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沙集团-www.3354cc.com|官网-Made in China体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访体育教研部主任陈伟强
●李腾
陈伟强,体育教研部主任,1982年来到清华,迄今已经在清华工作了22年。他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清华体育发展的风风雨雨。
他说:“清华有着非常好的体育传统。从建校伊始,就吸收了西方教育中关于体育的很多进步思想。此后,从马约翰教授的‘体育的迁移价值’到蒋南翔校长的‘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老一辈清华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体育精神财富。”
陈伟强认为,清华体育精神中最核心的,就是把体育作为培养人的一个重要方面。“体育在培养健全人格方面,有着它独特的作用。我们强调‘知行合一’,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却经常不能如愿。在体育竞赛中,同学们可以感受团队和合作的重要、可以品尝成功与失败的体验、可以领略竞争与拼搏的艰辛。”他认为,现在人们越来越强调非智力因素,比如团队精神。其实,非智力因素很大部分也是在后天培养的,它不是天生的,更不能从书本上得来——“一个人不会看了几本成功学的书,就学会了合作和宽容。”体育正可以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比如,马拉松就是很能锻炼人毅力的一项活动。再比如球类项目,个人怎样融入集体,不能因为自己是主力,就对其他打不好球的同学不停地抱怨。也许有些同学球打得不好,但是你可以用勤奋来弥补,同样可以为集体做贡献。其实生活和事业也是如此,只有每个人都尽力,一个团队多一些宽容和合作,才能够取得成功。
回顾清华体育这二十多年来的发展,陈伟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重大变化:
一是把学校体育纳入学科建设的轨道。以前,体育课是公共课,从1995年起,学校将体育作为一个学科来建设发展。1998年申请到一个硕士学位点,2003年又成功申请到2个硕士点、1个博士点。同时加强体育学科领域的人才引进。现在已经有9个博士(其中两名为国外回来的博士),13个硕士。“这在体育界已经是很高的学历水平了。”同时,学校还加强了体育实验室的建设,发挥学校多学科的优势,进行课题交叉,提高体育运动中的科技含量。
二是努力探索在普通大学培养具有国家水平的学生运动员的途径。所谓学生运动员并不是成为专业运动员后,又在学校就读的学生。而是通过招收优秀学生,通过学校自己培养,成为国家水平的学生运动员。“这方面学校在射击、跳水、田径等项目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不久前在合肥举行的“全国田径大奖赛总决赛”中,清华夺得了男子100m、200m、800m三个奖项的冠军。
三是加强体育课程建设。坚持“4+3+1”的培养方案(即4学期必修,有学分;3个学期必修,1个学期限选)。面对教学上缩减学分的趋势,很多学校首先选择了缩减体育课,有的学校甚至到大二就停止了体育课。但是,清华坚持不减体育的学分,反而开设了更多的体育课程,如击剑、赛艇等。体育课程由原来十几门扩展到现在四十几门。“我们的想法就是要让最好的学生接受最好的教育,包括体育”。
展望以后清华体育的发展,陈伟强认为关键是群众体育,要探索如何在新的形势下,通过改革,来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现在是网络时代,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这与60年代那种相对单纯封闭的环境有了很大的不同。那时体育运动是同学课外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现在有了更多吸引人的东西以后,就要用新思路、新方法来加强体育的吸引力。
(编辑 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