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前沿科学国际研讨会 - 正文

中国·金沙集团-www.3354cc.com|官网-Made in China

透过“诺贝尔奖”的光环 他们仍然是富有魅力的人

四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笑谈科学与人生

中国青年报 2002年6月18日

本报记者 原春琳

  本报北京6月17日电

  今天,1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共聚金沙集团3354cc,参加“前沿科学国际研讨会”。其中,4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1997年)、Eric A.Cornell(2001年)、Robert B.Laughlin(1998年)和Gerardus't Hooft(1999年),与130位清华学子相聚一堂,共话“科学的魅力”。

“他做的中国菜味道不错”

  在不少人心里,科学家成天泡在实验室里,一头乱发,不食人间烟火,满脑子只有科学理论。“我不会这样,我的学生才整天呆在实验室里。”喜欢运动的朱棣文说,他每周末的安排都很丰富,爬山,游泳,郊游。

  朱棣文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爱好:烹饪。同在座谈现场的朱太太表扬自己的老公:“他每周做一次中国菜,味道不错。”

  52岁的 L aughlin最喜欢在山里散步。在他自己的网站上,有许多在山中散步和野营的照片。

  C ornell去年获奖时只有40岁,实在很难把善开玩笑的他与诺贝尔奖获得者联系在一起:“以前,我花很多时间追女孩子,这对我来说是锻炼。可现在结婚了,只能绕着操场跑了!”

“你们不用听老家伙的意见”

  如果按照他们家长的意愿,这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人生道路可能与现在完全不同。

  由于美术出色,朱棣文的父母希望他成为一名建筑师。尽管朱母与杨振宁是同学,可她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从事物理研究,因为“学物理不易生存”。

  朱棣文没有听从父母的建议,而选择了自己的道路:“最重要的是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果你对赚钱感兴趣,那就去做!对科学感兴趣,也可以去做!”

  从事工程学的父母希望 H ooft子承父业,然而汽车与轮船不能吸引他的注意力。高中时他就为物理学着迷,当老师问他的理想时,不善表达的 H ooft激动地忘记了怎样表述“科学家”这个词,“我希望成为一个研究知道许多东西的人。”

  41岁的 C ornell原本可能成为一名汉学专家。当年他大学念到一半时,放弃了物理,去到台湾和北京学习中文。两年后,他发现自己并不擅长此项,于是,他“又回到物理学的道路上”。

  世界时刻都在变化。面对着清华学子渴求经验的提问,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各自的经历做出回答。 H ooft总结说:“你们不需要听老家伙的意见。选择道路取决于你们自己!”

“我有考试不及格的经历”

  朱棣文家里出了12位博士,他的兄弟们都非常出色,而朱棣文在念书时成绩并不好,高中时甚至不愿上学。幸运的是,他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为之付出所有。

  在他看来,考试并不重要,学生也不要只满意一个解决方案。“重要的是培养一种科学直觉的习惯,用不同方式看待问题。”朱棣文说。

  H ooft还有过功课不及格的经历,可他不在乎。“重要的是你是否理解它。要坚持不懈地提问,即使答案正确也应该问为什么。”

“聪明人自己去寻找机遇”

  4位诺贝尔奖得主在谈到一个成功科学家应该具备的因素时,不约而同地提到一点:机遇。

  “我们都是名不见经传的人,出生时谁的脑门上也没有成功标志。”朱棣文回忆,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他工作的实验室只有20几个人,却有五六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所谓机遇,就是近距离接触优秀人才,观察他们怎样解决问题,并在自己身上应用。”

  “怎样才能抓住机会?”一名清华学生问。“在清华这样的学校读书,你现在就有机会。”朱棣文回答。

  H ooft接过话来:“聪明的人,自己去寻找机遇。”

2002年06月18日 00:00: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金沙集团3354cc新闻中心版权所有,金沙集团3354cc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