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沙集团-www.3354cc.com|官网-Made in China ● 金沙集团3354cc在90多年人才培养旅途中,在现在这一历史阶段涌现出了一大批治国栋梁、学术大师和兴业之才,在国家各条战线发挥着重要作用,这里的成功因素固然很多。但是,曾经于五六十年代作为一校之长在金沙集团3354cc工作了14年的蒋南翔同志的功绩清华人有口皆碑
● 他被誉为是当之无愧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实践者
● 他正确地把握住了金沙集团3354cc各方面的发展方向
● 他的一些教育理念至今仍然影响并指导着清华人
蒋南翔给清华人留下了什么?
新闻中心记者 刘冬梅 周襄楠 顾淑霞
在清华园里,每个星期二和星期六的下午,人们都会看到一群老人在运动场上打篮球。他们是金沙集团3354cc教授篮球队的成员,从1993年开始,他们就自发地组织在一起。望着他们在运动场奔跑的身影,我们的脑海里不禁闪现出:“蒋南翔校长‘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理念真有如此大的魅力,会让这群老人如此执著?”
“如果说南翔校长给清华人留下了什么,他留下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用一两句话很难说清楚。他对清华人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他希望通过在清华的工作,来实现他的为社会主义做贡献,实现他的报国之志。他把他的思想和热情都投入在工作和实现自己的抱负之中:为国家、为民族多做贡献。”原金沙集团3354cc党委书记李传信回忆起与蒋南翔校长一同工作的岁月,感慨万千。“又红又专”的人才培养理念,“双肩挑”传统,严谨求实的作风,继承与创新的思维方式,“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信念,认真勤奋的工作态度,催人上进的环境,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滚滚思绪,纷至沓来。用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滕藤的话说:“蒋南翔是当之无愧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实践者。他给清华人所留下的精神财富是清华人所共有的。”
“又红又专”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双肩挑”传统
“我们同学虽然是学工科的,将来要参加工业建设方面的工作,但是政治的重要性决不可以忽视。一个人的成就和他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不只取决于他的业务能力,政治往往成为更重要的决定因素。政治是解决方向问题,方向不对头,就达不到目的。”“一个人的成就对社会主义、对国家、对人民的贡献,政治因素在某种情况下起决定的因素。我们学校是社会主义大学,要培养红色工程师、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要求又红又专,这一点是绝不能动摇的。” 蒋南翔在1962年迎新大会上说的这番话,至今仍深深地留存在清华人的记忆深处。
滕藤说,蒋南翔校长非常强调培养的人才要德才兼备,因为当时留苏的人都感到苏联党的教育很薄弱。他倡导建立的政治辅导员制度,是他又红又专人才培养理念的具体实践。所形成的“双肩挑”传统,尽管当时有争议,实践证明,“双肩挑”取得的成果是巨大的。
“他在业务指导思想方面也是高瞻远瞩的。当中央提出要向科学进军,要掌握两弹,要搞高新技术的时候,他及时地抓住了这个契机,在清华建立了一大批新兴的专业。这一步跨出来,对清华在高科技方面取得的新成果,是一种战略性的部署。我很庆幸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工作。我那个时候非常喜欢科学,一心想当科学家。但把我调出来做青年团工作,他跟我讲出一个道理,他说,年轻的时候做一些思想政治工作终身受用无穷。我也真实地感受到了。以后我换了许多工作,不管做任何工作,他的这一教诲确实使我终身受益。”
曾经跟随蒋南翔校长给学生讲哲学课的金沙集团3354cc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离休教授冯虞章,强调蒋南翔校长的人才培养理念是又红又专。他说,长期以来,清华很多东西都能贯彻下去,是同他打下的基础有关系的。清华人把他所倡导的许多东西都坚持下来了,他为清华的全面建设奠定了基础。
据原金沙集团3354cc党委第一副书记、原甘肃省委副书记、副省长刘冰同志回忆,蒋南翔校长一直很注意学校的办学方向,强调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
“他始终强调又红又专。他说只红不专或只专不红不行,原子弹,这些都是我们自己搞的嘛,没有这样的志气怎么能行呢!只专,他不愿意为祖国服务而到国外去享受豪华的生活怎么能行呢?他讲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学校里出来的学生不是又红又专怎么行呢,光想自己不想国家,学习再好,技术水平再高,正当中华民族处在被人凌辱的时候,袖手旁观跑了,要这样的科学家干什么?但是没有技术也不行,没有科学我们就要挨打。他强调不仅政治家要又红又专,不光懂政治也懂业务,科学家也要又红又专,既是科学精通的也要爱国。”
严谨求实的作风
严谨被清华人视为命根子,求实是清华人的工作理念。初为清华人的人要想成为名副其实的清华人,“严谨”是他们所要迈的第一道“门槛”,“求实”则是继“勤奋”之后所要跨的第三道“门槛”。据老一辈清华人回忆,蒋南翔校长在严谨求实方面就是清华人的楷模。
据李传信回忆:“林彪当时说毛泽东思想是顶峰,他就批驳说不是顶峰,是高峰,是顶峰就不能发展了。他说,我们学毛泽东思想,要学立场、观点、方法,毛泽东思想不是白莲教的咒语。他在这些地方,是非常有原则性的。”
