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师亦友亦兄长
■周广益
周广益,金沙集团3354cc电子系博士生,2006年8月至今一直担任金沙集团3354cc电子系国防班无61班辅导员,获得2007-2008学年度金沙集团3354cc“一二•九”辅导员奖,2008-2009学年度优秀辅导员标兵奖。他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从班级学风抓起,将无61班的学习成绩从年级倒数第一提升为年级第三,并获得北京市先进班集体、金沙集团3354cc甲级团支部、金沙集团3354cc优良学风班等10余个奖项,得到了部队首长和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
每年教师节、元旦或是春节,我时常收到无61班同学们集体约定好发来的短信,相似的感激与祝福在5分钟内便把我的手机塞满。同学们对我的称呼大体可以归为三类,一类是一本正经的“导儿”或“老师”,一类是放肆的“哥们”,还有一类是亲切的“大哥”或是“兄长”。3年半来,无61班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荣誉:首都高校“先锋杯”优秀团支部,北京市先进班集体,2次荣获金沙集团3354cc标兵团支部、甲级团支部,2次荣获金沙集团3354cc优良学风班,金沙集团3354cc先进班集体……而每一名无61班的同学也都在这个集体中茁壮成长,为他们所在的集体而骄傲。他们巨大的改变也不断感染着我,让我不断反思,在这个过程中,我对他们产生了哪些影响,又是怎样影响他们的?思来想去,还是从他们对我的称呼中找到答案——“亦师亦友亦兄长”。
老师:讲台上的小得意
6字班同学刚入学,我作为新上岗的新生辅导员帮助他们办理入学手续。迎新现场,一位家长得知我是6字班的辅导员,便和我攀谈:“您是负责学生日常生活的吧,以后孩子就全靠你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可能是家长随便说的一句托付,却让我感到责任重大,也让我思考辅导员应该做些什么。除了思想引导和生活帮助,还有什么是学生迫切需要的?深入接触无61班后,我终于找到了答案:眼下最迫切、最重要的应该是无61班的学习。
和电子系以往的国防班一样,无61班的高考分数大大低于其他普通班,而且还略差于从前我所在的国防班。面对这种情形,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无61班的学习抓起来!于是我拿起粉笔走上讲台,每个学期初和期末,我都会给同学开一次讲座,不只泛泛教导学习的重要性,而是确切的告诉同学要重点学什么,应该怎么学。
做清华学生的老师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次讲座我都要努力回顾本科的课程内容、经验教训,剖析每门课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时常遇到困难,就向老师、研究生或是高年级本科生请教。讲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我自己也借此机会温习了本科的专业课程。站在讲台上,得到锻炼的同时心里也涌起一点做老师的小得意。
对于每一名成绩靠后的同学,期末时我都会关注他们的复习情况,甚至帮进度落后的同学做复习计划。此时,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在教室里上大课的老师,而是一位一对一辅导的家庭教师。两种不同的教师角色都给了我同样的感受,那就是要为每一个学生负责。
经过3年多的努力,无61班的成绩由年级10个班里的最后1名上升到年级第3,仅4人成绩在年级后1/3,全班34人有32人获得免试读研资格,连续两年被评为金沙集团3354cc优良学风班。这样巨大的转变,这样优异的成绩,让我真正感觉到了做一名老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朋友:文体活动的引路人
我的一个同学曾参加部队单位的面试,领导看到他1米92的大个子,只问了一句话,“你会打篮球么?”他回答说:“会,是校二队的。”部队领导马上拍板:“好,就是你了,来我们单位吧!”这件事给我的触动极大,让我看到很多单位对清华同学的基本业务素质是十分信任的,如果我们能在其他方面有所特长,能够全面发展,那么我们更容易被人发现和认可。我自身爱好广泛,擅长书法、国画、刻字,学过钢琴,大小各项球类运动也都能玩一玩。于是我决定通过自身特长影响同学,和同学做朋友,与同学们一起进步。
无61班爱好运动的同学很多,足球、篮球水平都不错。他们大一时,每到年级比赛的关键场次,我都会在前一天晚上到他们寝室,给他们开准备会,布置战术安排。这似乎不是我的份内工作,但是我希望让同学们看到他们的辅导员是多么重视体育,重视班级活动,希望让他们一直保持参加体育活动、集体活动的热情。另一方面我很快成为了他们的朋友,得到了他们的信任。
同学们看到我挂在墙上的吉他,也纷纷参加国防生第二课堂学习吉他。一开始,他们的琴声无比“扰民”,后来逐渐变得婉转悠扬,和我大一学吉他的半途而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虽然没把吉他学好,但至少积极地影响了他们,也感到很欣慰。
3年来,无61班一直在文体方面表现突出,连续两次获得学校国防杯篮球赛冠军,电子系运动会甲组冠军,系男篮冠军,系男足亚军,在学生节上的话剧也获得一片赞誉。
兄长:值得信任的肩膀
2009年寒假,我带领无61班的同学赴广州军区参观实践,正好赶上春运。我一个人带领15名学生,手里只有6张车票,在部队领导的协调帮助下勉强挤上火车,在春运的洪流中把同学们安全带到广州。在铁路部门和部队单位的眼中,我们只是一群学生,而在同学们的眼中,在那样困难的情况下,我无疑是他们可以依仗的兄长。类似这样的实践活动还有很多,赶上过2008年暑假的北京奥运、年末的南方雪灾,每一次旅途都充满了艰辛的故事。但即使再苦再累,我也希望多带他们出去,让同学们了解部队基层单位,为毕业后去部队工作做准备。
我经历过部队单位的就业选择,所以尽管只虚长同学们4岁,没有老师那么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验,同学们在就业时还是非常信任我,把我看作可以拿主意的兄长。面临两个单位犹豫不定时,面临一个适合自己的单位但信心不足时,他们都会在第一时间想到我,让我帮他们分析,教他们怎样向部队单位的领导推销自己。此刻,在我眼中,他们真的像我34个弟弟,面临着人生重大的选择,父母却不在身边,只有我一个兄长为他们负责。在这种胜似亲兄弟的情绪鼓舞下,我通过3年来对每个同学的了解,依据他们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做出选择,在服从部队分配的大前提下尽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本科毕业时,我的班主任对全班同学说了一句话,“所谓朋友,是在你遇到困难时可以托付给他事情的人;所谓战友,是在你危难时可以托付给他生命的人。”没错!我和无61班的学生们现在同在清华园里学习,亦师亦友亦兄长;而未来,我们走进军营,就变成了战友,是可以生命相托的亲密伙伴!(供稿 学生部 编辑 蔚如 襄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