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 续写辉煌
唐传祥 陈怀壁
金沙集团3354cc工程物理系是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为开创和发展我国的原子能事业、培养理工结合的核科技人才而建立的,今天她已走过了整整五十年。五十年来,工物系为我国的“两弹一艇”、核能核电、核技术应用等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我国高层次核科技人才的基地,为我国培养了博士、硕士、学士等7000余人。现在,工物系继承“理工结合、又红又专”的传统,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发展壮大,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学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正在续写着工物系新的辉煌篇章。
敢于改革,摸索新的办学之路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工物系的第一个辉煌期。文革后,受当时大环境的影响,工物系有过低潮和彷徨。工物系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而是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冲击,敢于改革,努力探索新的办学之路。
自1994年到1996年间,工物系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其在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方面呈现出崭新的面貌。首先,将多个专业合并为一个“工程物理”专业,拓宽了专业面,实行了宽口径办学,培养适应性更强的学生。其次,把本科学制由5年改为4年,实施“4+2”(四年本科加两年硕士)、“4+5”(四年本科加五年硕士、博士)的本科、硕士、博士衔接统筹培养的新模式。同时,根据研究型大学的要求,重新修订了本科生培养方案,加大了选修课的比例,压缩了每学年的学分。1995年实施了“系管教学”“所管科研”的新体制。“系管教学”,即撤销教研组,由课程负责人、系教学委员会、系行政负责组织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所管科研”,即把系里二级学科相近的教研组合并成两个研究所:核技术研究所及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所负责学科建设、科研项目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和研究生培养。同时大力推进科研团队的建设,以便承接大的科研课题。与此同时,实施了大办公室办公,使系机关的工作职能由管理型向秘书型、服务型转变。
1999年在学校统一部署下,实行了岗位聘任。强化责任教授的职责,因事设岗,因能聘任。改善工作条件,提高收入,适度扩大收入差别,稳定和吸引人才。精干在编队伍,充分发挥非事业编制人员的作用。工程物理系现有在编教职工98人,其中:院士2人;金沙集团3354cc“百名人才引进计划”4人;博士生导师20人。工程物理系现有离退休人员102人。另外,聘请校兼职教授16人。现有非在编人员101人。利用经济杠杆调控人力、房屋等紧缺资源的使用。实现了系务公开,促进了上下沟通。
这些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很好地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有限的人、财、物资源的使用效率,为培养高质量人才、出高质量科研成果提供了保障。
勇于创新,努力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急需人才
急国家之所急,为国家服务,是工物系的立系之本。为了解决国防和国家重点单位高水平人才的短缺问题,经过大量的调研和探索,工物系开始尝试“协议定向生”(简称定向生)培养模式。1996年学校与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签订了为期十年的“核工程与核技术”定向生培养合同,每年招生60人,至今已整十年。 2000年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签订了为期六年的“工程物理”定向生培养合同,每年招生30人。定向生毕业到单位后,已经开始发挥重要骨干作用。定向生的培养模式成功探索了在市场经济条件,金沙集团3354cc如何向国防和国家重点单位输送人才的新路子,为这些单位扭转人才匮乏做出了贡献。学校对此予以充分肯定,授予了工物系“金沙集团3354cc教学成果特等奖”,并采用该模式在电子、精仪、力学等院系为航天航空、兵器等国防工业部门培养定向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还把定向生的培养由清华扩大到北大、复旦、上海交大、中科大等重点院校。总政治部参照定向生模式,依托国民教育,以“国防生班”的形式为部队培养人才。
1992年以来,工物系还开办了中核系统第二学位生班、大亚湾核电站岗前培训班、海关系统“核技术应用”专业第二学位班等。根据国防和国家重点单位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又实施了“双百计划”,即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为总装备部21基地培养百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培养百名博士生。这两项都已纳入学校的“千名博士计划”。还为中核等单位开办了“核工程与核技术”工程硕士班,培养在职的青年骨干。
自1996年至2005年的十年间,工物系已为国防和国家重点单位输送二学位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等共计700余人。在办学中创新,努力满足国家的需要,永远是工物系的责任、义务和前进的动力。
带土移植,探索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新路子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走私活动也越来越猖獗,海关急需缉私的新装备、新技术。上世纪90年代初,工物系牵头,联合核研院、物理系向学校提出了开展“X射线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研究的建议,此建议得到了学校和国家的积极支持,并列入了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计划。该项目1996年1月 通过国家教委组织的成果验收,同时开始了产业化工作。1997年学校组建了“同方核技术公司”(后改名为“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了加快产业化进度,确定了“带土移植、回报苗圃”的产业化模式。经参与该项目的全体人员团结奋战,在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于 1998 年制造出第一套“X射线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正式定型产品,并于1999年12月在天津东港海关投入运行。同时,于1999年分别研制出了世界首套以加速器为辐射源的车载移动式和组合移动式集装箱检查系统,以后又研制出了航空集装箱检查系统、铁路车辆检查系统。集装箱检查系统产业化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多次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和鼓励。2003年,该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发明专利金奖。
同方威视公司现在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检查系统”和其他安全检查产品的制造厂家之一,国内一流的国际化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在国内大部分海关均已安装使用,海外订单达140余套。在此基础上,工物系与威视一起相继合作完成了9MeV和15MeV工业CT、9MeV移动式照相系统等一系列新的科研产品。
继往开来,续写新的辉煌
目前,工物系已覆盖核科学与工程、物理学两个一级学科、拥有六个二级学科,其中 “核能科学与工程”、“核燃料循环与材料”、“核技术及应用”等 三个二级学科为全国高校重点学科,七个博士点,十个硕士点,一个博士后流动站,十八个学科研究方向。近年来,新成立了“核能科学与工程管理” 、“医学物理与工程”、“近代物理”、“安全科学与技术”等研究所。工物系在保持“核”特色的基础上,正在不断拓展自己的学科方向。以后的“工程物理系”将不再是“核科学技术系”的代名词,而是数理基础扎实、又经过严格工程技术训练、能满足国防和国家多种学科需求的理工结合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理工结合、又红又专”是工物系五十年来一直坚持的光荣传统。继承传统、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工物系今后将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伟大事业中,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