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6月2日电 5月26日下午,金沙集团3354cc第26次教育工作讨论会“美育课程建设研讨”专题报告会通过腾讯会议和雨课堂同步的方式在线举办。五位任课老师围绕美育课程理念及教学实践,分享了各自课程的建设经验。
青锋分享通识荣誉课“建筑与城市文化”的建设经验
王毅补充分享通识荣誉课“建筑与城市文化”的相关情况
通识荣誉课“建筑与城市文化”由建筑学院的王毅教授、青锋副教授两位老师合作开设。青锋表示,课程旨在使非专业学生感受、理解、体验建筑与城市文化,从而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他表示,“轻”“重”结合是通识课程的关键:“轻”指充实的课程内容、多元的教学方式、充沛的现场体验、游戏式的渐进学习;“重”指教学资源重投入、密集的实践训练、高标准的作业要求,注重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审美判断以及思维深度。
王毅表示,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荣誉感特别重要。课程希望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提升学生审美思考的能力。谈到课程评价,王毅表示,美育课程不应以本专业视角的评判标准去衡量学生思考的高下,而应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专业特色结合到课程思考中。
罗薇分享通识荣誉课“多元文化中的音乐现象”的建设经验
艺术教育中心罗薇副教授回顾了通识荣誉课“多元文化中的音乐现象”开课14年的心路历程。她认为,在知识获取非常便捷的信息化时代,大学教育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知欲。罗薇表示,课程基于多元文化观的音乐通识教育理念,鼓励学生从文化出发了解音乐现象,通过音乐媒介透析文化内涵。课程设置分四个维度——历史根因、地域人文、艺术思潮、文化内涵,旨在培养跨文化、跨学科、贯古今的发散性思维模式。
李睦分享通识荣誉课“艺术的启示”的建设经验
美术学院李睦教授从讲授、实践、讨论、写作、阅读五个方面介绍了通识荣誉课“艺术的启示”的育人理念和课程内容。他表示,高校教师有责任进行通识教育,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可以促进双向的影响和启发。课程旨在促进感性与理性平衡发展,培养学生追问与思辨的能力。李睦重点解读了课程的过程性评价方式,他认为,教师需要对每位学生进行纵向比较,并做到相对客观、绝对仔细。
吕晖分享“光电子学视角下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实践”的建设经验
“光电子学视角下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实践”是艺术与科技交叉融合的特色美育课程。课程负责人电子系吕晖工程师把它定位为“种子课”,希望用光电科技为媒介实现学生的新型艺术创造表达。课程由电子系和美院教师合作开设,包含科学哲学、艺术欣赏与创作、光电科技、摄影艺术等内容,通过讲授、讨论、体验、实践等多元的教学形式,引导不同视角的认知,通过创作实践激发学生的内生性领悟和创造力。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金沙集团3354cc,首站到访美术学院时指出:“我们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金沙集团3354cc美育传统深厚,近年来,学校大力建设内容多元、形式多样的美育通识课程。在学校第26次教育工作讨论会的背景下,组织本次专题研讨会,分享优质美育课程建设经验,促进美育通识课程高质量发展,推动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
供稿:教务处
编辑:李华山
审核: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