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庆祝建校94周年 - 正文

我是一个平凡的清华人——访80级校友黄松涛学长

(新闻来源:校友总会 学通社记者 李腾)

  黄松涛,1963年生于安徽省肥东;1980年考入清华化学与化学工程系;1985年留校攻读硕士学位;1988年毕业,同年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现任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副院长。

  轻轻敲开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的副院长办公室,一个青年人热情的把笔者迎了进去。笔者环视了一周,没有发现想象中白发斑斑的老院长,才意识到这个看着很年轻的人就是我们的校友黄松涛。随便坐下,我们就攀谈起来。

  黄学长前一段时间刚回过清华,接受MPA培训,住在紫荆新楼上,深感清华变化之大。他说,他在原来的十二号楼,十三号楼,十四号楼都住过,经常到九食堂、十食堂吃饭。那时饭的花样少,还有米票、面票、杂粮票。现在都是用饭卡了,花样也多了很多,玉米粥早已经是免费粥汤了。

  谈起个人经历,黄学长说,我的个人经历其实很简单。80年代,盛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于是我就报了化学和物理,最后分到了清华的化学与化学工程系。当时清华还是一个纯理工科的学校,人文教育也少,但是他很喜欢阅读一些人文书籍。每当下午大喇叭响起来的时候,同学们都从教室、宿舍,图书馆走出来,参加体育活动。那时圆明园还没有大门,他每周三,四次,跑到圆明园,绕着圆明园跑一圈,然后回来。上次回校,他发现下午时操场上同学们比以前少了,或许是有了网络的缘故。

  毕业后,黄松涛学长选择了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院里对他这样的年轻人很重视,也要求他承担更大的责任。他一开始就负责陶瓷材料的研究。当时这个研究是从零开始,不过清华出来的人对此倒是不怵,买设备,弄原料,把试验做了起来。到1994年,他31岁的时候,就被破格提拔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而那时他相反却感到更大的责任——像骑在老虎上一样。他说,骑虎难下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骑虎快跑;另一种就是害怕,从虎背上掉下来,被老虎吃掉。所以你不能从虎背上掉下来,必须学会驾驭老虎,和老虎一起快跑。他多次提到感谢母校的培养,“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校训经常激励着自己成长。

  1996年,他成为有研总院下面一个研究所的所长,开始负责管理工作。谈起科研和管理的区别,他说道,科研对清华人是强项,因为清华人,基础好,坐得住,有钻劲; 管理对清华人来说也是强项,在清华学到的是:带着“猎枪”而不是“干粮”。 他认为管理关键是沟通,上下的沟通,和各部门的沟通,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很多时候,别人并不是不能理解,而是你没有沟通好。另外,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决策,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一个研究的方向,是有很大的责任,万一有失误损失会很大。

  曾有观点说,清华人走向社会后,不善于和人交流。对此,黄松涛学长说,其实我刚到单位的时候,也有人说自己很“傲”,但是自己体会不到。他觉得这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清华人比较自信,原则性强;另一方面是自己没有注意到。不过这些经过一段时间,就能适应过来。清华人的自学能力是很强的。

  谈及人生的选择,黄松涛学长更是感慨万千。他说,现在他的同学有一半在国外,剩下一半的一半在南方。但他从没有为他自己选择国家研究总院感到遗憾,相反感到自豪。谈及出国,黄松涛学长说,他主张大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积极出国学习先进的文化和知识,但是同时主张大家最后学成回国,报效祖国。对学术研究方面,他认为一个人如果40岁之前还没有成果出来,基本上也没有太大的希望了。他看到许多留学生在国外不能接触真正高端的技术,多是打工而已,很难有什么成就出来。有人觉得外国的科研体制比较公平,其实也是不了解外国的内情的感觉而已。

  评价自己,黄学长说,其实我是一个很普通、很平凡的清华人,我的经历也很简单,从清华出来,就到了有研总院,一干就干到现在。可是,笔者以为,这种扎实的精神,不正是清华人的特色吗?

(编辑 顾淑霞)

2005年04月21日 00:00: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金沙集团3354cc新闻中心版权所有,金沙集团3354cc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