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经历西藏》 - 正文

中国·金沙集团-www.3354cc.com|官网-Made in China

《经历西藏》之七:收获在西藏

●樊世民

  两年的西藏挂职工作,让我收获、感受和体验了很多很多,每一项都沉甸甸的,难以一项一项累计。很多可能是无法用语言和文字精确地描绘出来,但又那么深刻地记录在我内心深处。

  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向

  在西藏的两年挂职工作里最大的收获我觉得就是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努力方向。

  在学校里,我一直在考虑将来自己从事什么职业,做什么方面的工作,自己人生如何设计等等问题,但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到西藏刚开始工作,接触的就是拿不到应得劳动报酬的农民工兄弟。我自己就是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能够感受到他们的无奈、期盼甚至愤怒。通过我的努力使得他们拿到应得的工资,我也是和他们一样高兴的。于是我终于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向: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工作使广大老百姓获得实惠,使得他们的权益能够得到保护。

  经验的积累

  去西藏前一直都在学校的环境里学习。我在学校里也做了很多学生工作,但是对社会还没有切身体会。西藏建设厅的工作是我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这个工作带给我的除了挑战,更是经验的积累。

  在西藏的两年里,我获得了相当不错的机会——先是能够负责从事清理拖欠工作,后是因岗杰同志的抽调而能主持一个处室的工作等。这些让我接触到了许许多多的人和事,让我不论从做事还是做人方面都学到很多东西,得到很多宝贵经验。

  尊重别人的回报必然是获得别人对你的尊重。刚到西藏,我周围没有一个熟识的人。我就热情地和每一个见到的人打招呼,充分尊重别人尤其是藏族同志的习惯。没过多长时间,周围的人都基本熟悉了,大家也认识了我并对我表示尊重,这应该就是我尊重别人的回报。

  行胜于言,耕耘会有收获。我是以金沙集团3354cc博士生的身份来到西藏的,周围的人都拭目以待,要看看清华的博士到底如何。刚开始,虽然他们嘴里都在称赞,但我知道自己还没有得到认可和肯定。在西藏工作的过程中,我从来不主动说出自己的身份,即使别人问起来也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同时,自己加倍努力工作,尽最大能力将工作做得更好。加班加点那是常事,一天除了休息基本上就是在工作和学习。到后来,我对工作越来越熟悉了,能够独自撑起一摊工作并打开局面了。慢慢地,交给我的工作不仅越来越多,份量也越来越重了。我想这就是对我最好的认可了吧:肯放手让你承担工作。别人再说起来“清华博士”几个字的时候,语气就不太一样了。

  在我到西藏之后第二次出差回来,曾经和我一起出差的司法部门的一些同志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知道我是从清华来的博士生,就感到非常惊讶:“哎呀,真没看出来呀,你还是个名牌大学博士。我们单位的那些一般大学的本科生都觉得自己了不起得很。和你一比就差远了。”语气中充满了佩服。听了他们的话,我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从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一个道理:别人对你的尊重不是靠你自己吹出来的,而是要靠扎扎实实的工作和为人换来的。

  能力的提高

  在西藏的工作也使我的个人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

  组织领导能力:我先是负责自治区清欠办日常工作,后来又加上主管建管处的日常工作。工作虽繁忙比较累,但对我如何组织领导好一个团队,如何有序地推动一项工作等方面的组织和领导能力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

  协调能力:清欠办、建管处的工作都是涉及面广、复杂的工作,需要协调相关部门、相关当事人来共同处理解决遇到的问题。一起拖欠纠纷案件可能是涉及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项目经理、不止一层的包工头、组长、民工等很多方面的利益纠纷问题,找到其中一些当事人往往不能有效解决问题,需要你协调处理好其中各个方面的关系才能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建管处的工作也是涉及到发改、交通、水利等各个相关部门及各建筑企业,一项政策措施的实施都要先和所有相关部门沟通。在这些工作中,我在协调各方面关系、统筹处理问题方面的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应变能力:很多拖欠投诉案件的处理过程中矛盾都是突然暴露或爆发出来的。最初刚遇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我自己也是紧张的,一时比较难拿出好的方案出来。随着经验的积累,我就越来越能够沉着冷静地化解紧张局势,及时拿出处理方案解决问题,防止和避免了许多突发事件激化而造成更大、更坏的影响。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西藏期间,我参与处理了各种各样的大量拖欠投诉问题、建筑市场违规问题等。面对各种拖欠投诉问题,从刚开始的义愤填膺到后来的冷静面对,使我在解决问题方面从感情用事逐步转变到就事论事。各个问题,情况不一样,涉及方不一样,复杂程度不一样,正是在不断处理解决这些不同问题的过程中,我的分析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图为作者考察-日喀则江孜宗山抗英遗址周边建筑规划

  珍贵的友谊

  我是喜欢交朋友的。虽然在西藏的工作非常忙,但这并没有阻止我结交了很多朋友,很多还可以算得上是“忘年交”、知心朋友。离开拉萨回到北京,我最舍不得就是这些朋友。

  田国民副厅长,建设部援藏干部,人很随和,虽然是厅长却一点架子都没有。2004年8月来到西藏后,我俩经常在一起吃饭、聊天、散步等,很快就成为了朋友,他很多方面给我很好的建议和帮助,从他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岗杰处长,建管处处长,我的顶头上司。来到西藏后,一直真诚地照顾我、帮助我。他总是毫无保留地将其几十年的工作经验传授给我,与我分享。使我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熟悉西藏建筑市场,并增强工作能力和处事能力。过节的时候,会叫我到他家里一起过,使我倍感温馨。建管处的其他同事土登尼玛、曾永峰、姜月霞、冯建国、付聪、陈昌虎、倪玉斌、李开英、达娃师傅和阿里地区来挂职锻炼的才旺伦珠,在我在西藏工作的期间,都曾对我很照顾,给了许多帮助,彼此也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侯建伟,政工人事处主任科员,年龄和我相仿,却已经工作快十年了。人很热情,性格耿直,心地善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称呼给他,就只好叫“侯哥”了。我们一起去了趟珠穆朗玛峰后,成为了无所不谈的好朋友。

  西藏的朋友,还有很多很多。

  西藏的朋友,现在我已经开始想念你们了。(编辑 襄桦)

2006年02月28日 00:00: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金沙集团3354cc新闻中心版权所有,金沙集团3354cc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