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 正文

国际化教育提升清华研究生创新能力

新闻中心记者 周襄楠

  清华力学系2002级博士生徐志平,在导师郑泉水教授的指导下曾经先后3次到德国马科斯布朗金属研究所和香港大学做短期学术研究。

  “我们正在做的纳米机械电子系统的理论研究是国际上的前沿问题,这样的研究方式对我了解国际上的研究动态和拓展学术视野非常有好处,他们的一些研究方法对我也非常有启发。”徐志平说。

  在清华,像徐志平这样在就读研究生期间有机会到国(境)外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生还有很多。2001-2006年,在导师与国外教授的科研合作基础上,清华共派出近3千人次的研究生出国、出境开展长期和短期研究工作。

  创新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作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金沙集团3354cc的研究生国际化教育得到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的大力支持。通过研究生的中外合作培养,资助博士生出国参加国际会议,设立海外学者短期讲学计划,举办博士生国际学术论坛等措施,为拓宽清华研究生国际视野,提升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

  中外合作携手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生

  互派研究生到国外学校开展学习和研究工作,是国际知名大学互通有无、拓展学生视野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清华工业工程系和汽车工程系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硕士联合培养项目是中外合作培养研究生中比较成功的案例。该项目由中国教育部和德国科教部的共同推动开办,由中德双方教授共同制订联合培养计划,由双方教师共同用英文授课,并在两校间实现了学分互认。项目进行5年多来,共有155名清华学子赴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学习,60余名亚琛工大学生来清华学习。

  亲身感受德国先进的工程教育使清华学子受益匪浅。一位学生在回国后的小结中说:“总结自己在德国做小论文的经历,我发现也许正是德国人的精品意识使得‘德国制造’成了质量的代名词,才使得他们能够在世界机械制造业中居于领先地位。” 

  校际学生交流与合作培养还推动了合作双方教师间的合作。清华和亚琛工大在交换学生的同时,还实现了教师的短期互访,进行授课、研修和开展相关领域的合作研究。工业工程系和汽车系相继派出了十多位教师赴德进行课程考察和研究。通过项目的实施,促进了两系英文课程建设,目前两系已开出了系列英文课程。

  与此类似的还有其他项目,如从2004年9月开始,清华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在生物科学与技术和纳米技术两个学科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的项目,从2006年起人文社科方向也加入到此项目中来。在此项目的带动下,两校相关学科每年轮流在两校召开学术研讨会,为师生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提供了平台。同时,也和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建立起友好关系,争取到资助和合作机会;1995年在中法双方教育部促成下,在中方金沙集团3354cc等4所大学和法方里尔中央理工大学等4所大学开展的“中法4+4”项目;经过清华和法国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旨在培养能源和环境领域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的中法能源管理和环境管理两个联合培养硕士项目即将于2007年9月开班。

  与中外合作培养项目相比,基于导师合作研究的联合培养在清华是一种更为常见的国际化培养模式。

  2006年金沙集团3354cc计算机系派出研究生140人次出国开展研究和出席国际会议,其中基于导师的合作研究出国、出境进行短期或者长期学术研究的研究生40人次。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的研究生能够直接学习国外一些先进学术机构的研究方法和理念,较快地提高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清华计算机系副系主任胡事民在谈到资助学生出国开展研究和参加学术会议时感触颇深。

  2006年,清华计算机系以研究生为主体在国际重要的学术刊物上发表128篇学术论文,一些学生还在一些顶级的国际会议,比如ICCV(由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学会(IEEE)主办,是全球计算机视觉技术领域最高水平的国际会议)、Info COM(IEEE计算机通讯年会)等上发表论文并获奖。这些成绩均受益于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的开展。

  此外,以国际合作项目的形式实现开放式的国际化办学,也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金沙集团3354cc经管学院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本着“立足国内,面向世界(Local root, global reach)”的方针,清华经管学院开办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合作项目。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与MIT斯隆管理学院合作的国际MBA项目。该项目由双方共同设置培养方案,采用英文教材,使用英文授课。来自国内外的学生共同上课,了解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接触国际商务运作方式,加强了国际沟通,促进了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高。2006年,清华共派出78名MBA学生到国外进行学习和研究,同时接待了来自法国、意大利、美国、丹麦、波兰等国的83名交换生。该项目推动了英语授课的普及,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进。在MIT斯隆管理学院的支持下,还实现了部分课程实时越洋远程教学。

  目前“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留学研究生项目”已经启动,金沙集团3354cc每年可以有300名研究生以攻读学位、联合培养的方式到国外一流的大学跟随一流的导师进行深造。

