们喜欢的放松方式。
与繁华的北京相比,西安的生活显得有些清冷平淡,科研院尤为如此。滕雁、谢海燕夫妇对此却有自己的理解:“对个人而言,不论选择怎样的生活都无可厚非,但对社会来说,对别人有价值、对社会有价值的人生才是快乐的。所以我们要选择对社会有贡献,同时也使自己快乐的工作。”对他们来说,个人的真正价值只有在为国家、为社会做些什么时才能够真正体现,而他们的职业选择也正体现了这种态度。
勤勤恳恳地工作,安安静静地研究,快快乐乐地生活,踏踏实实地贡献,这就是滕雁、谢海燕夫妇所选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