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物理系的筹建与成立
(1955年夏——1956年10月)
1955年1月14日周总理同著名科学家李四光、钱三强谈话,询问了我国核科学研究情况。1月15日毛主席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会议听取了李四光、刘杰、钱三强的汇报,研究了我国发展原子能事业问题。从保卫祖国安全、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出发,毅然做出了中国要发展核工业、研制核武器的战略决策,由周总理亲自组织实施。
为了开创和发展原子能事业,急需培养大批原子能方面的技术干部。在人才培养方面,采取了几项措施:
(1)由刘杰、张劲夫、钱三强、黄松龄、李元相、唐宗愚、蒋南翔、江隆基等组成领导小组,加强对原子能干部培养工作的领导。
(2)经国务院批准,由蒋南翔和钱三强负责,在苏联、东欧的中国留学生中,选拔专业相近的学生,改学原子能专业。
(3)1955年夏开始,在北大成立物理研究室(后改技术物理系),在清华筹建工程物理系。
(4)高教部于1956年9月组织了一个以蒋南翔为团长,周培源、钱伟长、胡济民等为团员的中国高等教育考察团访苏,了解苏联培养原子能干部有关情况。
(5)1956年3月,周总理正式批复同意高教部的《关于培养和平利用原子能干部的方案及有关问题的报告》。报告中确定在北京大学、金沙集团3354cc等高校增设和平利用原子能的专业。
专业筹建与招收学生
蒋南翔同志回国后,于1955年11月将《高等教育考察团访苏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呈送高教部杨部长、黄副部长并报周总理及三办刘傑同志。报告中写到:“拟定在金沙集团3354cc今年设立实验核子物理、同位素物理、远距离自动控制、电子学技术、无线电物理等专业(前三个专业今年已招生,后二个专业学生可从今年所招新生中选拔抽调);明年增设半导体及电介质、空气动力学、固体物理、热物理及稀有元素分离工艺等专业……”,并开始为这些新专业招收、调入学生(见附件1).。这十个新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专业启动安排见附件2,实际上,当时除远距离自动控制专业外,其余九个专业皆设立或啓动于即将成立的工程物理系。
1955年夏,以机械系工程物理专业(当时负责筹建新专业的何东昌同志兼任机械系副系主任)招收一年级新生四个班(计划为实验核物理、同位素物理等专业)。此外,1955年9月,由北外俄语专修班(即留苏预备班)调入一年级新生一个班(放射性稀有元素工艺学专业)。1956年春,由校内机械等系又调入55级学生两个班(电子学、无线电物理等专业),共七个班组成物0各班。同时于1955年秋,由机械、动力、电机等系调入53级学生46人组成物8班、54级学生54人组成物9班,这些学生作为工程物理专业的二、三年级学生。出于培养师资的考虑,调入的物8班、物9班学生都非常优秀,例如物8班,46人中多是原在班的书记、班长和骨干,全班各科全部5分的优秀奖学金获得者有10人,优良奖状获得者有30多人。这样,工程物理专业一九五五~一九五六学年第一学期注册上课的学生为三个年级共228人。1956年秋,以机械系工程物理专业(工程物理系已列入全国招生计划,校内已使用工程物理系这一名称)招收新生16个班,组成物1各班。至1956年10月工程物理系正式建系前,已有了四个年级,共计27个班795名学生。
干部和教师的筹备
当时工程物理系的筹建是何东昌同志负责的,蒋南翔校长为留下已决定调往航空学院或军事工程学院担任领导工作的的何东昌同志,分别在给高教部的报告和北京市委的信中提出请求 (见附件3、附件4)。经国务院主管副总理陈毅同志批准,何东昌同志留在了学校。
学校当时还抽调了滕藤(时任校团委书记,后任工物系初期党组织负责人并负责筹建放化专业,)、吕应中(时任校教务科长,后任副系主任并负责筹建反应堆专业,)、余兴坤(时任校人事室副主任、基础课支书,后任系总支书记并负责筹建同位素分离专业,)等同志参加筹建工作。55年底56年初,又由其他系、教研组调来了齐卉荃、许纯儒、刘乃泉、刁会昌等同志,开始了其他各专业的筹建。蒋南翔同志在苏联考察期间,与我住苏大使馆有关同志商定了一部分留苏学生改学原子能专业,为师资作准备。蒋南翔校长还积极争取中央的帮助。他在《报告》中写到:“现在清华、北大要在最近期设立很多的专业和专门化,几乎完全要平地起家,因此,必须请高教部考虑到此种实际状况,采取具体措施,帮助两校新设专业解决严重的师资困难。首先希望在高教部系统留苏回国的大学毕业生及研究生中,以及在留美回国的人员中,尽先挑选政治上、业务上适合参加新专业工作的人员到两校担任师资。”高教部党组还给中央组织部、宣传部就工物系师资问题递送了报告。在中央的支持下,天津大学的汪家鼎、石油工业部的李文才、留美回国的李恒德、留苏归国的张礼等一些专家、教授、教师陆续调入了工物系。
工程物理系系馆的筹建
工物系筹建时期,全部教师和高年级同学都挤在老化学馆四楼的半层房间中。1956年7月和9月,学校1955-1956年度第十一次校务行政(扩大)会议和1956-1957年度校务行政会第一次会议,分别在讨论五七年本校基建任务和通过一九五七年房屋基本建设任务时,决定列入建设工程物理馆,面积15000平方米(见附件5)。工程物理馆1957年4月批准动工,拨款100万,1958年7月建成 ,实际建筑面积12000多平方米。
工程物理系的正式成立
1956年1月17日,高教部杨秀峰部长依据蒋南翔同志的《报告》,择写《关于培养和平利用原子能干部的方案及有关问题的报告》呈送周总理,1956年3月27日,高教部刘皑风副部长传达:“总理面示:批准这个报告”。在周总理批准的报告中,确定了“金沙集团3354cc在1955年和1957年间增设试验核子物理(其中分设同位素物理专门化)、放射性稀有元素工艺学、远距离机械及电气自动装置、电子学及无线电物理、热物理、固体物理和空气动力学七个专业。”
在各种条件初步具备的条件下,1956年10月27日,1956-1957年度校务行政会议第二次会议“议决:成立工程物理系,由何东昌同志担任系主任”。早期的系领导除上面已说明的外,还有汪家鼎(副系主任)、张礼(副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