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抗击非典 - 正文

中国·金沙集团-www.3354cc.com|官网-Made in China

志愿者的本色

 

如果没有患难,谁也不会知道真情难得。

如果没有波澜,谁都不会知道平淡难求。

他们是一些普普通通的人,毫不出众的群体,他们所作的,永远是这么的简单又朴实。

但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紫荆志愿者。

——摘自紫荆志愿者电机支队简报

 

平淡的滋味

 

截至4月18日清华校园里注册的紫荆志愿者有1026人,覆盖全校30多个院系,“紫荆志愿者”已成了许多同学的共同身份;而在这段与非典斗争的日子里,志愿者发挥的作用更是难以估量。在我采访志愿者的过程中,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在非典时期,你参与了哪些志愿者活动?”他们的回答是:

“没有做什么,我只是在食堂门口帮着检查同学的证件......”

“也没什么,我就是在食堂里帮着分发中药......

“我们在校门口站岗执勤......”

“我和同学一起在树林里、草地上捡过垃圾......”

“我为学校里的公用电话消毒......”

“我和几个同学一起负责给隔离区的同学送报纸......”

......朴实而简单的回答是他们之间的一种默契。

 

无独有偶,曾经在接受校外的媒体的采访时,当志愿者同学被问到:“同学,你做了这么长时间的志愿者有没有什么特别感动的事情、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

很多同学都回答:“没有。”

又问:“你为什么要做志愿者?做志愿者有什么想法?”

大多数人都回答:“没有想那么多,或者说就觉得应该做某某事情。”

“没有什么特别感动的,做的都是小事情,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

 

做志愿者似乎不需要为自己找一个轰轰烈烈的理由。一位志愿者说:“我只是觉得‘做’是没有理由的,‘不做’是不应该的。”

 

“志愿者的高尚就在于平凡。” 紫荆志愿者服务队的副秘书长核研院01级博士研究生潘健同学告诉我,“同学们不是谦虚,他们真的有这样的感觉,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多,还有很多该做的事情。”

 

 “许多志愿者,并不用壮烈的言语来释自己的行为。如果要归纳一个理由的话,就是‘责任感’吧。”紫荆志愿者精仪系支队长王永瑞同学说。志愿者们默契地认同了“责任感”的重要性。潘健说:“做志愿者的工作,第一,志愿,要有热情;第二,要有责任感。只要有这两点,大家都能把工作做好。能力大小不是问题,有一份力可以出一份力,每个人都可以发挥一种志愿的作用。大学生知识水平是没有问题的,只要愿意去帮助人,认真负责,肯定没有问题。”

 

志愿者是没有太多轰轰烈烈的故事,因为他们很多人都在默默地履行着自己内心的职责。行动的动机来源于每个人的内心,这是“志愿”的意义。但是当那么多人带着相同的默契和责任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即使每个人都是平凡的,这种累积的平凡已足以产生不平凡的力量。

 

故事背后的故事

 

“做志愿者,就会对生活多了一份责任感,会变得敏锐,发现许多应该被完善的细节。这成了一种习惯,生活的一部分。”紫荆总队的辅导员潘健回顾着这段非典肆虐时期,志愿者们默默无声地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战斗”的画面。讲述故事背后的故事,总让人有惊奇的发现;即使是我们已经熟悉的校门、食堂站岗值勤的故事背后,也藏着许多被忽略的细节。

 

手套里的汗水:从4月20号开始,学校的6个门口多了同学们的身影,他们带着口罩和手套,守卫在校门两边,为想要进入校园的同学们解释学校的各项规定,登记进出校门口的人员并协助处理特殊情况:他们是紫荆志愿者。守校门一天三班岗,每班岗三个半小时,从早晨8点开始,到晚上10点。校门口人员复杂,站岗的同学都要戴口罩、手套。而早在四月天气还比较冷的时候,同学们戴着那幅塑料手套,一两个小时过后,摘下手套,手上全是汗。

 

食堂门口饥饿的守门人:学校的7个食堂共有17个门需要看守,每个门两位志愿者,一天三班岗,大批的志愿者都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每天一到吃饭的时间,别人都去吃饭了,志愿者同学必须在门口站岗;等值勤和巡逻结束时,自己住宿区所在的食堂已经快关门了。所以为了在食堂门口查证,志愿者同学要么就是吃饭特别晚,要么就是吃不上饭。但是也没有谁说什么。“现在大家是觉得有工作做最开心,分配了更多的任务最开心。”一位志愿者同学说。

 

在食堂边上的“游荡者”:除了我们都能看到食堂门口站岗的同学,但还有一些同学是大家看不到的,那是紫荆总队的志愿者同学,他们怕有意外的情况发生,每天默默地骑着自行车,中午晚上吃饭的时间在食堂周围转转。总队只有十几个同学,每天早中晚三个时段,七个食堂,他们要各处跑,一两天就要轮到一次。有时看到食堂门口人手不够了,他们也主动过去帮忙。