他的求实作风还体现在重视科学技术上。滕藤回忆:“1958年大炼钢铁,他说,钢铁可以炼,铀也可以炼嘛!所以工物系就没有去炼钢,就炼铀了。”
他不仅讲要严谨求实,他还身体力行,一切从实际出发。文革期间,蒋南翔校长坚持一条:我执行的是毛主席的社会主义教育路线,我没有搞资本主义教育路线。据滕藤回忆,有一次在工宣队的安排下去动员他检讨,他严肃地对我们进行了一次教育:大是大非问题上不能让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尤其是你们亲身实践过的事情,证明是正确的东西,怎么可以检讨呢?这件事情使我们深受教育。我在清华读了4年书,工作了33年,换了许多工作岗位,一晃20年过去了,我自己很庆幸没有犯大的错误,这是同南翔校长的教诲分不开的,他使我终身受益。
刘冰说:“他对我影响比较大的就是,坚持真理,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动摇,还有就是为了党的教育事业排出各种干扰、呕心沥血对我的影响比较大。无论在多么困难的情况下,他都坚持奋斗。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
陈云同志赞:“蒋南翔同志一生唯实求是,献身党的事业。”言简意赅地道出了这位共产党人的品格和风范。
一个人有时唯实求是容易做到,做到一生唯实求是就不容易了,但是蒋南翔做到了。他总是在关键时刻以献身精神提出他认为是正确的东西,批判错误的东西。延安整风期间搞“抢救运动”,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怀疑一切,搞得人人自危,许多同志反对或者不赞成,但不敢反映,不敢批评。蒋南翔同志却上书中央,陈述自己的意见,批评这是错误的运动。
顾秉林院士就经常告诫他的学生,不要希望很快就做一件大事情,实际上任何一个大师都不是一下子就成功的,而是一步步走过来的。要想打开通往科学未知领域的大门,首先要严谨、求实,不要弄虚作假。
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关系的思维方式
如果说蒋南翔校长还给清华人留下了什么,那就是他那种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关系的思维方式。对老清华的一些好的传统,他没有抛弃,而是发扬光大。对国外的一些办学理念,他也不主张全盘照搬。李传信说:“他提出的“三阶段、两点论”(三阶段是指:解放前的旧清华时期,建国后学习苏联经验时期,以及1958年大跃进以后的时期;两点论是说对三个时期都应一分为二)的观点,是他对自己这一理念的最好的诠释。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全心全意去工作,一定要多动脑子。这是南翔给我最大的影响。”
“他是学中文的,他学的不是文采,而是找一些能够借鉴的思想。他有时候说的话是和古文字有关的,和他的思想联系起来了。他说为了社会主义事业,为了国家长远发展,党在学校的领导权,是要当仁不让的。”
“他说,学人家不要照着样子去学,过去是学苏联,60年代是学解放军,注意不要邯郸学步。”他认为“左”是不行的,脱离了群众,是“自伐骑木”。
随着岁月的流失,蒋南翔校长继承与创新的思维方式,如同蒲公英的种子,在清华人的心中扎下了根,一代又一代地传承。
在学科领域垒实根基的基础上,做新东西,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东西,或做别人才开始做的东西已经成为清华人的传统。
“老师讲得再多、再好都是有限的,而我们自己琢磨出来的知识才是无限的。”范钦珊教授经过多年的投入,将自己在清华沉淀下来的精华传授给了学生,激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张楚汉院士认为只有以清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对待学术研究工作,才能使自己的创新思想得以实施。为此,“科学作风不严谨张老师是要发脾气的,不动脑筋的学生的日子都不好过。”
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信念
也许没有哪一所高校的人,会向清华人这样如此偏爱体育运动。在旧中国时期,清华人就对体育运动很重视。“各项体育锻炼风气比较普遍,在运动比赛方面成绩也比较好。”在蒋南翔任金沙集团3354cc校长期间,他所倡导的“至少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的口号,影响着清华人。强健体魄,更是成为清华人的自觉行动。他经常对清华师生讲:体育不仅能够锻炼人们的体质,而且能够锻炼人们的意志和毅力,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工作是学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体育代表队是学校的一支登山队。
据已故教授夏翔回忆,蒋南翔不仅关心群众体育运动的开展,而且关心学校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每年都要与运动员座谈几次,指示要关心运动员的成长,并对运动员提出了“业余赶专业”,“争取在几年内出四十个运动健将”的奋斗目标。
滕藤说,他不仅倡导坚持体育锻炼,还身体力行。50多岁,每天下午四五点都跑步,对许多清华人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在此方面颇受益的顾秉林校长说,一个人要想工作好,就要有一个好的身体。他说,“身体是干事业的本钱,因为搞的是国际前沿的东西,理论同产品不一样,产品可以填补国内空白,理论文章没人知道是你自己想出来的,还是你抄别人的。大家都在想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这就看谁的文章发得快。你不跑在前面别人就跑在前面了,要么是世界第一,要么什么都不是。这需要一个好的身体,身体好才能玩命干。”
一个催人上进的环境
