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全国首届博士生论坛 - 正文

中国·金沙集团-www.3354cc.com|官网-Made in China

乐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访金沙集团3354cc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子奈


  人物简介:李子奈,金沙集团3354cc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至1998年间任金沙集团3354cc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现任经济系主任,兼任金沙集团3354cc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沙集团3354cc能源环境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金沙集团3354cc学位委员会委员和经济管理学位分委员会主席。从1986年起主讲计量经济学、高等计量经济学、投入产出分析等课程。已指导并获得学位的硕士生30名、博士生11名。4次被评为“良师益友”,2003年获得“清华教书育人奖”。

“作教师就是要做好三件事:一是教好书,二是为学生写好书,三是帮助学生。”

  采访前,就听说过李子奈老师“良师益友”的“三件事”理论,于是我们今天的采访也是从这三件事开始的。

  记者:李老师,您连续四次被评为“良师益友”,这代表了学生对您的认可,也说明您在教书育人方面有着独到之处,可以谈谈吗?
  李教授:说实话,我不知道这个奖具体是怎么评出来的,好像是学生们投票的吧。要说我有什么独到之处倒也谈不上。我只是在想,作教师就是要做好三件事:一是,教好书,二是为学生写好书,三是帮助学生。

  记者:可以具体些吗?
  李教授:比如说陈岱孙教授,可能你们在书架上见不到他太多的著作,即使有一些比较经典的但也不太多;可能你们也没有听说什么重大的经济理论是他提出来的。但是中国的经济学界没有人否认陈岱孙是一代宗师。为什么?教书,教了一辈子书。从1926年哈佛大学博士毕业一直到97年去世,一直都在教书。
  我一直在想可能这就是最基本的,就是——你,作为一个教师,你就要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就要热衷于教学这个岗位,就要把帮助学生作为自己的一种义务或者责任。如果教师只想搞科研或者干别的事情,而不是踏踏实实的教书、教好书,对学生也总是以各种借口拒绝他们需要的帮助——要是这样的话,我说你还不如不当教师呢!(笑)
  我想这是最基本的一条。所以这么多年了,我始终都是坚持这一条。我86年来到经管学院,大概没有一个学期不上课的。我始终把上课放在第一位,很少调课,缺课更是不可能的。其实我其他方面的工作也很多,过去在经管学院负责了10年教学,当了8年副院长,现在在社会上也有很多活动,但是有一条:只要我要上课,别的什么事情都要放在一旁。

“不要在课堂上把学生们都教懂,让他们似懂非懂。”

   李子奈教授在教学上也有一套相当有特色的理论,看到他谈兴正浓,记者便向他讨教他那套“似懂非懂”的教学原则。

   记者:李教授,您曾经说过“教师不要在课堂上把学生们都教懂,让他们存点疑问,但一定要把学生带到知识的最前沿”,就这点,您可以谈谈吗?
  李教授:我当时是这么说的,包括我们本科生的部分课程、研究生的课程,我要求老师不要在课堂上把学生们都教懂,而是让他们似懂非懂。所谓“似懂”,就是思路上懂了,概念搞清楚;所谓“非懂”,就是那些具体的细节,比如说数学的推导等等,就不要在课堂上把它讲得太清楚。如果你把它们在课堂上都讲懂了,那么他们下课以后干什么。所以说讲的似懂非懂就足了。但是这个和现在学生们评价老师的标准就有个很大的差异,现在不是让学生评价老师嘛(笑),你把学生讲得似懂非懂,打分可能就上不去。我们的学生都希望老师能够在课堂上讲得很明白,下课不用复习就把作业做了,他们就说这个老师是好的,各方面都是优。我说这种老师不是优,这种是中学老师,这是中学的教育方式。我们古人有个教育思想就是“导而弗牵,开而弗达,强而弗抑,使有疑者无疑,无疑者有疑”,就是说打开学生的思路而不直接解答,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他走,对学生有一定的要求而不是抑制他,使有疑问的学生没有疑问,使得没有疑问的学生能够提出新的问题。像清华这样的研究性大学,如果还是像中学那样去讲,就不行了。因此,我觉得研究生课程就是要上课让学生们似懂非懂;但是思路和概念一定要讲清楚。
  虽然我强调“似懂非懂”,但是你总得让你的学生知道最新的东西,是不是?过去有人批评说学校教的都是“三分谬误、七分无用”,这并非全无道理。因为我们上课讲的是已有的、成熟的理论,学的是已经成为知识的东西,而“已经成为知识的”当然就不是最新的了。但不能不教已有的知识,因为如果没有掌握已有的知识,就无法去接受、学习、创造新的知识,这也正是要办学校的意义所在。与此同时,一定要让学生知道最前沿的东西。就拿我所教的《计量经济学》而言,我就必须告诉我的学生:计量经济学最新的知识点是什么,在哪些知识点上作研究就可以做出成就来。如果研究生阶段的《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完了,学生还不知道它的最新的知识点是什么,那么这种教学显然是失败的。就像前天,也就是10号,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了,获奖者是恩格尔和格兰杰这两位计量经济学家。那么学生就说了,李老师以前在课上就讲过,如果诺贝尔奖再有计量经济学家得奖的话,那就肯定是格兰杰等人的。也就是说,教师对知识前沿的理解、对课程的驾驭要达到这种程度,把这个课程最前沿的、最主流的方向告诉学生。这样的话,学生以后才能在你指出的前沿、主流的方向上有所创新。


