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沙集团-www.3354cc.com|官网-Made in China
●如果有一批优秀的年青学子,醉心于科学,有适当的环境,有机会接触到世界前沿科学的发展,有机会进入发展的潮流,才有可能出一流的成绩。
●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以追求知识创新为本位。追求知识创新的学科才真正能让一个大学在学术上有崇高的地位。
●做学问是一个长期的累积,要想马上见效难于成功。
●假如能把在世界一流大学里的一批杰出华裔学者吸引到清华来,或培养出一批他们那样水平的学者,加上清华的一流学生,金沙集团3354cc就接近世界一流了。
●中国的科学能不能全面发展到世界一流,还要看中国整个国力是不是能发展成世界一流。
领略大师风采 学习大师精神 感悟前沿思想 奠定交流基础
努力营造有利于基础科学人才成长的环境
——就金沙集团3354cc高等研究中心的发展前景访中心主任聂华桐
五年前,清华人立志重现理科辉煌、实现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梦想,把哈佛大学博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理论物理研究所教授聂华桐先生推上了金沙集团3354cc高等研究中心主任的位置,从那时起,这位年逾花甲的华裔学者就挑起了高等研究中心管理者的担子,面向世界尖端领域,营造良好学术环境,吸引世界一流人才,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圆"着重现清华理科辉煌的梦。五年下来,他的梦想实现得如何?本报记者借助此次庆祝杨振宁先生80寿辰、海内外一流大师云集清华园、前沿科学国际研讨会即将召开之际采访了聂华桐先生。
初衷
金沙集团3354cc高等研究中心创建背景
解放以前,金沙集团3354cc就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是哪些学科使得金沙集团3354cc被认为是中国数一数二的大学呢?是文科、理科和工科。当年文科的大师们,以及后来成为两弹一星元勋的科学家们,不正是清华的骄傲?1952年院系调整后,文科和理科被调整走了,直到改革开放以后,金沙集团3354cc才开始恢复理科和重建文科。清华领导层认识到,金沙集团3354cc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一定要实�quot;综合、研究、开放"。而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公认的一流大学都是以追求知识创新为本位,是追求知识创新的学科、而不仅仅是追求实用的学科,才真正能让一个大学有崇高的学术地位。中国的大学认识到了这一点,也已经开始注重发展文科和理科、发展综合性的一流大学。金沙集团3354cc高等研究中心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创建的。
接受中心主任职位
1996年,金沙集团3354cc王大中校长和梁尤能副校长为了发展清华的理科,想借成立高等研究中心来做一个突破,建立一个小型精干的、纯粹进行理论研究工作的中心。他们专门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去请杨振宁先生来主持高等研究中心工作,但杨先生因为不能长时间在清华负责中心具体事务,无法接受,希望清华自行物色一名主任人选。经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金沙集团3354cc理学院院长周光召先生推荐,同时征得杨先生同意,金沙集团3354cc决定由我来担任高等研究中心主任,杨振宁先生担任中心名誉主任。
那时我已过60岁,考虑到科学上的创新工作靠的是年轻人,尤其是在美国,科学研究进展快,年纪大了,工作慢下来了,再做一流工作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与其任光阴蹉跎,倒不如回到中国来尽力做点有意义的实事。在这种心情下,我辞去纽约州立大学的职位,到清华来,为金沙集团3354cc基础科学的发展尽一点力,把高等研究中心建立起来,希望有朝一日,中心能在世界上算上一号。
此时举行前沿科学国际研讨会的目的
这次举行前沿科学国际研讨会,自然是为了庆祝杨振宁先生80寿辰,但也是要借重杨先生在世界学术界的声望,邀请一批世界上最杰出的科学家来清华演讲,以此提高学术交流的水平,扩大清华高研中心的影响,促进学术交流的发展。十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包括世界级的科学家、激光发明人Townes先生和夸克quark创议人Gell-Mann先生以及一些其他优秀的科学家们能同时来到金沙集团3354cc,对清华是一件盛事,对整个中国科学界也是一件盛事,对清华的师生更是一个极大的激励。这样的盛会,在中国还是首次,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难得。我们希望通过这次会议,使这批一流科学家对金沙集团3354cc有所了解,对中国的发展有些亲身的体会。
