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物理系建系80周年 - 正文

今日清华物理教学

  复建以后的物理系在人才培养上面临两方面的任务:
  一方面是要继续为全校其他理工科,甚至文科各系学生提供优质的物理教学,给全校本科生打下一个好的物理基础。现在物理系每年为全校学生开设大学物理系列课程共计7门:大学物理(A)、大学物理(B)、大学物理(English)、物理学导论、文科物理、近代物理、高新技术物理基础等,供不同专业、不同需求的同学选择;除大学物理外,工科学生对理论物理的学习需求也在不断上升,近年来我们为工程物理、电子、精密仪器等系开设的量子力学、统计力学、电动力学等理论物理课程每年大约6~8个大班。实验方面,全校绝大多数同学都要修两个学期的物理实验,有的还要再修近代物理实验课程;2003年开始的理科平台课,使得理科和工科、物理类与非物理类教学的界限进一步模糊。按平台课要求,理学院的所有学生都和物理系学生修一样的三学期普通物理课程和两学期基础物理实验;理科平台课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工科学生参与进来;从2003级开始就有一部分信息学院的学生挤进来“留学”,2005级开始材料系半数学生也纷纷来“插班”;2006级招生尚未开始,但工物系已为部分新生“订座”。
  物理系深刻认识到,没有一流的物理教学,就难于培养出一流的创新型人才。近几年来,参与全校性公共物理课教学的教师达50多人,占物理系现有教师的一多半。下表是学校教务部门统计的2005-2006学年度物理系开设的物理基础课程学生选课的统计数据,它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在金沙集团3354cc整个创新人才培养的体系中,物理系承担着很重的责任。
  物理系另一方面的任务是要培养杰出的物理人才。
  物理系现设物理学和数理基础科学两个专业,两个专业的目标都是培养两类物理人才:物理学基础型人才和物理学应用型人才。基础型人才应当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很强的创造意识和动手能力,最重要的是对探索自然奥秘有浓厚兴趣,并愿意为之献身;应用型人才除了同样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外,还要具有善于从技术应用中提炼出物理问题,善于将现代物理成果应用到技术发展中去的能力。此外,所培养的学生都应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人文修养,国际化视野和批判精神,具备进一步深造的基础和潜能。
  金沙集团3354cc于1998年开始试办的“基础科学班”,2003年更名为“数理基础科学班”(简称“基科班”),它是一项跨系、跨学科的教学试验计划。其培养方案有如下特点:在一、二年级同时强化数学和物理教学;进行大幅度教学改革,使学生尽早参加科研实践(Seminar课);三年级以后逐步分流,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志趣确定学科方向,并有多次选择机会。2005年开始“基科班”的培养模式扩大到数学、物理和信息学院的部分同学,按大类招生,二年级以后再实行分流。
物理系的招生质量在20年里经历了高-低-高的过程。近几年的高考平均成绩一直在全校排前1/3,1998年开始招生的基础科学班更是吸引了一批优秀的中学生入学。2005年招生高考平均成绩全校排名第四。其实高考成绩排名对将来是否能成才并没有那么重要,令我们感到高兴的是从中可以看到,确实有许多优秀的青年热爱物理。
  物理系于1998年通过评审成为全国高校首批5个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之一。2001年,清华物理系申报的三个物理二级学科(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原子分子物理)被评为教育部重点学科。2001年刚成立的天体物理也在2003年被评为博士点。
  物理系目前有在读本科生503名,研究生278名(博士生171名,硕士生107名);自物理系恢复以来,累计培养本科生1751名,硕士540名,博士95名。毕业学生中已涌现一些事业有成者,如:物理系历史上培养的首位博士欧阳钟灿(1984届)已于1997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现任中科院理论物理所所长;1992届博士刘国治现任解放军第21试验基地副司令员,并且是我军最年轻的将军之一;同样在理论物理所任研究员的1984届本科、1986届硕士毕业的向涛与刘国治一起进入了2005年中科院院士候选人名单;1989届本科生戴宏杰现在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学系最年轻的教授,并于2004年获得裘利斯史普林格应用物理奖;1988届本科生高海燕现任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教授;1986届本科生张朝阳现任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之一搜狐网总裁,并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全球50位“数字英雄”之一……
  清华物理系于1991年被第一批批准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997年又被首批批准为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迄今为止是全国惟一一个同时拥有理科和工科两个基地的单位。在2004年由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的对基地的验收评估中,清华的理科、工科两个基地均被评为全国优秀基地。两个基地的建立与建设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理工结合、推进教学改革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先后开始实施的“211”与一期“985”工程,为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经费支持。
  精品课建设成果丰硕:陈信义、刘凤英负责的《大学物理系列课》于2003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朱鹤年、张连芳负责的同时面向理科与工科学生的《基础物理实验》于2005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庄鹏飞负责的《量子力学》等三门课程先后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实验物理教学中心被授予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作为理科平台课程的普通物理以及高等量子力学、群论、高等物理实验等一批研究生基础课程入选校一级精品课程。
