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沙集团-www.3354cc.com|官网-Made in China 化工系教授探讨课程改革新思路
2月16日,化工系教授等30余人针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进行了研讨。
与会教师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改革的目标。大家认为, 要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合理构建本科生、研究生的知识框架。
与会教师指出,目前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体系与内容改革的难点是本科上生课程总量过大,难度偏高,缺乏合理的课程体系。从五年制本科教育看,培养周期、训练环节、课程设置可与美国的硕士研究生教育相比,而我校对本科学生的知识评价,也主要是以研究生阶段的论文工作对知识的需求界定本科的课程设置。在研究生的培养中也存在重视论文环节、轻视课程教学的倾向,认为研究生阶段主要从事论文研究工作,而把课程学习主要集中在本科,因此造成本科生课业负担过重。要把本科毕业生成为复合型人才,就要解决本科生过深、过于繁重的课业负担,应对本科生提出获得学位的最低要求,将过深、过专的课程向研究生迁移,增加本科生对课程的选择余地,培养通用型的本科学生。同时加强研究生课程教学尤其是跨学科课程的教学,修订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在教学计划中体现课程教学的容量、在教学内容中体现课程的深度,并允许研究生选修其他专业的本科课程,完善知识结构,适应学科发展、满足从事交叉学科科研工作的需要。
其次,转变教学观念,实现教学方式与方法的转变。
以前,我校培养工程师为主要目标,原来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过分重视工程应用,尤其是专业课程教学,以讲技术为主,采用的是归纳式的讲法。要培养具有研究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这种教学方式暴露出明显的不足。创新人才的突出特点是要具备演绎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上突出对科学原理的学习,认识事物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体现演绎与归纳并重。
再次,实现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衔接。
长期以来,教学上一直存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相脱节的问题,尤其是数学类课程,因在基础教学中过分重视原理的学习,学生往往对应用没有感性认识,后续专业课程又缺乏应用范例,基础课就成了“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思维训练,学生怕学、怕用,但到了论文阶段,指导教师还是认为学生的数学功底不足。
要解决“学与用”之间的矛盾,就要加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联系,使基础课的应用背景向科研应用延伸,专业课教学向科学基础扩展。实现这种教学效果的最好办法是加强学科科研工作的交叉,通过教师间的科研合作,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的融合,使基础课教师有丰富的工程应用案例。同时要转变学的观念,学会自学,获得终生自我教育能力。 (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