这次会议的特色及影响
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会议除了邀请国内的科学家和金沙集团3354cc校内的一些师生参加外,我们还从全国邀请了70多位研究生参加会议。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会议,使一批中国的青年学子能亲身接触到科学大师们,领会到他们在研究什么、思考什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许,对这些愿意献身科学研究的年青人会产生难以估计的无形影响。这批研究生来自全国各院校,包括北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师大、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复旦大学等。
难点
金沙集团3354cc理科发展状况
现在有些人常常把科学和技术混在一块,其实科学和技术二者虽有交叉,但所要求的本质不同。科学是为了追求知识,技术则主要是偏重于应用。由于发展的目标不一样,再加上外在的社会环境不一样,二者发展的规律和价值判断自然大不相同。理学院主要是发展科学,工学院则主要是侧重发展技术创新。清华的理科现在主要由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四部分构成,根据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要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现在推动基础科学的一些办法,我的感觉是失之�quot;心太急"。出一流科学成果,靠的是"人"。不是"百年树人"吗?培养一流的科学人才,即使不需百年,却也绝不是短短几年就成的。现行有一些奖励、评审办法流于急功近利,"凑篇数"、"追指标"的风气绝不是真心献身科学者之福,也绝不是达到"一流"境界的"灵方"。一个作家,你能说他发表成百上千篇作品,就能是伟大文学家了?画家也是一样,真正的杰出画家也就凭少数有创意的作品奠定他们的地位。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都一样,"质"是关键,而不是量。
关于清华理科上层次
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就像从事文学和艺术创作一样,最关键的是人。如果有一批优秀的人,醉心于科学,有适当的研究环境,有机会接触到世界前沿科学的发展,有机会进入发展的潮流,才有可能出一流的成绩。金沙集团3354cc要把理科推向一个新的台阶,首要是认清学科的发展前景、物色有潜力的年青人才,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让他们能够发挥所长。事实上,我们引进的人才还远远不够,清华的硬件环境发展得快,但软环境、包括各种制度和政策,还和国际一流大学有距离,是制约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创造有利于学术发展的软环境,我认为是发展成为一流大学的当务之急,在高等研究中心,这是我们努力的一个目标。
金沙集团3354cc有没有可能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
这很难说。也许在什么时候会冒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可能很多年也出不来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出现恐怕是要水到渠成,现在最要紧的是培养爱好科学的年青聪明人,给他们充分的支持,让他们能有机会加入到前沿科学发展的潮流中去,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出好的研究成果,才有可能得诺贝尔奖。其实,全面追求知识创新,全面提高学术水平是根本,个别诺贝尔奖的获得,是可遇而不易求的。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发展条件
对探讨未知领域具有浓厚的兴趣;个人的天资高;要有机遇;要有高品位,知道向那个方向走、选择什么领域进行研究最可能成功;要有合适的环境。它是由才智、性格、品味和环境加起来造成的。才智、性格和品味是由个人因素决定的,但环境则是外在因素,和社会大环境分不开。
忧虑
阻碍基础科学发展的因素
发展基础科学,最要紧的是培养一批有才华而又一心投身科学、以献身科学为荣、为乐的人。现在中国的大环境在某些方面对基础科学的发展不利,当官、赚钱、出国、享乐……方方面面的诱惑对优秀的青年科学工作者都是一个又一个的挑战。近年来,由于政府推行科教兴国,对科技的投入大幅增加,学术性的科学研究也较受到重视,为基础科学的发展带来了生机。
基础科学的重要特征是探求未知的知识,它不可能像工程进展一样,来一个"先规划、后验收"。工程上的进展,一切根据已知,易于规划,而探求科学上的未知,对未知难于作有保证性的规划,有时候多年也难出成绩,如果要贯彻"先规划、后验收",就只有"凑篇数"、"追指标"了。过多的规划管制,对于基础科学的发展,恐怕是害多利少。