“要让你的学生需要帮助时都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你“

  认识李教授的人都能感觉到他的平易近人。李教授在师生之间有着很好的口碑,学生们既称之为“良师”,又称其为“益友”,以下的话题也正是围绕这个方面展开的。

  记者:李教授,我在采访前做准备的时候,您的学生对您的普遍评价就是:他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您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李教授:可能是我的工作方式比较特别吧。只要我没有离开北京,我基本上都在办公室。中午在二楼休息厅吃饭,晚上回家吃饭看看新闻,其它时间基本上都在办公室。这样,学生需要帮助时都可以直接来办公室找到我。如果老师总是以没时间或者不方便等借口拒绝学生,或者在学生需要帮助时找不到老师,像这样的老师我看就不如不当老师。


  记者:您希望我们的优秀学生能够留校成为教师,请问您对这句话还有印象吗?
  李教授:有印象。那是94年工物系建系40周年,出了个小册子,邀请校友写些文章。我也算是工物系校友,但是我这个校友其实是64年到工物系,66年就文化大革命了,要是说我对工程物理的专业有太深的认识也说不上,但是有一条就是对老师的印象是很深的。老师怎么关心我、帮助我、指导我,我都记得很清楚。实际上在我的记忆中,对工物系或者说对清华的记忆,不是别的,就是老师。什么叫大学,大学不就是学生加老师吗?抗日战争的时候,流亡的路上,没有校园但是有学生、有老师不就是大学吗?学校再漂亮、大楼再大,那也不是大学,不过是堆建筑。一个学校能留在学生记忆中的,就是老师,而不是校园或者大楼。所以作为一个教师,能够在学生中留下记忆,也算是对学校的贡献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当然希望我们的优秀学生能够成为教师,然后他再为以后的学生留下更多的记忆,那么我们的学校不就一直发展下去、延续下去了吗?……
谈到这里,李教授一脸专注的神色,那是一种对“教师”这个词有着深厚感情的专注的神色。


从实践起步,通过进一步学习来提高

  李子奈教授现任经管学院经济系主任、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在其走上清华经管的讲坛之前,他还在国家计委协助工作过一段时间。这也是在采访前许多同学所关注的一个问题。记者对此特地请李教授作了解答。

  记者:李教授,我们都知道您在国家计委协助工作过一段时间,对于一位在清华这样的名校执掌教鞭的教授来说,这段经历对您有什么意义,能不能给同学们讲一讲?
  李教授:应该说这段时间的工作还是非常重要的。之所以重要是我正是因为参加了这段工作才从反应堆这个专业转向经济学这个专业。因为我本科读的是工程物理,毕业以后留在200号从事的是反应堆工程这方面的工作,78年读的是反应堆工程专业,81年研究生毕业拿的反应堆工程专业的学位,那么后来怎么就转到经济学这边来的呢?刚好81年3月毕业,6月份国家计委搞2000年规划成立了一个经济预测中心。那么这个中心当时缺少人力,就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到清华有一些人适合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就从我们清华借了几个人。那时做的就是2000年的规划,当时我们研究的主要是能源,2000年的能源。当时就在计委上班,在那工作了。这样呢,我就接触了整个中国经济是怎样运行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是怎么管理经济的,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哪些改进。
  当然这个对我的影响有几条啦。一个就是,使我学术转向经济学。对于转向经济学不是像有些人说的,是从博士、留学这样转过来的,我是从实践,就是让你去参加这个工作,从工作中就转向经济学了。这个是重要的一点。第二点就是它对我以后从事教学和研究很有帮助,尽管只是三年的时间,但是因为那三年我成天在那工作使我对中国宏观经济的了解,是你们在学校学十年二十年都无法了解到的深入的程度。上到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简报,下到企业反映上来的情况都可以了解到。各种信息资源都可以掌握。所以这个对我以后从事这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有很大的帮助。我到现在上课举例子有时用的还是那时侯比较典型的例子。我想它对我本身来讲就是这两个方面的影响。它促使我转向一个新的专业,还使我在新的专业有一个比较好的起点。从实践起步,通过进一步学习来提高。
  ……
  (讲到这里,李教授话锋一转)
  从这个意义讲我还是强调学生特别是研究生从事这样的实践活动的,因为从我这样的例子可以看出这样的实践对职业选择和从事职业都是很有帮助的。当然我指的实践是指和原来的专业比较一致或有一定的关系。比如说我当时在计委搞宏观规划,实际上是用经济数学模型的方法、系统的方法对经济系统建构一个模型,然后再来进行研究。而这正是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所做不了的。这个工作正是需要有良好的理工背景,有比较好的系统的概念的人,能够掌握系统分析方法的人去做的。我在反应堆这个方面所学习的以及我在研究生阶段所学习和研究的都为做个工作打好了一个很好的知识和方法基础。而且在实践中再去了解些实际的情况,再去学习些新的东西。
  ……


  一个多小时的采访很快就过去了,虽然这一天是周末,但我们的采访仍然不时被来找他的学生打断。在聊天似的采访中我们走近了这位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走近了这位“良师益友”;从聊天似的采访中,我们感受到了这位清华学长对清华园的热爱,对年轻一代清华人的爱护和期望。

(研究生报记者团 雷谦)

2003年10月20日 00:00: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金沙集团3354cc新闻中心版权所有,金沙集团3354cc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