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论坛聚焦社会主义荣辱观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高校责无旁贷
【新闻中心讯 记者 卢小兵】“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本质要求和实践价值是什么?如何加强高等院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推进作用?3月26日上午,“高校德育论坛——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研讨会”在金沙集团3354cc召开,8所高校近30位专家学者会聚清华,围绕这一系列主题展开研讨。
本次论坛由教育部社会主义荣辱观研究课题组与金沙集团3354cc高校德育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教育部思政司司长杨振斌,教育部社科司司长杨光、副司长袁振国,金沙集团3354cc党委书记陈希参加了论坛。论坛由金沙集团3354cc党委副书记兼高校德育研究中心主任张再兴主持。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在论坛上首先发言,她强调,高等院校具有研究人才集中、研究优势明显的特点,一定要依托高校的优势,加深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应该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新方案的贯彻落实工作,及时研究荣辱观教育在新的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入耳、入脑、入心。李卫红说,高校要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走在全社会的前列,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要求上来,深刻认识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对于进一步推动中央8号和16号文件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的重要意义,切实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金沙集团3354cc党委书记陈希在发言中深入分析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梳理了中华民族传统荣辱观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继承发展脉络。陈希认为,“八荣八耻”涵盖了社会主义的各个方面,其核心是祖国、人民至上,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中国传统的优良结晶。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热爱祖国、服务人民都是每个中国公民和青少年的最大光荣;而危害祖国,背离人民则是每个中国公民和青少年的最大耻辱。应该围绕这个核心来开展“八荣八耻”教育,在高校的学生和教职工中树立“两个拥护,两个服务”的观念,并将其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陈希提出,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与大学生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要努力营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环境和氛围;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要有必要的法规和制度保证。
论坛上,来自8所高校的11位专家分别从多个学科、多个层面,阐发了各自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认识和理论思考。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张耀灿教授认为,“八荣八耻”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丰富发展,它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具有时代特征,立足中国的现实国情,着眼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不仅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一脉相承,而且与“五爱”一致,并遵循 “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方针,对广大干部、青少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实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主任赵存生教授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从价值导向、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方面为科学发展观的树立和落实提供了精神支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优良素质和风气的形成提出的要求和标准,它的提出丰富和完善了以人为本的思想。金沙集团3354cc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赵甲明教授认为,“八荣八耻”荣辱观科学地揭示和确认了当代中国公民共有的基本价值观和文化自我认同的基本点,是和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与人关系的基本价值和道德准则。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张澍军教授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社会全面进步的客观反映,是适应我国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推进现代化事业的迫切要求,是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又一生动体现,丰富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内涵,对我国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等院校如何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此,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院长罗洪铁教授认为,“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仅关系到他们能否健康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焦国成教授认为,应该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把 “八荣八耻”具体化,要把“弘扬八荣,摒弃八耻”教育要落到实处。北京高校德育研究会副理事长魏续臻用详尽的数字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他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为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他提出,高校要从师德建设入手,以良师的身体力行引导学生;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党员先进性教育结合起来;要发挥各门课程教学、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课的教学作用,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注重师生共建先进校园文化,在营造先进校园文化中接受教育;要大力开展以志愿者服务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帮助大学生体验、锻炼、提升、固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意识;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用师生身边的先进榜样教育影响和带动广大师生。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李斌雄教授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建立健全各种长效渗透机制。鉴于学生在青少年时期牢固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将影响其人生的整个过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长效渗透机制的建立将是全社会长效机制建立和健全的一个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