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沙集团-www.3354cc.com|官网-Made in China阻击“非典” 首都高校在行动
《光明日报》 2003年5月08日
汪大勇
2003年春天的脚步显得沉重而蹒跚。本该明媚的春光里,肆虐的“非典型肺炎”给人们心头罩上了一层阴影。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新挑战、新考验,首都高校师生迅速行动起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非典阻击战。
清华:发挥优势奋力攻关
“发挥优势,奋力攻关,为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斗争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武器。”这是金沙集团3354cc在阻击非典中打响的一场特殊战斗。
4月21日,学校召开防治非典型肺炎科研攻关动员会,并成立了由新任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顾秉林教授担任组长的非典型肺炎科研攻关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开展防治非典型肺炎的科技攻关。在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下,该校医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建筑学院,以及多个国家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的骨干力量,投身于抗击非典型肺炎的科研攻坚战。
非典型肺炎的防治涉及多个研究领域,金沙集团3354cc领导在防治非典型肺炎的科研攻关中反复强调,各单位要超越局部利益,实行大协作、大联合,整合力量,共享信息与资源,充分挖掘各院系所的科研实力,发挥校科技企业的开发及生产优势,利用学校正在与协和医科大学密切协作建设金沙集团3354cc北京协和医学院,以及刚刚接管酒仙桥、玉泉路两所医院的有利条件,医、研、产相结合,多学科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实现系统集成,迅速推进若干防治非典型肺炎的成果的研发及推广应用。
深圳金沙集团3354cc研究院承担了研发“红外线快速体温检测仪”的攻关任务。在深圳市的大力支持下,研究院有关科研人员仅用十天的时间,运用红外测温技术,开发出了仅用1秒钟即可测出人体体表温度的便携式和门框式两种非接触式快速测温仪。从技术开发到样品试制,从现场测试到成批生产,深圳清华研究院参加研发工作的全体人员连日艰苦攻关。清华校内的热能系积极配合,在北京为其选购有关器件,并进行了实验研究。为解决测试精度和系统调试等问题,精密仪器系和计算机系马上抽调7名师生,火速赶往深圳参加研发。金沙集团3354cc深圳研究生院派出骨干力量,支援研发工作。4月23日,红外快速测温仪首先在深圳罗湖海关投入使用,效果良好。香港特区政府与深圳市商定,5月10日前要在双方对应口岸各装250台实行检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北京301医院、许多大型机场、火车和长途车站、码头以及学校、机关、部队等也纷纷订货。现在,各种款式供不应求,据不完全统计,各地需求量达到18000台,并引起国外关注。马来西亚总理通过外交渠道,直接找到金沙集团3354cc领导,希望购买20—30台,尽快安装在该国的国际机场。不久前,中央领导检验了该设备,并给予充分的肯定。
设在清华的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非典型肺炎快速早珍基因芯片研制上也初步取得成功。这种芯片是通过对患者的血液、唾液等进行处理,运用病毒核酸分离及多重基因扩增技术,获得基因扩增产物,利用基因芯片上的DNA探针对基因扩增产物的序列进行确认,达到认定非典型肺炎病毒的目的。在得到病毒的全基因序列信息后,在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等大量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清华生物芯片研究中心与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密切配合,近20名青年研究人员及博士生们夜以继日地紧张工作,于4月26日凌晨1点43分利用基因芯片首次成功实现对非典型肺炎病人临床样本的检测确认,所有结果均达到预期目标。
北师大:开辟防控绿色通道
北京师范大学高度重视并采取一系列应急措施,及早防控、全力阻击非典型肺炎。“五一”期间,记者获准进入该校采访,看到校园秩序井然,绿荫下到处可见大学生们刻苦学习、锻炼身体的身影。
早在4月初,该校就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陈文博、校长钟秉林为组长的预防与控制非典型肺炎领导小组及工作组,并开通24小时值班电话,设立发热门诊,为师生员工开辟防控非典的“绿色通道”。各院系、各直属单位和学校家属委员会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层层落实防控责任。同时,学校腾出部分房间作为发热门诊,发现有发烧、头疼、咳嗽等症状和体症的人员及时送到发热门诊就诊;对疑似患者,及时隔离,并上报上级医疗部门。
