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沙集团-www.3354cc.com|官网-Made in China选我所爱,爱我所选,无怨无悔
——访复旦大学优秀博士生张进平
首届博士生论坛于10月17日在金沙集团3354cc开幕了。这是全国优秀博士生第一次齐聚一堂的盛会,清华也因此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名优秀的博士生。他们来自于学术界的各个领域,同时也代表了中国科学未来的希望。笔者有幸采访了复旦大学的免疫学博士生张进平。
在攻读博士前,张进平曾在政府机关、研究所、医院等部门工作了8年时间,2001年起就读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免疫学系。几年来,他一直在进行免疫方面的研究,包括溶血对HIV抗体监测影响探讨;溶血对AFU检测的影响及AFU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及临床初步应用研究等。而他最新的研究成果有两项:一是Th1和Th2基因差异表达;第二个也是他的博士课题,集聚蛋白及其受体在免疫突触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这个课题是受2001年Science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的启发。“免疫突触”来源于“神经突触”一词,意为两种免疫细胞的接触。他主要是研究集聚蛋白是怎样在免疫突触中发生作用的,因为集聚蛋白是封闭性的,不可能直接同免疫细胞接触。而一旦完成这一研究,将会对基础理论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因为好多理论问题都可以用此来解释;同时在临床实践上也将意义重大:人类将可以对免疫应答这种人体细胞自身的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
当谈及对中国博士培养制度的看法时,张进平谈到了现在博士生所面临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即博士生生活经费太少。他说,现在博士的津贴很少,有的还不足300元。而博士生群体的年龄偏大,他们不仅要做学问,还要养自己养家庭,却没有固定的工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根本不可能专心搞学术研究,因此也不容易做出很好的成果。而美国就不同了,他们给博士的津贴每年有大概30000美元,不仅能使自己过得很好,而且还能寄钱给家里。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他们是很容易出成果的。这也许是值得我们的教育部门深思的问题,因为中国科学的明天相当程度上寄托在他们的身上。“我的要求也不高,只要够每个月的生活费就行了,在上海大概只要600元就够了。因为选择了科研,就意味着你要忍受清贫。”张进平说。
关于博士学制时间,张进平认为,中国不应该硬性规定博士毕业的时间。因为那样的话,学生在选择课题时就会因为害怕没法完成比较深的课题而选择那些简单的课题,这样,他们根本不能做出有意义的研究,而其直接后果就是中国科技发展缓慢,随之也会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如果多给他们些时间,也许他们会做出很大的成绩,那样我们也许就不用再花大量的金钱去引进外国的某些技术了。也许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经验,不再硬性规定时间,只要能够完成一个好课题,既可以提前毕业,也可以延后毕业。
而当谈到中国的实验条件时,张进平说,其实很多外国的先进设备,我们都已经引进了,我们所欠缺的只是实验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因为就单个实验室来说,不可能具备所有所需的设备,但是如果他们之间展开合作的话,设备就算很齐全了。“我们现在所缺少的就是一种团队精神。”他说。张进平还特别指出一点,那就是国家应该思考应该如何充分发挥博士的作用。“国家每年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培养出的硕士、博士有好多一毕业就出国了,他们在外国所做出的研究,都是属于外国的,而我们国家还要再花钱把他们请回来,真是一种浪费。我们应该好好想想怎样才能留住我们自己的人才。”张进平感慨地说。
对参加这次博士生论坛,张进平也感触良多。在第一天的开幕式上,生命科学院的刘湘军教授的讲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教授说,任何东西都有它自己的游戏规则,选择了科学,就要能耐得住寂寞。张进平认为,在今天的社会中,诱惑实在太多,我们要给审慎地为自己定位:对我们来说,是钱更重要,还是追求更重要?对他而言,钱只是暂时的,而追求却是永远的。因此他选择了放弃自己舒适的工作,而继续攻读博士。虽然现在每个月只有300块钱,但是他在心理上是很满足的,因为他可以实现自己一直以来的追求了。“能看到自己的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那种喜悦是难以言表的,是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张进平这么看待自己的选择。另外,他还说,听了几场报告之后,他感觉到了自己与其他人的差距,也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因为免疫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同生物、微生物、物理学、医学等学科都有联系,因此,听一些这方面的报告会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因为它让你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对你今后的研究会有很大的帮助。”他认为,这次博士生论坛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博士精英,他们所代表的几乎就是各个领域中最先进的观点,而论坛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使他们能够取长补短,使自己的研究更臻完善。他认为论坛的美中不足之处在于缺少一些大牌教授莅临指导,如果那样的话他们会获益更多。
张进平认为首届全国博士生论坛对中国学术的发展无疑将会产生重大影响。“我希望今后每年都搞一次这样的活动,给我们创造一次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研团委特约记者 尹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