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沙集团-www.3354cc.com|官网-Made in China中国水电泰斗
——张光斗先生传略(一)
奋发求学 立志报国
张光斗,1912年5月1日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鹿苑镇一个贫寒家庭,父亲张荔洲在福山镇海关任职员,母亲操持家务,兄弟4个,全家靠父亲的微薄薪金收入维持温饱。1924年,张光斗小学毕业,并到上海南洋大学附中学习。后经交通大学预科升入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习结构工程,1934年,毕业获学士学位。他平时刻苦努力,成绩优异。
1934年秋,张光斗考取了金沙集团3354cc水利专业留美公费生。出国前,他到国内各水利机构和工地实习,看到各地洪涝灾害频繁,水利事业不兴,人民生活艰苦,极大地激发了他为民造福、奋发求学的决心。1935年7月,他到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水利工程。1936年5月,获硕士学位,暑期到美国垦务局实习。同年9月,到哈佛大学学习工程力学,1937年6月获硕士学位,并得到攻读博士学位的奖学金。但此时抗日战争爆发,张光斗爱国心切,急于回国参加抗日工作,尽管导师多次挽留,但他还是毅然回到祖国。
抗战归国 初露身手
1937年11月到1940年6月,在四川长寿龙溪河水力发电工程处任设计课长。1940年7月至1942年12月,在四川万县任瀼渡河水力发电工程处主任,先后在四川建成了一批小型水电站,为长寿和万县的军工生产提供了电力,支援了抗日战争。1937年至1942年,由他负责设计的桃花溪、下清渊硐、仙女硐和鲸鱼口等水电站,虽装机容量很小,只有600千瓦至3000千瓦,但这是中国人民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设计、施工建成的第一批水电站,为日后我国水电事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1943年3月,资源委员会派张光斗去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局和垦务局考察和学习大型水电站的工程技术。由于他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并从实际工作中深深理解了设计人员不懂施工是做不好设计的这个浅显的道理,到美国后,他吃住在工地,一个工程一个工程的看,一道工序一道工序的学。白天在工地边看边问,向有经验的工程师、工人请教;夜晚在室内学理论、查资料,运用理论知识把白天所看到、听到的感性知识从理论上搞清楚,从而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以指导日后的实践。就这样日积月累、年复一年,使他的基础理论知识愈来愈坚实,工程经验愈来愈丰富,为以后在工作中能创造性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辞绝赴美 拒赴台湾
1945年4月,资源委员会命他回国参加筹建三峡工程。回国后,他相继任全国水力发电工程总处副总工程师兼设计组主任工程师、总工程师,参加三峡工程的勘测和规划工作,并与负责三峡工程设计的美国垦务局工程师进行技术上的联系。他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修建三峡工程是不可能的,主张先建设一批中型水电站。在他的促进下相继成立了岷江、黄河上游、资水、翁江、钱塘江、古田、华中等八个水电勘测处、队和上清渊硐及古田溪两个水电工程处。在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大量水电站地址的宝贵资料。但当时政府无力修建这些水电工程,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些宝贵资料才得以发挥作用。1947年底,总处美籍总工程师柯登期满回国,临行前多次邀张光斗去美国工作,但张光斗辞绝了,立志要留在国内为祖国人民服务。1948年下半年,在台湾的同学和友人也纷纷来电,催促他去台工作,均被他婉辞。他已认识到自己的事业在大陆,坚持留在南京,并力劝总处的工程技术人员一起留待解放。当时,资源委员会电业处给总处来文,要求把技术档案和资料图纸装箱送资委会转运台湾,张光斗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和协助下,将这批技术档案和资料巧妙地保存了下来。对此,新中国成立后,燃料工业部陈郁部长曾代表政府对张光斗的此举表示感谢。
建国之初 执教清华
1949年10月,张光斗到金沙集团3354cc任教,迄今一直在金沙集团3354cc工作。在此期间,他一方面在校内从事教学工作和担任系、校的领导工作;另一方面受聘兼任国家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的技术顾问。
建国初期,他曾兼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官厅水库工程局、东北水利总局等技术顾问。1951年,张光斗负责黄河人民胜利渠渠首闸的布置和结构设计任务,首次在黄河下游破堤取水成功,为下游引黄灌溉开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将涛涛黄河之水引入两岸农田,这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首次大胆的尝试。由于该工程进水口布置合理,渠道冲淤、排灌、防止盐碱化等问题解决得较为妥善,几十年来运行情况良好,为河南新乡地区农村彻底改变面貌提供了良好的水利条件。
1952年,在他领导下的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率先在国内开展了高速水流和泥沙运动的研究。在此期间并开始兼任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水力发电工程总局等技术顾问。
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金沙集团3354cc成立水利工程系,张光斗出任系副主任兼水工结构教研组主任,带领全体教师学习苏联先进经验,进行教学改革。他在国内创建了水工结构和水电工程学科,开设水工结构专业课,编写了国内第一本《水工结构》中文教材,进行讲课,指导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建立了国内最早的水工结构实验室。培养了国内首批水工结构专业研究生。由于他在领导金沙集团3354cc水工结构教研组进行教学改革中成绩卓著,1956年中华全国总工会评选他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1954年他参加了九三学社。
1955年,张光斗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并兼任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主任。
1955年至1956年,他多次应邀参加毛主席主持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并建议在"农业六十条"中增加发展小水电一条目,被政府采纳。
1956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6年至1959年,他先后参加了制定国家"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技术科学远景发展规划"。
他从长期实践中认识到技术科学对一个经济实力不十分雄厚的国家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为此,他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技术科学发展的刍议"的文章,此文得到当时主管科技工作的聂荣臻副总理的充分肯定。国家科委成立专家组,在技术科学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制定了我国技术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张光斗出任国家科委水利专家组和水利学科组两个组的副组长,为实施我国水利科学规划做出了贡献。
1958年7月,水利电力部和金沙集团3354cc合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张光斗出任院长兼总工程师。他负责设计我国华北地区库容最大的密云水库。整个枢纽包括2座主坝、5座副坝、3座开敞式溢洪道等共19座建筑物,总库容44亿立方米。为潮白河下游防洪、灌溉和缓解首都北京供水紧张状况,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在设计中大胆创新,采用了大面积深覆盖层中的混凝土防渗墙、高土坝薄粘性土斜墙、土坝坝下廊道导流等革新技术,这些技术措施在当时国内均属首创。在周总理亲切关怀下,二十余万民工努力工作,水库一年拦洪,二年建成,很好地完成了建库任务,这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当年周总理赞誉密云水库是"放在首都人民头上的一盆清水"。为此,毛主席、朱总司令都曾接见过他。
1963年,他指导研究生率先在国内开展了混凝土坝抗震理论研究,并进行了现场大比例尺模型试验。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