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肩奋战,携手向前
“众人划桨开大船”,工业工程系的青年教师正是依靠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培养了一批批拥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刚拿到硕士学位证书的赵普在赴沪工作之前忙着向系里老师告别。作为第二批中德联合培养的研究生之一,他要告别的不仅仅是他的研究生指导教师,而是系里所有的老师,因为每一个老师好像都曾亲身指导过他,从学业到生活。
“每个老师都是我的导师。”这也许是工业工程系赴德班级每一个同学的亲身感触。自第一批研究生2001年赴德开始,已经有80名同学在德国亚琛开始了他们的留学经历,但同样开始这个特殊合作的不仅仅是这些莘莘学子,还有工业工程系19名同志组成的年青教师团队。
蔡临宁、李志忠、刘大成……对于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每一届从外系刚转来就出国留学的同学也可以脱口而出。因为这些老师曾经在海外与他们朝夕相处:曾就某个热点问题一起探讨、曾去某个著名企业一起参观、曾为某项课题一起交流,甚至不定期的在异国他乡聚餐,让同学们领略一下老师各式各样的“精湛”厨艺。
尽管系里没有提出过任何要求,但每个派出的老师都不约而同地承担起班主任的职责,像传递接力棒一样,一个一个顺利而有步调地移交下来;而把接力棒传递出去之后,同样还要肩负起后来的督导责任。派出的每一个年青教师都会主动地把联合培养中的对外交流、对内沟通、共同学习和教书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国内的同志则承担起相应的支援工作,保障联合项目高质高效的完成。
作为国际交流中的重要工作,中德联合培养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4年7月30日,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校长和金沙集团3354cc校长联合为第一批5年计划的学员授予了硕士学位;2005年,由于第一个5年合作计划的成功,双方又开始签订了第二个5年合作计划,这成功的果实里面凝结着所有19名年轻教师的心血和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