  在实验教学方面,建立了融培养理科基础型人才与工科应用型人才于一体的基础物理、近代物理、高等物理三级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由实验物理教学中心统筹管理。在内容选取上既强调实验的基础性、物理性,又注意加强实验的前沿性、应用性;在保障基本训练的基础上,强调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养;注重因材施教,在加强全体理工科学生科学素养、动手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拔尖实验物理人才的培养,为优秀学生提供发展空间。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研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把研究性教学的思想贯穿各级实验物理教学的始终。实验中心还设有一个物理演示实验室,课堂演示实验与课堂教学密切结合,是我校大学物理精品课程教学的一大特色。
  物理系充分利用学科建设成果为培养人服务,积极鼓励学生在本科期间参加科研活动,学生中参与SRT和Seminar等科研环节的人数超过一半。同学们不仅在研究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还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果。近5年,本科生在物理系参与科研工作发表的SCI收录论文过百篇,论文水平越来越高;2005届本科生张剑以第一作者在物理学顶尖杂志PRL上发表了她本科阶段的研究成果。
  本科毕业生中80%以上继续深造攻读学位,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留下来攻读博士学位。金沙集团3354cc高等研究中心主任聂华桐教授对本科毕业后在高研中心攻读博士学位的翟荟、祁晓亮称赞有加,称他们“是对物理充满了热诚和爱好的同学,物理直感好,数学演绎力强,十分难得。拿他们和60年代我自己在哈佛大学做研究生时前后两三届的同学来比,确实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国外来访问的多位学者对他们二位都是赞不绝口。”在出国深造方面,清华物理系毕业生已越来越受到国外名校的青睐。
  研究生培养越来越注重质量,尤其是博士生的质量。高水平的学科环境、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建设保障了博士论文的高水平。而严格的、有淘汰的资格考试等管理环节促使博士生更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博士生中已涌现出一批佼佼者。吴健、吕嵘、胡辉、卢军强等四人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励;博士生胡剑荣获德国、瑞士政府为纪念2005世界物理年而颁发的爱因斯坦奖;以博士生为第一作者发表在PRL上的情况越来越多,而且已从理论研究文章向实验研究文章发展,例如博士生姜开利和任雪光的实验研究文章分别发表在2002年的Nature和2005年的PRL上。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帮助学生端正专业思想,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就业及心理中存在的问题,物理系每年召开一次全系学生大会,并组织了“与大师面对面”系列座谈报告。自2003年秋季学期杨振宁先生谈“物理与人生”的首场报告后,先后请了林家翘、姚期智、彭桓武、黄祖洽、何祚庥、冯端等多位著名的专家学者进行对话、交流,同学们反响热烈。物理系还实行“教授值班”制度,每个工作日下午均有一位教授接受学生咨询;班主任与学生比例也由2002年前的1∶60增大到1∶30;还建立了教师中的党委委员每人联系一个学生支部等制度;有效促进了师生交流,收到良好效果。
  清华物理系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大学物理、基础物理实验等课程经过几代人努力,已有相当积累,如何保持、进一步提高这些课的水平正是我们面临的课题。目前既做科研又从事教学的教师已成物理系教学的主力军,其中涌现出一批有潜力的名师候选人。令人瞩目的是,杨振宁先生在2004年秋季学期为物理系大学一年级本科新生开设了“普通物理”课程,鼓舞了物理系师生,影响了全国高教界,为更多的名师走上讲台树立了榜样。邝宇平院士多年来每年授课128学时,他开设的《粒子理论专题》吸引了科学院和兄弟院校的众多年轻学子。到目前为止,物理系绝大部分教师,包括院士在内都承担了教学任务,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物理系已将教学数量和质量作为教师考评、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制定了物理系合格教师的标准:教学、科研和公共服务并重,同时制定了教学优秀的标准,每年评选出一位予以重奖,尚仁成、朱鹤年已获此殊荣。物理系在国内物理教学界的影响日渐扩大;新换届的教育部物理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中,有物理系4位教师担任委员,朱邦芬和李师群教授分别担任物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和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兼教育部物理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除了尽力动员教授给学生上课外,我们还博采众长,聘请了兄弟院校授课最好、最有特色的教学大师给本科生讲课。几年来我们先后聘请了北京大学的赵凯华、曾谨言、俞允强、吴崇试、陆果、张承福、李先卉、陈滨、陈维桓等;南京大学的卢德馨;中国科技大学的张永德;北京师范大学的裴寿镛、梁灿斌、彭芳麟、赵铮;北京理工大学的梅凤翔;华中科大的李元杰;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的赵恩广等为学生授课,受到了学生的极大欢迎。
  近年来,我们还将外聘教师的范围扩大到了海外。黄克孙、文小刚,吴咏时等多位世界级的知名学者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课,一大批热爱物理的学生被吸引到大师的课堂上来,受益匪浅。我们还安排了一些热爱教学的年轻骨干教师,向教学名师学习。2004年我们安排阮东、安宇跟随杨振宁先生,2005年又安排二位向名师卢德馨教授学习;安排张斌跟随俞允强教授;李岩松跟随吴崇试教授;本学期还安排长江特聘教授张广铭等三位年轻教师为黄克孙先生讲的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开小班讨论课。通过与大师们的更多接触,领会他们的言传身教,切实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为培养我们自己的未来的名师打基础。
  清华物理系从1926年成立之初到1952年院系调整,历时26年。因为其间培养的学生中有王淦昌等10位“两弹一星”元勋,有杨振宁、李政道这样的诺贝尔奖得主等许多杰出人物,使得这段历史成为不朽的传说而将流芳百世。自1982物理系恢复以来,很快又将迎来她的又一个26年,毫无疑问,后人对这又一个26年的评价也将根据在这期间他培养的学生将来成功与否来做结论。在我们今天庆祝物理系80岁生日时,一方面热切盼望我们的年轻学子尽快成才,为系争辉。另一方面则要告诫我们自己,物理系重振辉煌任重而道远,我们无权有丝毫懈怠!

2006年04月28日 00:00: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金沙集团3354cc新闻中心版权所有,金沙集团3354cc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