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第22次教育工作讨论会 - 正文

七年一贯,深入农村,经济系实践教育结硕果

●经济管理学院 夏辉

  不久前,在清华经管学院实践教育专题研讨会上,赵纯均院长指出应该把实践教育作为教学中的一个环节,使之更加有组织、更加规范化,让学生尽可能的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农村,不仅仅是结合专业调研,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思想政治工作进行。

  据前经济系系主任李子奈教授介绍,1998年至1999年,经济系博士生和硕士生为完成科技部、国家软科学计划2项研究课题:《农业科技投入体系和模式》、《三农问题与财政政策》,组织到山东农业推广比较好的地区进行农村社会调查,并以此拉开了经济系农村社会调查的帷幕,2000年至2004年经济系开展了一系列的农村社会调查,取得了丰硕成果。


两种形式并进

  从1998年至1999年的研究生农村调研开始,经济系2000年开始大规模、有意识地组织本科生进行农村社会调查。调查形式分为两种,一是由老师组织、统一带队进行。2000年由经济系系主任李子奈教授带队的西部8省调查、2001年的东部5省调查、2002年由经济系副主任刘玲玲带队的中部4省调查都属于这种形式。而2002年钟笑寒老师组织的春季、暑期返乡调研则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

  尽管调查形式不尽相同,但两种形式的农村社会调查无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还是专业方面的训练都起了很大作用,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经济系的程子建同学就是2002年返乡调查的其中一位,他调查的是江苏的苏南地区,这个地区的农民非常活跃,小型企业层出不穷,农民生活水平比较高,通过调查他写成了《一个农民企业家的创业经历》的调查报告。在他看来,虽然几次调查不能让他有什么理论上的突飞猛进,但多接触社会实践总是好的,而且,钟笑寒老师在调研前给他们做的案例指导对他也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历时7年,跨越28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从1998年至2004年,经济系开展的系列中国农村社会调查,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农村的热点、难点问题,足迹踏遍28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2000年暑假,由李子奈教授亲自带队组织的经济系本科生“西部行”活动,到西部8省进行农村社会调查,学生分成11个小队,1-2个队负责1个省份,每个队为4—5个人,由教师、博士生或硕士生带队,足迹遍布陕西、甘肃、宁夏、云南、贵州、 四川等西部八个省区

  2001年暑期,随着学生文化水平和专业水平的提高,经济系又组织了同样规模的农村社会调查,主要针对农业经济比较发达的广东、江苏、山东、河北、福建等东部五省区的农村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调查,这时候的调研具有了一定的专业性。

  2002年,经济系副系主任刘玲玲副教授带队,围绕农村金融体系,粮食流通等进行了专题性调研,调研包括农村金融体系改革试点的河北,山东,黑龙江,粮食流通体制的试点省份--河南这样一些农村典型区域。

  2002年,钟笑寒老师分别在春季、暑季组织学生进行农村社会调查,与前几次不同的是,这次调查,钟老师提前给学生发放了调研大纲,规定了采访的内容以及所要达到的目的。调查则由学生自主、独立进行,采取就近原则(家乡附近周围地区),涉及18个省市,囊括东北、华北、华南等地区,近100名学生参与。


涉及领域广泛

  中国农村社会调查不仅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农村,农民、农业问题,而且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对学生专业的训练、培养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5年的社会调查涉及的专业领域有: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农村费税改革的状况与农民负担、农业产业化及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落实及问题、农村贫困状况及扶贫模式、农村土地流转状况及政策、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及振兴农村金融、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状况及发展模式、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状况与粮食补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工培训等领域。


《农民的故事》将由金沙集团3354cc出版社出版

  中国农村社会调查成果以调查报告、调查手记等多种形式反映,如《农业结构调整》、《转轨时期农民经济行为案例分析》、《扶贫移民政策的经济分析》、《农村信用社经营现状社会调研》、《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分析与建议》、《浙江农村金融调研报告》等。这些调研报告与调研手记,有的在经济系《研究动态》上发表,有的被钟笑寒老师编撰成《调查手记》,有的转给部分省市领导和相关部门,部分大四的学生还在农村社会调查报告基础上撰写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002年,在钟笑寒老师的组织下,同学们结合返乡社会调研,撰写调查报告,这些调查报告、调查手记由钟笑寒老师组织汇编成《农民的故事》,书中包括了《老莫故事》、《耕牛失窃以后》、《我对禽畜有特殊的感情》、《打工者》、《摩托世界的弄潮儿》等64篇讲述农民以及农民生活的小故事。本书近期将由金沙集团3354cc出版社出版。