  参加国际会议让博士生在国际学术平台上看世界

  2006年9月,在韩国举行的第32届VLDB国际会议(3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ery Large Data Bases)上,来自清华计算机系的2003级博士生吴刚宣读了论文,并对来自世界各国专家的提问进行一一解答。

  “无论是在会上还是在会下,都会有这样重量级的讨论,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锻炼。”他说。

  在此之前,吴刚和同学一起设计的程序获得2006年7月在旧金山举行的2006年IEEE国际电子商务技术年会Web服务挑战赛的“语法组装”组的第一名。

  2001年-2006年间,清华研究生出国、出境参加国际会议的有1400余人次。

  为博士生出国参加所在学科领域的重要国际会议、交流研究成果提供机会和部分经费资助是清华促进博士生与国际同行学者的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和国际交流能力的重要举措。

  此外,近几年,清华每年都要举办80次左右的国际学术会议,其中不乏高水平系列性的重大国际会议,邀请本领域著名学者与会。每次会议上清华不仅有许多同学听会,而且有若干博士生、硕士生宣读论文。这些国际会议的举办为清华学生直接了解学科发展前沿、接触世界著名学者、开拓国际视野提供了更为直接和便利的条件。

  海外学者来校讲学让研究生体验国际先进教学模式

  1997年清华设立了“优秀留美学者赴清华讲学”计划,2002年调整为“海外学者短期讲学计划”,并正式列入研究生课程体系,2002~2006年,共聘请100余位海外学者开设了125门短期课程。

  海外学者短期讲学计划的实施使清华学生有机会了解国外研究生教学的情况,感受国(境)外优秀的研究生教学模式。该项计划为各学科聘请海外学者短期来校讲授反映学科最新研究进展的课程提供部分资助,这些课程供全校研究生选修,并安排清华教师听课,达到引进国外优秀研究生教学资源,借鉴其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提高研究生课程质量的目的。

  在研究生院和国际处共同的资助下,生物系聘请了一批国外一流学者为博士生开设了为期一年的课程;材料系通过远程网络授课方式,使清华研究生能够与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学生同时聆听知名专家的授课;经管学院于2002年聘请了20余位海外学者组成的讲席/特聘教授团组,截至现在共计为本科生、硕士生、MBA学生和博士生开设了近80个课堂的课程等。

  举办博士生国际学术论坛为博士生营造国际学术交流氛围

  作为营造学术氛围和鼓励学术交流的重要措施,清华于2002年创办了校内博士生学术论坛活动,促进了学科范围内和不同学科间博士生的日常交流。在校内学术论坛的基础上,2003年清华承办了全国首届博士生论坛。清华土木水利学院于2004年10月30日和31日主办了第二届CIB(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Building)国际会议学生分会,有60余人参会,大会录用了来自世界各地的67篇(其中国外37篇)论文。2005年由清华电子工程系和经管学院分别主办了国际博士生学术论坛,来自世界各地的博士生们在一起交流和讨论,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并从中获得灵感,促使大家能在更大的专业背景下思考问题,有利于进一步开展更高水平的研究工作。

  邀请国际著名学者 组织高端论坛 拓展学生国际化培养形式

  通过讲席教授组计划和国际著名学者聘请计划等,越来越多的高水平外籍学者来清华访问或工作,2006年人数已达七百余人。他们中的很多人直接为学生授课,与院系师生进行学术交流,指导博士生、硕士生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

  作为增强校园国际化氛围,拓展同学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清华充分利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机会,积极争取资源,在校内策划和组织了每年十余次的高端论坛。众多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国际组织的知名人士、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大学校长、跨国企业总裁等来清华访问、演讲,与学生直接交流。学校计划逐步将高端论坛纳入学生选修课体系之中。

  开设研究生系列英文学位课 扩大留学生规模 营造校园国际化环境

  目前金沙集团3354cc已开设研究生系列英文学位课程招收国际学生的院系还有经管学院、法学院等。新闻与传播学院将于2007年9月开设亚洲首个“全球财经新闻”项目,该项目将采用全英文授课的方式,面向中国和世界各地每年招生。与新闻与传播学院相同,建筑学院、信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工业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环境系也将陆续开办英文学位项目,面向全球招收优秀学生到清华攻读研究生学位,扩大清华留学生规模。

  “外国留学生规模的扩大,不但扩大了学校的国际影响,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中外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在校园内营造了国际化的环境。”研究生院副院长高虹说。

  多种形式的国际化教育,使清华研究生有机会接触国际先进的教学模式,感受研究氛围,促进了国际交流能力的提高,在全面提升清华研究生创新能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7年04月26日 00:00: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金沙集团3354cc新闻中心版权所有,金沙集团3354cc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