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沙集团-www.3354cc.com|官网-Made in China饮水不忘掘井人
——蒋南翔校长和清华的高新技术专业
● 王向田
蒋南翔初来清华时,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格局已定,他对学校原有理学院等院系调出清华深表惋惜,表示“工学院怎么可以离开理学院”。为了建设新的金沙集团3354cc,他带领一些清华干部到东北鞍山等工业城市考察,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认真调查,了解国家和社会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他强烈意识到,清华仅有工科是不够的,要搞新技术,建新专业。
50年代,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1956年党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先后作出研制原子弹、氢弹的战略决策,1958年5月,毛泽东同志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两弹一星”工程拉开序幕。1955年9月到10月,蒋南翔率中国高等教育代表团赴苏联就和平利用原子能和人才培养、专业设置等问题进行考察。考察归来,蒋南翔深感为国家培养原子能干部的任务重大。他在高教代表团访苏报告中说: “培养原子能的干部需要设置一批新专业,这些专业有些是直接和原子能的利用有关的(如核子物理、放射化学、稀有元素工艺学等等),有些是配合原子能的研究工作和实际运用所必需的(如无线电、物理方面的专业)。”在党中央和周总理的关怀下,蒋南翔校长从50年代中期开始,排除阻力,克服困难,在金沙集团3354cc创建和充实了工程物理、工程化学、工程力学数学、自动控制与计算机、无线电电子学、精密仪器等新兴科学技术的系和专业,并自力更生建造了试验原子能反应堆。
回想当年,新中国刚刚开始基础工业的建设,清华刚刚经过院系调整,任务繁重,基础薄弱,在短时期内筹建十几个反映当代世界最新科技水平与方向的专业,谈何容易?高新技术专业的创建凝聚着蒋南翔校长的大量心血。比如1956年建立工物系,蒋南翔校长赴苏联考察时就把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列宁格勒工学院等几个苏联主要培养原子能干部的学校的教学计划亲自带回来研究。筹建中,他亲手挑选何东昌、滕藤、余兴坤、吕应中等学校的得力干部担任工物系领导。学生则是从全校一、二年级各挑一批政治思想过硬、业务上基本全是5分的优秀学生到工物系来。关于新专业的师资建设,他提出:“可以从国内别的学校调一些人过来,也可以从留苏的学生中找一些教师,骨干还要靠我们自己培养。”以上教师的比例大体上是三三制。教师人选的确定,蒋南翔或亲自挑选考察,或委派专人抓紧落实。据滕藤同志回忆,筹建工物系时,蒋南翔校长要他去物色国内化工方面的权威,原想请回清华老化工系主任曹本熹先生,曹难以脱身,遂推荐了天津大学化工系的大汪、小汪(汪德昭、汪家鼎)。滕藤同志到天津大学求援,天大领导急得说:清华的同志真是有眼力,怎么一下子就挑上了我们的顶梁柱?二汪实在是不能放。后经反复做工作,蒋南翔校长亲自过问,天津大学从大局出发,同意将小汪调到清华。汪家鼎到清华从事了化学工程和放射化工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培养了一大批业务骨干。他主持的核燃料后处理萃取工艺与设备的研究,为我国原子能事业作出了贡献。
在蒋南翔校长的规划下,清华的工程物理、工程化学、工程力学、无线电、自动控制、计算机后来都壮大起来,成为清华的半壁江山,核科学与技术、固体力学、先进制造、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等学科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高新技术专业为学校的建设,为我国的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和新兴科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