学生必须自己走下去,不带任何偏见的走下去,才能看到农村真实的面貌

  据李子奈教授介绍,经济系组织广泛的农村调查,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专业任务,目的很简单,就是让学生去了解农村,通过了解农村,特别是中国西部农村,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社会。

  李子奈教授说:我们的同学大部分来自城市,即使有农村来的学生,因为一直忙于求学,对中国农村实际上也知之甚少,而仅仅依靠市场上流通的书籍、媒体所报道的中国农村调查并不能完全反映农村的真实面貌,这些报道要么是中国农村黑暗面调查,要么就是中国农村光明面调查,均不能全面、真实的反映农村的现实状况。因此学生必须自己走下去,不带任何偏见的走下去,这样他们才能看到农村的真实面貌,也才会明白农村既不是某些作家、记者所说的那样黑暗,也不是某些媒体所说的那样光明,它是实实在在的,有很大进步,但也存在很多问题的农村。

  “而中国的经济问题最根本的是农村的农民问题,不了解中国农村,就很难说了解中国。只有了解中国,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才有可能谈得上爱国,奉献,才有可能通过“了解”来建立感情,来培养爱国主义情绪。这是对当代大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爱国教育的第一步,也是进行德育教育最基本的出发点和归宿”。李教授说通过农村社会调查,这个目的达到了,这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农村为学生的专业训练提供了天然实验室

  “学经济学的学生没有自己的实验室,要想研究经济问题,就必须到社会上去,社会就是经济学专业学生研究的实验室。甚至有人说,中国的经济学如果想在国际经济学研究领域能够有什么地位,有什么创新的话,也只能在农业经济这一块。中国的国情太特殊了,农民占全国人口的2/3,农业还相对落后,而且与城市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这样一个具体的国情给中国的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严峻的课题。学习经济学,就得去研究中国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也就是中国的发展问题”。

  农村社会调查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随着学生文化水平和专业水平的提高,到了高年级的时候,实践教育由感性的调查,认知,逐渐引入到专业训练的内容上来,后来的东部5省调查,内容上就深入了很多,这时候学生不仅要调查农村是什么样子而且要努力去研究一些问题。

  东部地区农业比较发达,面临着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农村土地实行承包责任制,但是东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得很多承包土地的农民其实已经不在农村了,所以土地的使用权面临者流转的问题。怎样来进行合理的流转,流动、转移,这是一个很大、很重要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很缺少研究、缺少规范。劳动力转移问题是解决中国农村或者农民问题的最根本的途径,而农民收入的提高是农村问题的核心,这也是现今农村所迫切解决的问题。针对东部地区的两大问题,学生们做了深入的调研,试图通过调研做一些相关研究,总结经验,掌握规律,最后写出一些较有深度的调查报告或论文。东部5省的调查写出将近20篇的论文,质量较高的论文在学院的《研究动态》上发表。

  关于农村金融体系,粮食流通等对中部省份的专题性调查,更是带有了专业训练色彩,学生们通过调查不仅了解农村,而且在中国当前需要解决的“三农”问题上有了深入的认识。

  经济系大四学生戴高鹤对深入农村社会调查,感触颇深,他说以前对农村的了解只是局限于书本的认识,而通过深入调研,他对农村的感受也开始发生了变化,对农村有了初步的但绝对真实的认识。他认为,农村的客观现状给他们深入研究一些专业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一些地区农民艰难的生活也给了他研究的动力。而且通过同学们调研返校后的互相交流,让他了解到不同地区的农村是不一样,农民生活也是不一样的,让他更深刻理解了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他通过调研,写成了《一个普通养鸡专业户的简单经历》一文。

  李子奈教授认为,无论是从德育教育还是从学生的专业训练来讲,结合专题进行农村调查,对农民问题进行研究都是正确而有意义的思路。

(编辑 顾淑霞)

2005年03月14日 00:00: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金沙集团3354cc新闻中心版权所有,金沙集团3354cc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