该校各院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授课时间和授课方式,保证正常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公共课、辅修课、跨院系课也改变教学方式,采取网上授课、电话答疑、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函授、夜大学、培训班等一律停止教学活动;研究生答辩延期举行。教学楼、图书馆、食堂等重点区域一律凭工作证、学生证进入。学生、教师食堂一律不得收现金。
为及早防控、全力阻击非典型肺炎,该校在首都高校中率先做到了“五有”:一是有预防药。学校先期投入30多万元购买预防中药,在校医院专家指导下,餐饮服务中心加班为师生员工熬制,现在每天都有轮值食堂定时向学生发放中药。二是有温度计。4月20日,宿舍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将体温计发到学生宿舍,每个宿舍两支,学生每天测量两次体温,上报给学校。三是有消毒液。学校坚持每天对教学区、生活区、学生公寓、图书馆等重点地区消毒三次,并在学生宿舍的水房里放置了洗手液及84消毒液,以方便同学们使用。四是有宣传手册。学校印发了《预防与控制非典型肺炎工作指南》,人手一册,要求全体师生员工保持个人卫生,增强卫生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五是有口罩。校医院购买了大批口罩,基本做到在公共场所人人戴口罩。
中央财大:一位实习生的信念
中央财经大学是疫情较重的一所高校。“非典”袭来时,中国人民大学应届硕士毕业生张兆彬正在这所高校实习。
最初几天,他也非常恐慌,甚至想到过放弃,认为一个实习生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坚守岗位。然而,这种想法没有多久就荡然无存了。促使他放弃这种想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感动。在中央财大,他深刻地体会到了教师身上所担负的责任和重担。第一批被感染的数名教师的办公地点主要集中在办公楼上。当严重的“非典”疫情的消息传到财大的时候,办公楼里的所有老师都震惊了,原以为只在传言中才厉害无比的“非典”杀手,没有想到竟如此迫切地、真实地发生在了自己的身边。有过恐慌,但是为了广大学生的安危,那天办公楼里的所有老师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坚守在那幢被称为“瘟疫源”的办公楼里,没有人借故请假,临阵脱逃。难道他们不知道“非典”危险吗?不是。难道他们不明白生命的可贵吗?也不是。是强烈的爱心和责任心,让他们忠于自己的岗位,忠于自己的职责。那天,他所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学生没有被传染就好”。从那天起,许多部门的老师都在超强度、高效率地工作。我所在的宣传部的五名老师整日马不停蹄地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做展板、贴海报、写通知,力求以最快地速度向广大师生传达学校的准确信息。第一天,我们工作到深夜12点,当我离开校园,办公楼里仍闪烁着盏盏灯光;第二天,七点下班,仍有很多老师忙碌着尚未离去;第三天,八点;第四天,九点……直到此时此刻,坚守在岗位上的老师还有很多。他在给同学的信中说,当我们恐慌、害怕、珍惜生命时,我们的老师却不顾个人安危,殚精竭虑地想办法,只为了减少我们的一丝恐惧和害怕。有老师和我们同在,我们为什么还要恐慌呢。他告诉同学们,在科学面前,疫病没什么可怕的。只要正确认识“非典”的传播途径,不与“非典”病人密切接触,就会避免不必要的传染。“非典”病毒是有“孔”而入,根本不是无孔不入、难以预防的疾病。他坚信,当人们变得坚强的时候,疫病就变得不知所措。在中央财大,留守的老师和同学已开始正常地工作和学习,教室里不时会传来朗朗地读书声,食堂也开始变得热闹起来。到目前为止,学生和工作的老师中,没有人再被病魔击倒。
中国政法大学:用法律武器抗击非典
在“非典”肆虐的日子里,中国政法大学的师生们自觉拿起法律武器,守望着美丽的校园。准律师协会是一个体现政法特色的学生社团,5月3日那天,他们在校园里摆起了桌子和展板,组织开展一个别开生面的抗击非典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研讨会。法学院2001级学生陈春说,作为政法大学的学生,我们特别关注这方面的立法。一次严重的疫情,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在人们的恐慌和混乱中维持社会的平稳秩序,除了政府的行政安抚工作以及广大医务人员的英勇奉献精神之外,大量工作还是要靠法治。2000级于海琦同学说,“非典”肆虐,不仅是对一国医疗水平和科学技术的考验,更是对法治的考验。疫情扩散之初,极少有人了解《传染病防疫法》,病人携带病源四处流动、不正确隔离,是违反法律的;有关部门不准确如实地上报疫情、不能有效地组织预防控制也是违法的。如果平时法制宣传到位,人们都知法懂法,那么当疫情到来时,人们便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按法律要求正确地开展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