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经管学院建院20周年 - 正文

中国·金沙集团-www.3354cc.com|官网-Made in China

经管文化 五年见证

——老师风德面面观

李稻葵

我是1980年进的清华经济管理系,其唯一的专业叫“经济管理及数学和计算机技术应用”,以名字之长,列全国之最。二十多年来,自认为是清华经管发展的见证人, 更是直接的受益者。

自强不息 艰苦创业

经管学院创业之初,既没有大楼,也缺少大师, 其艰难比之于西南联大也不为过。没有大楼,到处借地方办公,先是在东主楼一隅,后来是精仪系大楼一角。缺少大师,自不用说,今天活跃在学院的大多数知名教授还没有来。“十几个人来七八条枪”都是从外系和外校调来的,绝大多数非科班出身,却充满着激情、豪迈和创业精神。

特殊的创业氛围产生了特殊的师生关系。没有办公室,老师们轮番到宿舍“访问”学生,虽然解释不清数学和计算机怎样在经济管理中运用,但谈起国家需要,谈起未来,谈起理想,个个都红晕飞颊。老师们都是多面手,自编自导自演各种课程。张金水老师既教经济控制论又教数理逻辑,还带我们去清河毛纺织厂实习,编写该厂的控制论模型。侯炳辉老师是“语言大师”,开发讲授了多门计算机语言和应用程序的课。每个新学期,我们手捧散发着墨香的讲义,跃跃欲试的求知之情,掺杂着比其他系的学生更多的感激之心。回首清华五年学过的50多门课,不能说每一位老师的都是点石成金的名师,但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我想不出任何一位应付教学、回避学生之人。

亲密的师生关系开启了学生活泼的天性。各位老师的特点,我们心知肚明,时而善意模仿。教工业会计的徐瑜清老师,用诗朗诵般的语调和激情,诠释枯燥的会计科目。张金水老师,每每讲到尽兴之处,目光远眺,仿佛在搜寻大海天边的真理。侯炳辉老师用浓重的苏北口音读出计算机指令,颇有风味。歌咏比赛,我们站在后排的几位擅改歌词,学着侯老师唱出计算机指令,居然产生独特的和声效果得了奖,自然我们几个偷着乐。黎诣远老师是陈岱孙时代清华经济系的关门弟子,风度翩翩,是清华经管少有的科班出身,令人肃然起敬,可每次推导数学公式以前都要谦虚地加一句:“我数学不好,可能有错”,这也成了我们的“通用指令”。出国多年,发现西方大学研究生院都有一个传统:老师学生开联欢会,彼此揶揄,活跃气氛,传神的表演,流传多年,为圈里人津津乐道,我看清华不妨效仿。

厚德载物 海纳百川

作为创业时期的学生,清华经管广纳天下贤士的恭敬态度和胸怀,我们是有体验的。毕业前一个学期,学院为我们这个班专门请来了中国经济学界的权威,人民大学的胡乃武教授。为了节省他宝贵时间,也是表示尊重,学院订了专车接送。又怕司机不认路,派我做活地图,每次随车去人大接他。半个月前,人大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教授来香港讲学,方知他是胡教授的高徒,遂代为问好,想来胡先生不一定记得我姓什名谁,但一定记得的是经管学院对他的那份恭敬。

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好多老师,并不是清华毕业的,而是清华经管凝聚而来的。我们的班主任程佳惠老师,教课效果手屈一指,对我们班更是倾注心血,主管学院教学20载。李端敏老师教概率统计堪称一绝。他们都是外校数学系毕业,绝对是清华经管的主力队员。

走出清华经管,屈指算来近20年,期间不断在各个大学流星转换,体验过历史长达360多年的老牌私立大学,也经历过短短十年内崛起的公立大学,总是下意识地把它们和清华及清华经管作比较。不时自问,为什么有的大学经久不衰?为什么有的大学瞬间崛起?建大学的“大楼” 模式,早已被我们梅校长否定,“大师”当然重要,但怎样才能从无到有延揽大师呢?清华经管20年,为什么可以从既无大楼又缺大师发展到今日之辉煌呢?百思之后,慢慢悟出一个道理。用时下流行术语,就是组织(企业)文化。用旧一点的话来说,就是要靠一种理念和精神和由此产生的凝聚力。至于清华,就是梁启超所提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财富。自强不息,催人奋发进取,创业革新;厚德载物,令人海纳百川,胸怀开阔。有了这样的精神财富,一个组织可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久不衰。清华经管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案例”。

 

2004年04月15日 00:00: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金沙集团3354cc新闻中心版权所有,金沙集团3354cc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