 

志愿者在校门和食堂门口站岗查证,这些是我们已经知道的事情,除此之外,还有更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早出晚归的消毒者:也许在熙熙攘攘的欢畅氛围中,我们从没有注意过一些有异于常人的身影:他们悄悄的,悄悄的,提着消毒药水,戴着塑料手套,穿行于校园中,在每个公用电话前面停下脚步,仔仔细细消毒擦拭,然后又继续动身,向着下一个目标前进……这是紫荆志愿者在为学校里的公用电话消毒。学校共有92部公用电话,为了不耽误同学们正常使用电话,他们利用早晨同学睡觉的时间和晚上大家回到宿舍的时间消毒,两天一次,他们每个人负责5个电话亭,每两个电话亭之间相隔几十米,他们每次都拎着消毒药水,走完几百米的路。

 

捡垃圾的同学们:每天早上或下午,学校对宿舍楼集中消毒,草地成了大家的乐园,同学们聚在一起尽情分享着青青校园里阳光灿烂的一刻。曾有同学在BBS说:看到五号楼的小树林里有女生捡垃圾。其实这是志愿者同学发起的活动。看到同学集中活动的地点垃圾比较多,一些志愿者组织起来在同学们走后开始捡垃圾,捡了一个多月的垃圾。

 

隔离区边的报童:隔离区里不能上网、没有电视、学校外面的情况不清楚,只能打球。有同学反映了这些情况后,志愿者们开始每天给隔离区送报纸;后来学校专门买了DVD机,志愿者同学从三教搬了两台29寸的彩电。隔离区内的同学特别高兴,而且在隔离区里面也自发开始了志愿者活动,每天管理报纸和音像资料;一批同学走了,又有新的志愿者接班。

 

志愿的力量

 

志愿者履行着自己的责任,在没有抱怨,没有“渴求被感激”的平常心指引下的行动,带着难以抵挡的感动心灵的力量,让人自然而然地被打动、被感染,由此萌生一种“志愿”的感动和追随,这是“志愿”的力量。

 

曾有一个在校门口查证的同学,11点25分下课,没时间吃饭,带着事先准备的面包奔向清华南门,就着水快速吞咽着面包。他本来可以坐在食堂里,吃到香喷喷的饭菜。但是他说:根本没有什么“本来可以”,因为食堂门口还有饿着肚子站岗的同学。

 

这个校园里有一种氛围,已经感染了很多人。

 

大家在相互感染、相互支撑着。作为组织者之一的潘健说:“不管是什么工作,不管多苦多累,同学都没有提什么意见;有时候,从组织者的角度,觉得志愿者太辛苦了,让同学们少承担一点;或者遇到一项任务,心里也怯怯的,怕没有同学愿意承担,但是这些情况都没有出现过。”

 

一位志愿者同学说:“其实,很多的同学都有一份愿意为别人做些什么的心意。很多时候是有一颗爱心,但是不善于表达,或者说在某一群体或环境下不适合表达出来。可是非典时期的清华园里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氛围,通过紫荆志愿者的活动,把大家的热心和热情都充分释放出来。”

 

志愿者保持着一颗志愿为他人服务、志愿承担起责任的平常心,不断为自己“寻找”机会,充分“享受”帮助别人的快乐。他们不需要口号和呐喊,只是在用最博大的胸怀谱写着蓝天下的至爱,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旗帜下,实现着自己对社会的承诺,描绘着一段充实而崇高的精彩人生。

 

志愿者的大发展

 

志愿者工作的大发展是需要机遇的,在这些无名英雄走向前台,自然演绎铁肩担道义的故事时,在一束束光彩夺目的追光下,他们的人格魅力尽显无遗。经过非典时期,志愿者的活动已经深入人心了,相信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这支队伍。

 

但是“这不是紫荆志愿者存在的最终意义,”潘健说,“吸引同学加入只是一个表象,一个外在的目标。归根结底,我们是想让志愿的心生根发芽。还记得当初江泽民主席给金沙集团3354cc的题词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我们是想通过志愿者活动培养同学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紫荆支队的指导老师匡辉曾说:“做志愿者就要做第一个来和最后一个走的人。第一个来,就是做一些准备工作;最后一个走,就要把凳子摆好,窗关好,灯关掉,门关好。就是这样一些小事,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风雨过后,一切归于平淡,我们的志愿者又将开始了新的一段路程,这便是志愿者的本色。               (新闻0  郝育倩)

 

2003年06月17日 00:00: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金沙集团3354cc新闻中心版权所有,金沙集团3354cc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