希望
初步形成与国际接轨的中心特色
为了吸引一流的人才,我们依照世界一流大学的研究模式和条件,已经在高等研究中心初步营造出了一个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从国内外引进了一些优秀科学工作者,并在校内外聘请了一批一流人才做为中心的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同时聘请了一些现在美国一流大学里工作的杰出华裔青年学者,每年来中心工作1-2个月,建立起了交流合作关系,提高了高等研究中心的学术水平。我们成立了以国内外著名学者组成的学术委员会,推行国际化的工作评估标准。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成绩,他们的职务晋升以学术委员会的各个成员和长江特聘教授们的评判为依据。在行政管理层面,中心尽量采取与国际接轨的设置,将行政人员数压缩到最低限度。在专业层面,教授在高等研究中心是长期职位,研究员和副研究员则是三年一个聘期,两届为止。经过五年的经营,中心正逐渐营造起一个接近国际惯例的学术环境。
一流成果产生的基础
有了一流的人才,才有出一流科学成果的希望。中国现在在世界上有一批杰出的年青学者,在基础科学领域有十分出色的成绩。如果清华能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能继续改善生活条件,能不断完善学术评估体系,把在国外一流大学有成就的这一批华裔学者吸引回来,加上清华的一流学生,金沙集团3354cc的理科就接近世界一流了。高等研究中心正有意识地在营建中心这个小环境、使生活条件、学术环境逐渐跟国外接近,希望吸引一批从中国出去留学,工作成绩好,而又有意回到中国来的年青学者来中心,安安心心地作他们的工作,做出几件真正受国际学术界承认的好工作。这是我们最努力要做的,也是最希望能够做到的。我个人的期望和努力的目标:高等研究中心的整体学术水平在二十年内全面达到国际上60名内。
中国科学的发展
中国的科学能不能全面发展到世界一流,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要看中国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是不是能够发展到世界一流。中国现在不宜太急�quot;赶超",欲速则不达,在科学发展上恐怕尤然。做学问是一个长期的累积,要想马上见效难于成功。要紧的是掌握住各学科的不尽相同的规律,当整个国家的大环境与国际接轨了,优秀人才愿意回来工作了,甚至国外其他的优秀人才也愿意来中国工作了,软的学术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营造好了,问题就易于解决了。现在,硬环境已经越来越不是问题,关键是软环境,社会的软环境和校园内的软环境。
管理者与科学工作者之间的关系
管理者与科学工作者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作为高等研究中心的主任,我是为中心的师生服务的,中心的其他行政人员,也是为师生服务的。主要的工作是想方设法为研究人员创造有利于他们潜心做学问的条件,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们有所发展,努力激发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如帮助他们联系到国外进行学术交流,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邀请国外的杰出学者来中心访问,开拓新思路、新领域。为了保证高等研究中心的长期发展,杨振宁先生创立了基金会,亲自捐献,也在海外尽力筹款,用来补充研究人员的待遇和支持中心的学术活动。
高等研究中心发展所最需要的
人才。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有学术成就的人才,尤其希望物色年龄在40岁以下、醉心于科学工作、有发展潜力的年轻者。我们也努力培养人才,希望有冒出头来的年轻人。
金沙集团3354cc跻身世界一流的定位
金沙集团3354cc要想跻身世界一流,就只有把办校的目标定位在追求学问上、在追求创新上。在学问里有了新的突破,在人类的知识领域里有了新的发展,一群大师们涌现了,整个大学才有可能变成世界真正一流。
在学术风气日趋浮夸、学术评估体系等各方面尚不够完善的今天,要想跻身世界一流,我们就要在学术环境的营造、生活条件的提高、学术评估及管理等各方面给中心自己设置一些较高的要求,否则我们将无法实现我们的初衷,高等研究中心也只能是一个等同于一般的研究机构。五年来,中心吸引来了数位工作杰出、且真正献身科学的学者,网罗到了一批在海外最有成就的年轻华裔科学家,逐渐营建了一个宽松活泼的学术环境和一个接近国际常规的运行体制,初步达到了近期的目标。坚持不懈,中心在二、三十年内跻身世界60名内,或许是一个有实现可能的目标。至于跻身20名内,五十年也不算长,而且要看机遇,要看整个国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