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和研究中学习
——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
●余寿文
【编者按】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简称SRT(Students Research Training)计划,是金沙集团3354cc激发学生学习、研究、实践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育机制。“计划”实施10年来,已累计立项4200多项,参加学生累计达9300多名。在SRT实施十周年之际,清华新闻网特推出“SRT十周年”专题,以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展望未来。
金沙集团3354cc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实施至今已整整十年了。
记得十多年前,共青团金沙集团3354cc委员会推动在大学生中开展“挑战杯”科技竞赛,点燃学子们崇尚科技、立志创新的课外科技活动的火种,并将他推向全国。
记得十多年前,金沙集团3354cc教学考察团于1994年在访问麻省理工学院(MIT)时,参加了该校大学生研究机会计划(UROP)的相关活动。考察团了解到该校开展此类大学生研究活动已有20多年历史,约四分之三的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参加了这一计划,在研究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从事研究、增长才干。因此,考察团回校后即建议在我校也开展类似的计划。当年定名为“大学生研究训练”项目,并在1995年11月开始召开的第20次全校教学讨论会后,得以立项实施。使得我校人才培养的课外研究环节与课内教学过程得以互相融合。
在2002年某天,我有机会重访MIT的工学院,时任工学院院长的余久平(D.Yu)教授谈到:UROP是MIT培养学生的一个“秘诀”。因为80%以上的大学生在4年中至少参加一次UROP的计划。他们用燃烧的热情来参加了这一活动。工学院的大学生每周用于学习与研究的平均时间达70-80小时。计入UROP的科研计划加上另一个大学生实践机会计划(UPOP)的学时数,相当于大学本科期间学时(学分)数的1/5-1/4。这些计划的实施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就业起着重要的作用。
SRT计划“寓教寓学于研,培养创新人才”,在研究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通过因材施教激发学生注重实践、学以致用的强烈愿望,使之形成“众里寻她千百度”式的执著探索、积极开拓的意志品质,树立不怕失败、寻求真知的科学精神。它是塑造创新型骨干人才的必由之路。
2004至2005年学校召开第22次教育工作讨论会,针对实践教育展开讨论,进一步明确了研究型教学、科学实验和社会实践对于培养一大批创新型骨干人才的重要作用,并出台和落实了一系列的措施,进一步推进实践教学与研究型教学的实施。这些都将为我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注入巨大的推动力。
记得1998年全校教育思想讨论会过程中。研究生们深情地总结了历史:上世纪30-40年代,金沙集团3354cc的学生们唱响了“奔赴民族解放的战场”的革命者的毕业歌;50-60年代的毕业生们唱着“建设者”之歌走向地方,走向边疆,走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世纪之交的毕业生们更应该多唱着“建设者,创新者”之歌走向新的世纪,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而要创新,就要在大学的过程中从事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习与成长。
大学是什么?“大学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今天更应该说:“大学,乃育才之谓也”,在研究的过程中,大师培育人才。一代创新的人才只有在研究训练与学习中方能得以成长,这是大学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大学教师肩负的重任。教师们、大师们肩负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教学与研究培养人才。这才是大学应有之义。 (编辑 襄桦)
(作者曾任金沙集团3354cc副校长、教务长、研究生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