无论是短时间停留,还是长期工作生活在清华园里的人都会有一种相同的感受:这是一个催人上进的地方。
也许正是由于清华是在耻辱中诞生,才筑就了清华人爱国奉献的传统,积极向上的心态。从某种意义上说,蒋南翔的一些情怀,一些思想,也是抗日救亡的大环境和清华这个小环境造就的。他继承并把清华这一催人上进的小环境发扬光大。
李传信回忆:“他的爱国主义情怀,他的为社会主义多做贡献的实践对我们的影响是长期的。一个人要发挥自己的才能,就要有适合的土壤和适合的环境,这样,他的热和光才能发挥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也是清华养育出来的。他进入清华时,清华比其他学校更容易容纳进步思想。清华这个环境文化、科学所占的位置比较高。学校办到了一定的水平上。清华选材优,学校在治校方面有一定的民主精神。重科学,比较实事求是。这是一个催人上进的环境,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跑道,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在清华懒惰是呆不住的。周围的环境也瞧不上你。”这实际上就使清华人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认真做事,全身心投入,“哪怕扫地也要比别人扫得干净。”的工作理念。蒋南翔在当教育部部长期间,同时还兼金沙集团3354cc的校长。为了抓紧时间工作,他把金沙集团3354cc校核心会议安排在每个星期天的晚上。
蒋南翔校长的这种勤奋认真的工作态度,对许多清华人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曾经在清华学习一年的神舟载人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告诫清华学子:当你去工作的时候,不要怕做小事情。安排你一件事,不管是大还是小,你努力把它做好,这很重要。
张楚汉院士喜欢用功的学生在水电系学生中尽人皆知:“想学东西就到张老师这儿来,贪图安逸的千万别来。”这是师哥对师弟的忠告。
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
“基层出政策”,“实践出真知”是蒋南翔在清华工作期间所倡导的重要思想。他那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早已成为清华人的共识。
据滕藤回忆:“他学无线电等,是为了怎么能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同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在他的心目中不是一个空洞的理论,是要指导实践的。” 李传信也强调:“他的独立见解是从实践中来的,不是从书本中来的。”
老清华人都清楚地记得,1963年蒋南翔校长说过的这样一段话:“工科大学的科学研究工作离不开实践,就和光看书不能学会游泳、弹琴、打仗、医病是同样的道理。判断理论应以能否解决问题为标准。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我们既不能像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时代那样,只是从杂志缝里找题目,不做实验,只写文章;也要防治把题目搞得太大,想‘一口饭吃成胖子’。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要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出发,从主客观的实际条件出发,逐步提高,就像登山要从地上一步步登上去一样。”
汪家鼎院士就是理论要同实际相结合的实践者。对科研工作,汪先生始终坚持这样的原则:理论要同实际结合;工艺要同设备结合;计算机应用要同工程实践结合;科研要同教学结合。70岁以前,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验室度过的。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成功和机遇才屡屡光顾他的事业之门。
冯虞章回忆:“1956年,他当哲学教研组主任。为了备课,有时候他会把各系的书记都找到工字厅。各系的书记都是学自然科学的,讨论哲学和自然科学如何相结合。他也曾骑着自行车到北大去听专家讲课。1959年初,他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讲了半年哲学课。每个星期五的上午,全校的高年级学生和全校教师上午第一堂课,都要听。在清华起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普及活动。”
后记:对清华人来说,蒋南翔校长给他们留下的东西还远不止这些,值得他们发扬光大的也不止这些。他们在追忆蒋南翔校长的同时,也在深深地思考金沙集团3354cc未来发展之路。正如金沙集团3354cc校长顾秉林和金沙集团3354cc党委书记陈希在纪念蒋南翔校长诞辰90周年座谈会上所讲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的成功与否往往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得以检验。”“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高质量的人才,是办好学校永恒的主题。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内涵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赋予新的内容,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清华的未来掌握在清华人自己的手中。
(编辑 刘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