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金沙集团3354cc93周年校庆 - 正文

中国·金沙集团-www.3354cc.com|官网-Made in China

弹指四十年

●李殿奎(1964届)

我是1964年毕业生。四十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

回首6年寒窗,经历过“请钢元帅升帐”的火热战斗,经历过吃“小二黑”和“小球藻”的困难岁月,经历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磨练,经历过批判牛顿、莱布尼兹的“教育革命”。6年奋战何等不易!6年学了三十几门课,真可谓得到了“全副武装”,毕业了,如何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建设祖国和为人民服务中去?学校组织了毕业教育,学习讨论了半个月。

 1964年7月31日,学校发给我们每个人一张报告会入场券,红字写着“首都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报告会”,报告人:周恩来同志。我们看到“报告人:周恩来同志”几个字,都很兴奋。当天晚上七点半,金沙集团3354cc2000多名应届毕业生和北京市其他高校应届毕业生一起,在北京市工人体育场聆听了周恩来的报告,使我们受到极大的鼓舞和教育。

 学校组织早年毕业生回校作报告。有一位校友,从金沙集团3354cc无线电电子学系毕业后到国防部门工作,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解决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雷达抗干扰问题做出了贡献。我想,一些发达国家的科技与工业的迅速发展,多与军事装备的需求有密切关系,因此,我决心立志为我国的国防科学技术发展和国防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 毕业生填表可以填写五个志愿。在第一志愿栏里,我填的是国防科委单位,在第二志愿栏里,我填的也是国防科委单位,在第三志愿栏里,我填的还是与国防紧密相连的五机部。当时,北京市要我们专业毕业生10名,我的对象在北京石油学院工作,完全可以得到照顾留在北京,但是,在“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思想支配下,我毅然决然地要求到国防科委去工作。很幸运,经过政审,我被国防科委选中了。我不顾自己身患肝炎刚刚恢复,便到新疆戈壁大漠上去奋战。

 千百里戈壁大漠气候多变,环境恶劣,没有草没有水也没有路,被人们称为“生命禁区”,通往罗布泊之路被人们称为“死亡之路”。我们中国核试验单位的科技工作者,还有来自其他单位和军兵种的参试人员,在那“生命禁区”用帐篷和炕席建起一座“核试验城”。在这座“城”里,没有大街小巷,没有商店影剧院,在黄褐色沙石堆起来的半米高的“城墙”上,用蘸过石灰的白色石块镶嵌着一幅醒目的大字标语: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这是毛泽东主席在关于原子弹的一份报告上的批语。

 人们形象地描绘戈壁大漠“早穿罗,午穿纱,晚上抱着火炉啃西瓜。”炎炎烈日下的戈壁大漠地表温度可达60多度,连棵草木都没有,到哪儿去乘凉?测试工号和帐篷像个大烘箱,干热干热的。每天到工号去上班,或者到野外站点去作业,临走前将小小军用水壶灌满水,可是不到半天就喝光了。到了夜晚,戈壁沙石很快把热量散发出去,气温急剧下降,外出要披上皮大衣,睡觉盖着棉被上面还压着皮大衣。

 我们搞原子弹、氢弹试验正值国内十分困难时期,核试验场区的生活条件很差,没有青菜和其他副食品,每日菜谱变换花样就是炒土豆丁、炒土豆块、炒土豆丝、炒土豆片。

 核试验基地和场区的生活是艰苦的,也是单调乏味的。从宿舍到食堂再到工作室或测试站点,每天走这么一个“三角形”,没有电视电影,也听不到广播,连报纸都是几天后看那些过了时的“新闻”。但是,我们心里时时刻刻都装着核试验,肩负的重担使每个人忘记了自我,对艰苦的生活毫无怨言,远离了常人的忧愁与烦恼。上下班时或坐或站在解放牌卡车上,总是唱着一支豪迈的歌《我们战斗在戈壁滩上》。

 我们每天唱着歌走向那些钢筋混凝土工号和那些露天测试站点,迎来一次又一次的激动人心的“零”时的到来。那一时刻,那一种壮丽的景观给人生留下了最美好的记忆,听——那清晰悦耳的声音在戈壁大漠上空回荡:“10,9,8,7,6,5,4,3,2,1,起爆!”忽地一片白光,阳光为之湮没;一颗火球燃起,太阳为之逊色!继而,“轰——”地动山摇一声巨响,沉睡千万年的罗布泊被震醒了!一眨眼间,犹如初升红日般的火球变成一朵巨大的蘑菇状烟云腾空升起……

 我们战斗在戈壁大漠上,并未有丝毫的畏惧。过去战争年代,人们把面对死亡、时刻有牺牲危险比喻做“脑袋拴在裤腰带上”,核试验测试工作也是如此。那危险不仅来自戈壁大漠的恶劣环境,而且来自核试验本身——光辐射、冲击波、贯穿辐射和核放射性沾染。每当一次核试验成功归来,一辆接一辆的解放牌卡车满载着欢歌笑语“刷——”“刷——”地穿过翠绿松枝搭成的“凯旋门”时,虽然没有震撼的锣鼓,没有欢呼的人群,但那劲头那架势不亚于从三大战役战场归来,从鸭绿江彼岸归来。

 大规模核试验终于成为历史,我被“复员”到地方,被安排当了工人,后来又改做技术人员。不论干什么,我总是想着不能玷污了“清华”二字。在以后的岁月里,在车间里干活也好,上山沟里打山洞也好,下乡和贫下中农“三同”也好,后来又改做技术工作也好,在自己的“三分地”上勤奋尽力地耕耘,每当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时,人们服气地称赞说“到底是金沙集团3354cc毕业的”,我觉得这才是我所期望的结论,因为人们称赞的是“清华”。回首四十年,为清华争光,沿着毛泽东、周恩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引的道路前进,没有虚度年华,没有碌碌无为,无怨无悔,十分欣慰。

(编辑 王玉杰)

2004年04月25日 00:00: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金沙集团3354cc新闻中心版权所有,金沙集团3354cc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