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化工系建系60周年 - 正文

铭记校训 建设祖国

1985级 李永林

  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树立“严谨为学,诚信为人”的作风,是母校对每个清华人的要求。从化工系毕业16年来,我投身于中国石化事业,从一名基层操作工做起,先后在茂名石化公司担任过工艺员、车间主任、乙烯公司经理助理、副经理、炼油厂党委书记兼副厂长、茂名石化公司经理助理、副经理。得益于在清华化工系的所学所得,我在工作中坚持做到严以律己、脚踏实地、无私奉献,同时也在工作中体现了自身价值,更重要的是为祖国的建设做出了应有的一点贡献。回顾我的工作经历,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勤学苦练 立足岗位成才

  1990年毕业后我选择了投身石化行业,扎根于茂名石化公司,从基层干起。这段时间的锤炼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刚到茂名石化我就被分到炼油厂的制氢车间班组当操作工,度过了3年的三班倒生活。制氢车间是炼油厂惟一的化工装置,装置流程复杂,操作技术水平要求高。为使自己尽快全面熟悉装置,我把“严谨为学”的清华学风用在技术学习和钻研上,以车间老师傅为师,不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工作之余,还用大量时间自学了10多种专业书籍,使理论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经过半年的学习钻研,很快便熟练掌握了整个装置全部岗位的操作技能和事故处理技能,成为装置操作“全能手”。刻苦学习练就的过硬技能很快就有了用武之地。1991年,制氢车间需扩大生产能力,要对全装置工艺流程重新进行核算。我以“拼命三郎”的精神全身心投入这一重任,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准确无误地核算完毕,并大胆提出了8项具体技术改进措施,最终使车间扩大产能的试验获得成功,制氢装置生产能力提高了20~25%。不仅解决了生产难题,还节省了再建一套制氢装置的几千万元投资和生产管理费用。

  毅力、勤奋和踏实,使我拥有了扎实的技术基础。短短几年中,曾多次果断处理生产上的紧急故障,避免了多起重大事故的发生,确保了装置的长期稳定安全生产。走出了一条“操作工-工艺员-副主任-主任”的岗位成才之路。

  开展技术攻关 奉献企业显身手

  国有大型企业可以提供施展身手的巨大平台和发挥空间。只要孜孜不倦、不懈努力,在这广阔天地里必定可以大有作为。

  1994年,制氢装置要从仪表控制改为集散控制系统(DCS),以实现对生产过程集中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由于我对制氢工艺的熟悉,该项目的流程图和操作员画面的组态工作自然落在了我的身上。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13项先进控制方案。其后,又相继攻克了多个相关技术难题,使该装置DCS一次投用成功。也使制氢装置控制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多项经济技术指标居全国同类装置前列。

  此后,凭借深厚的技术功底,我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的技术攻关项目,其中一项获1994年度国家级优秀QC成果奖,一项获广东省现代化管理成果二等奖。同时组织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制氢技术论文集》。在炼油厂期间,我所负责的技改攻关项目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达4600多万元。

  2000年1月,我被任命为乙烯公司经理助理,不久提拔为乙烯公司副经理。面对热爱而熟悉的化工行业,我更是鼓足了干劲,精心搞好裂解炉的优化,努力提高乙烯收率,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作为工作中的重点,认真抓好“双增双节”、挖潜增效项目的落实,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通过完善燃料油长输管线的保温,每年为乙烯公司减少成本1000多万元;对橡胶车间二号线组织改造生产热塑性弹性体SBS,使其成为乙烯公司的创效大户;组织专用料的开发,成功开发了工艺条件要求极高的2076电缆料,使茂名乙烯成为全国首家具此生产能力的企业。

  清华人“行胜于言”的作风让我脚踏实地,在对企业的奉献中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使个人价值得到实现和升华。我也分别获得了茂名石化“有突出贡献科技工作者”、中石化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集团公司“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多项荣誉称号。

  现代管理出效益 永无止境攀高峰

  企业的工作是围绕效益展开的,而出色的管理则是企业取得效益最大化的关键所在。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我在清华攻读“经济管理”双学位所获得的知识得到了充分利用。

  2003年3月起,我担任茂名石化公司分管安全和生产的副经理职务。在安全管理上,针对以往安全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大力推行HSE管理,提升职工安全意识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在任职期间,公司年年被评为中石化集团公司的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在生产管理上,抓好千万吨级炼油厂生产的全面平衡优化,对整个炼油系统实行精细化管理。茂名乙烯由此创造了连续运行79个月的亚洲纪录,为我国乙烯行业长周期运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参加工作以来,尽管角色在不断地改变,清华的校训却一直铭记在心,使我能勇于面对重重困难,迎接每一个新的挑战。我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学校和企业的培育,我将继续保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在新时代的祖国建设大潮中发挥自己的每一分光和热,回报伟大的祖国。

2006年09月26日 00:00: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金沙集团3354cc新闻中心版权所有,金沙集团3354cc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