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教学改革 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
●法学院副院长 车丕照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就清华法学院而言,其根本任务则是为国家蓬勃发展的法治事业培养高素质的法律人才。而培养人才的关键则在于教师,在于教学培养环节。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复建后的清华法学院作为我国法学教育界中的后来者,我们不能仅仅沿着兄弟院校的道路亦步亦趋,复制另一个已经存在的法学院;而是必须立意高远,抓紧机遇,勇于创新,形成特色。如果仅仅是复制一个已经存在的法学院,清华法学院也就失去了其重新恢复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法学院从一开始就明确了一个坚定的信念,要勇于改革,努力创新,开辟一条我国法学教育的创新之路。
复建伊始,法学院仅有为数不多的研究生,以及一些本科生,教师队伍也正处于搭建过程中,课程设置也刚刚起步,急需制定基本的培养计划,开设急需的基本课程。尽管如此,法学院清楚地认识到应当“充分发挥金沙集团3354cc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培养国家急需的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的法律人才。本科生的培养方案不仅有一般法学的课程,而且还有一定数量的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的课程,力图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复合型学术基础。
法学院很快就感受到刚刚制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的不足,因此及时地对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进行修改和调整。比如,我们对自然科学和其他人文学科课程的课时和内容进行了调整,明确这些课程对于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的作用,不能为了复合型而在课程设置上搞拼盘,而是要认真分析各门课程对于法律人培养的作用,找出这些课程与法律人培养的关系,使其成为法学院课程体系中的有机构成部分。我们还通过教学研讨会的形式,探讨法学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例如,法学院是仅仅教给学生条文、程序和制度,还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以便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通过这些讨论,教师的认识逐步统一,认识到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具备像律师那样的批判性和创制性思维。随着研究生项目的发展,我们又及时制定了具备硕士授予权的八个二级学科的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
我院还积极把目光投向了国内外各种法学教育的新动向,主动尝试法学教育改革、创新的各种新方法。由于我国法学教育发展的历史较短,同时又受到以往传统的影响,法学教育中存在大量的弊端。清华法学院借鉴了国外一些有益的经验,努力进行改革和探索。比如我们一方面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一方面又强调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一方面鼓励学生多读书并独立开展学术研究,一方面又鼓励学生接触社会并参与法律实践。例如我们借鉴美国等国家正在推行的“实践性法律教育”的模式,力图把“经院式”的法学教育转变为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的培养高素质的法律人才的教育模式。面对法学教育的传统惯性,我院采取了“博采众长,少做争论,大胆试验,勇于创新”的态度,积极支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这种鼓励和支持下,我们积极采用实践性法学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法律思维,其中包括“案例教学”、“诊所式法律教育”(Clinical Legal Education)和“模拟法庭训练”等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
我们根据不同培养层次的不同性质和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上努力体现各自的特色,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为了规范和促进教学改革,我院把精品课的建设当成一个经常性的工作长期持久地开展下去,而不是仅仅把它当成为了评比而突击进行的工作。我们指定了专门的院领导和工作人员精心规划、部署和落实。我们还经常召开法学教育研讨会和教学经验交流会,引导教师安心和热爱教学,重视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推动教学改革,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对一些具有优势的学科,我们还鼓励教师跳出各个部门法的局限,从其他部门法和国外同行那里吸取经验,在更高的层次上改善教学。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跨国和国际法律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国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大国,亟需更多的不仅能够在国内法律服务市场上展现身手而且也能够在国际舞台上纵横驰骋的高层次的法律人才。为了给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我们在课程设置中增设了不少独具特色的比较法、外国法和国际法方面的课程。
十年的时间,如弹指之间。我们既为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取得的成绩,特别是形成或正在形成的特色,感到骄傲和自豪,也清醒地看到我们所能做到的实在是太少太少。为了我国法治国家的建立,清华法学院将自强不息,上下求索,建立具有特色的新的法学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