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沙集团-www.3354cc.com|官网-Made in China各学科各方面的共同任务
──六论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新清华》特约评论员
本次教育工作讨论会的开幕式上,顾秉林校长在主题报告中强调指出:“今天的实践教育,绝不能仅仅理解为理工科教学中的实验或实践环节,而要使之成为完整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要求应当引起全校师生员工的高度重视。
多年来,我们对工程学科中的实践教学比较熟悉。而实际上,实践教育不仅仅是工科学生培养计划的组成部分,也是理学、人文、社科、法学、管理、医学、艺术等各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都面临着加强实践教育的任务。例如,理论课教学应渗透实践学习的成分。在这方面,我们推进的研究性学习、新生研讨课等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要研究深化和改进的办法。在各种实验课教学中,除必要的验证性实验外,应大力增加探索性、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创造的主观能动性,增加直接知识的体验。这方面,物理、机械、力学、生物等国家教学基地已经开设了一些研究性、综合性的实验,要研究完善、推广的措施。人文社会学科也要探索本学科领域系统讲授与实践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增强教学实效。在这方面,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希光教授开设的《走在路上的叙事艺术》这门课程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他创建了一座“大篷车新闻学课堂”,把学生带到丝绸之路、雪域高原、楼兰古城、额尔吉纳荒漠、太行山区和科尔沁草原,在蒙古包和帐篷里上课,边学习、边采访、边写作,同学们获得了业务、思想双丰收,回校后还编写出版了《找故事的艺术──在长征路上体味清华新闻学》的专著。李希光教授在总结自己的教学理念时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真正有效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概念或理论,也不仅仅在于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更意味着让学生能够有新的观察,采取有效的行动,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认知、思想、行动上有真正的转变。简言之,真正的学习需要学生的心、脑、体同时参与。”
在新形势下,工科的实践教学也存在着许多需要正视和改进的问题。毋庸讳言,由于社会条件的变化,不少院系确实面临实践教学经费不足、相关企业不愿接收实习学生等问题,因此一些本应学生深入工厂车间、亲身参与操作的实习环节变成了“走马观花”,过去“真刀真枪”的设计项目完全被“计算机模拟”所替代,校外实习变为校内实习,甚至有的院系将学生“放羊”,缺乏对学生具体实习过程和收获的考察,最后只要学生交一份总结报告。此外,我校近年通过世行贷款和“211工程”、“985计划”的大量投入,建成了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实验中心和基地,但由于使用时涉及各院系人力、经费、时间等问题,未能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不少先进的实验教学中心需要进一步提高使用率,扩大受益面,在全校加强实践教育的热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总之,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一个全局性的课题,涉及到不同学科、不同院系、不同课程,体现在本科、硕士、博士培养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层次的要求和不同的实施模式,有着课内正规教学、课外业余活动等不同途径。加强实践教育,需要教学科研、学生工作、业务保障等各系统各部门的共同参与,是各学科各方面的共同责任。
我们欣喜地看到,这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开幕一个多月以来,全校上下积极参与,各院系分别成立了以院长、系主任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相关负责人组成的工作小组,各单位制订了详细周密、切实可行的讨论方案和工作计划,组织了国内外和校内外的调查研究、专题报告、主题交流和座谈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结合各自特点,根据自身条件,就实践教育的模式、特点、内容、方式等,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讨。我们相信,经过此次为期半年的讨论会,全校师生一定能够提高对新时期培养创新人才的思想认识,提出加强实践教育的政策措施,务虚与务实相结合,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开创出教育教学改革的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