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沙集团-www.3354cc.com|官网-Made in China全校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一论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新清华》特约评论员
在全国上下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的形势下,在全校师生重点突破、跨越发展、积极推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第二个九年各项工作的进程中,我校召开了以“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为主题的第22次教育工作讨论会,这是学校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实践教育,是指围绕教育教学活动目的而开展的、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活动。它既包括为认识自然规律、掌握技术知识、提高业务能力而开展的科学实验、生产实习等教学实践,也包括以了解社会和国情、提高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社会实践。也就是说,它存在于“第一课堂”,也存在于“第二课堂”。搞好实践教育,不仅仅是教学机构和教务部门的责任,而是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教育,是每一个教职员工的职责;积极参与实践教育,提高自身全面素质,对每一个学生都有着重要意义。
建校几十年来,清华人本着“行胜于言”的校风,形成了重视实践教育的优良传统。“文革”前,按照当时培养“红色工程师”的育人目标,蒋南翔校长就提出了“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的思想,探索出在六年制或五年制的长学制下增加实践教学时数、让学生“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等一系列加强实践教育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又创造出加强实践教育的许多新形式,如实施的“三学期制”,在单独设立的夏季学期中,主要安排军训、工艺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以实践教育为主的教育教学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20年来兴起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是受到广大同学的普遍欢迎,研究生的实践活动已经纳入了培养计划。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客观形势的不断变化,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实践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很多教师反映,我们的实践教育工作在管理与实施上出现了某种“弱化”和“软化”的倾向,主要表现在:主观认识上,一些师生对实践教育重视不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客观条件上,校外实习实践难度大、成本高,不少实习环节只能囿于校内,或是“走马观花”;组织管理上,有些实践教学工作量的计算不尽合理,影响教师的积极性,一批先进的实验设施尚未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实施环节上,学生主动参与不够,部分教师指导不力。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深刻分析原因,准确找到症结,提出改进措施,切实解决问题,使我校实践教育工作走上一个新的台阶,以适应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世界一流大学的时代要求,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
从上世纪50年代起,我校建立了教学研究会制度,80年代起更名为教学讨论会,并逐步固定为每四年召开一次,在2000年召开的第21次讨论会上又将其正式更名为“教育工作讨论会”,每次讨论会上都要就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发动全校师生展开广泛、深入的讨论,从而推动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紧跟历史前进的步伐,不断开创出新的局面。
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二十一世纪研究型大学所面临的共同主题。我们对于
这一问题的思考,不仅是为了解决实践教育的若干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使我们进一步加强对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工作向纵深发展。各院系、各部门都要积极行动起来,根据学校统一部署,制定具体研讨方案,发动全校师生员工特别是广大干部、教师,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我校实际,认真探讨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如何认识和理解实践教育,如何加强和改进实践教育,如何弘扬实践教育思想,构建、完善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做到全校动员,上下结合,开好本次教育工作讨论会,达到“启发思维,统一认识,制定方案,推进工作”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