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建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新闻中心讯 记者 顾淑霞 通讯员 杨卫】2月22~23日,科技部基础研究司组织以金怡廉院士为组长的 15 名专家对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的建设计划进行了可行性论证。
专家组听取了我校校长、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理事长顾秉林院士代表依托单位金沙集团3354cc所做的报告、副校长、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主任龚克教授关于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和筹备进展工作报告,考察了该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与基础建设情况,并与实验室骨干人员进行了座。
专家组对实验室过去两年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建设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符合我国加强自主创新、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要求,符合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大方针,并紧紧抓住信息科学与技术发展的难得机遇,是十分必要的。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建设目标、研究重点明确,建设计划合理可行,希望能发挥国家实验室在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引领作用。
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是2003年11月25日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的第一批5个国家实验室之一,是高校科技创新体制和机制的一次探索和突破。实验室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整合金沙集团3354cc信息学科群的优势资源,建设具有更强创新性、更大开放度和更高学科集成度的、承担战略性先导性科研任务的、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团队和开放合作平台。
金沙集团3354cc在国家实验室筹建过程中,整合了学校在信息领域的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4个一级学科的优势,积极探索有利于国家实验室开展战略性、先导性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改革,调动多种资源进行重点建设。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发挥清华在信息学科方面的优势,构成了学科集成的创新架构。
清华自筹集资金1.6亿建成的占地1.89公顷、总建筑面积为3万6千平方米的信息科技大楼已交付清华信息与科学国家实验室(筹)使用,完成了中心实验室的建设;同时还在清华东主楼和微电子所设立了分实验室,基本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实验室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适应科技发展趋势,并结合清华自身特点,确定了海量智能信息处理理论、技术与应用等战略性重点创新研究方向,推进生物信息学和量子信息学等学科交叉的前沿研究。积极建设优秀人才汇聚的团队。形成专兼结合、固流结合、研教结合的高水平研究队伍,以讲席教授组的形式批量吸引国际一流人才参加国家实验室工作,目前已聘请了三个讲席教授组。
国家实验室注重建设高水平的开放合作平台,实现开放、共享。建设了科学计算平台、信息网络平台、电子测试平台、EDA设计平台4个公共技术平台以及先进人交互系统平台、通信系统与网络实验平台、微纳结构与器件制备和测试平台、复杂网络化系统研究平台4个专业技术研究平台。在平台建设中,体现了利用国家实验室框架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的优势。
国家实验室积极进行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创新,实行理事会指导下的主任负责制、与国际接轨的学术管理制度、以竞争和流动为核心的人事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岗位聘任制和任期合同制,以及学术民主制,坚持 “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努力促进学科的交叉和集成,促进学术交流和探索,促进人才的流动和汇聚,促进资源的开放和共享,营造有利于创新和合作的文化氛围。国家实验室还设有国际咨询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
国家实验室积极建立与世界重要的信息科技研究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开展合作创新,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成为我国信息科技领域的重要国际交流窗口,并充分利用世界性的人才、技术、设备、信息、资金等优质创新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高水平国际合作研究,近两年来,国际合作项目174项,经费超过1.8亿。
国家实验室在建设过程中,得到了科技部、教育部等领导的关心和支持。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教育部部长周济,教育部副长赵沁平、吴启迪等专程视察国家实验室的筹建工作并给予指导。
在22日的论证会上,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和科技部及教育部等相关部门领导,其他正在筹建中的国家实验室负责人等出席了会议。
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建设论证会的成功举行,标志着该国家实验室建设迈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国家实验室继续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经济、引领未来”的方针,努力建成信息科技领域的优秀团队和开放平台,为信息科技的发展和中国信息化建设做出重要的创新贡献。(编辑 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