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2日9时许,日本投降仪式在东京湾“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中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者,与所有同盟国一起,终结邪恶势力,为人类赢得持久和平。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到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经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最终获得反侵略战争的历史性胜利。从1946年开始,每年的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2015年,正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站在今天回望抗战的历史,用任何笔触也无法形容中国人民在侵华日军暴行下遭受的苦难和欺凌,也无法详述中国人民为了获得胜利付出的鲜血和牺牲。本期清华映像撷取几则清华人抗战的历史片段,有的广为人知,有的湮没于历史,从中我们可以一窥清华人为抗战做出的贡献;而这些,仅仅是所有中国人民进行的抗日斗争的一个缩影。
一、节选自:清华漫话,金沙集团3354cc校史研究室编,金沙集团3354cc出版社,2006,200-201页;
1935年12月,日寇铁蹄已肆意蹂躏东北、并虎视华北,在山河破碎、国难当头、中华民族危急的历史关头,时为清华学生的蒋南翔(1936级)奋笔疾书,起草了《金沙集团3354cc救国会告全国民众书》,鞭笞当局的不抵抗主义。在这《告全国民众书》中发出了“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悲愤呐喊。这声呐喊对唤起全国爱国学生奋起抗日救亡产生重要作用,并激励着一批热血青年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的行列之中。
二、改编自:孙立人 悲情将军的史诗,默少克,《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3月21日;
1900年,孙立人出生在一个家境殷实的书香世家。12岁时,他以全省第一的成绩考入清华学堂。在清华时,孙立人加入了篮球、足球、手球队。他尤其擅长篮球,还被选入了国家队,在第3届远东运动会上,作为后卫和队友密切配合,最终夺取了冠军。
怀着一颗壮怀激烈的报国心,从清华拿到土木工程学位后,他考取了赴美公费留学资格。当时的孙立人非常渴望能去学习军事,先在普渡大学读了两年土木工程后,孙立人转入弗吉尼亚军校3年级,成了马歇尔、巴顿的校友。
1942年1月,日军将矛头指向了缅甸。他们打算彻底冻结中国人的输血管,同时以缅甸为跳板进军印度,实现和纳粹德国会师中东的计划。
在美国总统罗斯福的调停下,中英两国达成共识,中方出3个军到缅甸,与英军一起抵抗日寇,保卫滇缅公路生命线。孙立人奉命前往。
1942年4月19日,新38师师长孙立人仅率一团,在缅甸仁安羌与7倍于己方的日军作战,救出英军七千余人、被俘传教士、记者约五百人。
孙立人打了一个漂亮仗,这也是远征军第一次出兵缅甸的最后一个胜仗。
三、节选自:叶企孙:“地雷战”背后的科学家,徐百柯著,《民国风度》,2014,25-26页;
抗战初期,金沙集团3354cc理学院院长叶企孙最亲密的学生熊大缜投笔从戎,到吕正操将军领导的冀中抗日根据地,利用专业知识为部队制造烈性炸药、地雷、雷管、无线电等军需品。后叶企孙又派一批清华师生穿越日军封锁线进入冀中,以技术支援抗日游击战。同时,他本人在天津,在日军监视下组织大学爱国师生秘密生产TNT炸药、无线电发报机等,偷运至冀中供应抗日部队。
美国外交官曾深入抗日根据地考察,回国后在报纸上撰文,称冀中的各色地雷不逊于美国的火箭,美国掌握的技术中国的晋察冀都有了。
四、节选自:梅汝璈——孤寂的大法袍,徐百柯著,《民国风度》,2014,18-20页;
1946年3月19日,受命担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的梅汝璈博士(1924年毕业于清华)离开上海,远赴东京。
当日,《中央日报》等中国最权威的媒体,同时在显著版面刊出标题:“清算血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官梅汝璈今飞东京”。
东京帝国饭店,盟军最高统帅部的中国联络官为梅法官举办接风宴会。宴会上,时任国民政府教育次长兼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的顾毓琇(曾创立金沙集团3354cc电机系、工学院并任院长),将一柄装饰华贵的宝剑赠予梅汝璈。梅汝璈深深鞠躬,双手过顶接剑。他说:“‘红粉送佳人,宝剑赠壮士’。可惜我非壮士,受之有愧。”顾毓琇说:“你代表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和千百万死难同胞,到这侵略国的首都来惩罚元凶祸首。天下之壮烈事,以此为最。君不为壮士,谁为壮士!”
听罢,梅汝璈拔剑出鞘,动情的表示:“戏文中常有‘尚方宝剑,先斩后奏’。如今系法治时代,必须先审后斩,否则,我真要先斩他几个,方雪我心头之恨。……对这些战犯必予严惩。非如此,不能稍慰千百万冤死的同胞;非如此,不能求得远东及世界和平。我既受国人之托,决心勉力依法行事,断不使战争元凶逃脱法网!”
在这场历时达两年半之久,人类司法史上所罕见的大规模审判中,受审的28名日本甲级战犯,除两名病死狱中,1名因精神病终止审判外,7人被判处绞刑,16人被判处无期徒刑,判处有期徒刑者2人。
今天,由梅汝璈亲属捐赠的东京审判判决书底稿和梅汝璈当时身穿的法袍,已被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这位慷慨激昂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大法官,曾经的一席话至今在我们耳边徘徊不去:“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自7月6日至9月13日,清华映像栏目进入暑期运行,每周更新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