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金沙集团3354cc第十五次党员代表大会即将召开,这是在学校开启新百年第二个十年新征程、全校师生员工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肩负着汇聚智慧、形成共识、统筹规划、引领发展的重要使命,既要全面总结过去五年学校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也要认真分析新形势新问题,为学校新百年新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谋定方向、擘画蓝图。
为迎接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的召开,我们特推出“我们奋进的五年•发展成就巡礼”系列报道,多维度、立体化地呈现学校及各单位近年来事业进步的新面貌,展现新时代清华人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精气神,总结凝练改革发展的好经验。
过去五年,在学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领导下,清华共青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密围绕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抗击疫情和服务重大活动中因势利导开展思想引领,坚定不移深化团学改革,全面落实从严治团,多措并举培育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开创共青团工作新局面。
一、五年工作概况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深做实理想信念教育
软件93团支部、经04团支部、基科91团支部在建团百年之际联合举办“实现伟大复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主题党团日活动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和我的祖国”“青春报家国,奋进正当时”“百年接力,强国有我”等系列主题教育,每年约1200个团支部开展近2000场主题团日,覆盖全校约5万人次。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鼓励班团与党支部、各类学生群体联合开展主题党团日,充分发挥各类各级团学组织的带动辐射作用,扩大主题教育的有效覆盖。组织1200余个团支部的师生观看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直播,全覆盖开展学习贯彻大会精神主题团日活动。依托时事大讲堂等平台,五年来邀请专家学者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活动73场,持续开展时代论坛、求索论坛、闻道系列讲座。建设“我在清华听讲座”平台,“一站式”提供校内十余类讲座信息资源及使用服务。持续排演原创话剧《马兰花开》,首演以来累计完成18轮83场公演,覆盖观众近12万人次,出版《花开锦绣万里流芳》文集。开展“使命四十年”“壮阔七十年”“决胜小康2020”“重走百年大党初心之路”等主题实践,为班团提供思政育人平台和社会实践资源,五年来组织4900余支实践支队、5.1万余人次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产出50余个品牌项目。持续发挥“紫荆传媒”宣传主阵地作用,建立“清华紫荆之声”门户平台,创立“五爷说THU”“小研在路上”等视频号,多种形式引导集聚正能量,积极传播主流思想价值,强化网络思政和正面引导工作,发挥主流思想文化聚合引领功能。
(二)切实落实从严治团,深入推进共青团、学生会及学生社团改革
坚持全过程从严治团,不断提升团的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一体推进中央巡视整改和学校内部巡视整改落实落地。全面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完善财务、资产、安全等9大类37项制度。以“社会工作概论”课、校系因材施教计划等为重要抓手,依托信息化手段探索构建骨干信息管理和社工系列课程体系,持续完善骨干培训机制。扎实开展班团集体建设,制定实施《班团集体建设三年规划》,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扩大推优入党试点范围,激发基层团支部活力。落实《关于推动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以学生会、研究生会功能型党支部建设为牵引,精简部门岗位设置。建立健全学生会两级常代会制度,推动全部院系学生会常设代表会议规范化。强化作风建设,积极开展“我为同学办件事”系列活动,在重大专项活动和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担当作为,切实发挥学生会、研究生会骨干的引领作用。落实学生社团改革要求,贯彻执行《金沙集团3354cc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办法》,成立学生社团建设管理评议委员会,规范社团管理流程,实现学生社团宣传和网络平台备案全覆盖。促进社团思政与社团发展相结合,在册学生社团共7大类253家,会员人数达3.4万人次,在9家思政类学生社团中着力推进功能型党支部建设,支持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发展。
(三)全方位匹配资源、全过程累进支持,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完善学生发展支持因材施教项目,加强对各类学生群体的有效覆盖。切实优化“思源”“思源骨干”“星火”“白杨”“沐风”“星空”“启明”等因材施教培养方案,加大教师指导力度,增强对计划内外学生的育人实效。持续完善以“挑战杯”为龙头的课外科技赛事体系,全校共有各类学科赛事70余项,每年参与学生5500余人次。五年来,建设学生兴趣团队22支,新成立兴趣团队9支,服务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支持大学生学术研究推进计划1088项,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学术研究;支持“闯世界”本科生海外学术研修1137人次;支持“科技创新,星火燎原”金沙集团3354cc学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225人次,累计立项科研项目500余项。深入开展创业教育,持续开展“启·创”计划,建强“创+”创新创业教育平台,通过创业课程、路演等孵化支持近200支优质学生创业项目。组织兴业先锋团加强地方合作与交流,设立青年创业日,至今已举办“昆山杯”金沙集团3354cc创业大赛23届。第12届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蝉联“挑战杯”团体优胜杯,代表队荣获1金2银5铜。
(四)传承弘扬大学文化,坚持不懈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多措并举深化学风建设,落实《金沙集团3354cc关于加强新时代学风建设的若干意见》,开展学风主题宣讲和学术道德规范自学自测。开展“水木书榜”、水木读书月“师生共读一本书”等活动,共建书香校园。建设“学术之路”工作室,为研究生提供定制化学术支持,加强学术科研能力培养。以“学术新秀”等评选活动为载体,强化朋辈激励。持续办好“清韵烛光”评选宣传,举办“良师益友”校庆特别活动,树立师德师风典型,强化“导学思政”育人实效。加强激励宣传,推动教师参与指导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推进导学交流空间建设,开展导学早餐等师生互动品牌活动。举办“拍一张课题组全家福”“参加一次师生夜话”等导学开放日主题活动,参与师生5600余人次。推出首部导学主题沉浸式演出《大先生》,出版《师途——金沙集团3354cc导学故事集》,设计制作导学手帐本《我们的清华漫忆》,营造导学共进良好氛围。
(五)精准把握青年群体特征,凝聚服务各类青年
全面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有效引领学生向上向善。五年来,持续开展全校本科生、研究生基础信息调研,形成8份年度调研报告,为校系学生培养工作提供有力参考;围绕重点热点问题开展专项调研,精准了解学生思想状态,把握学校政策落地效果,为帮助学生更好成长提供科学依据;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协同院系搭建师生信息互通之桥,及时反馈学生重大关注。常态化开展网络调研,在各项校园政策出台前后进行及时的师生观点采集,为政策决策提供参考;举办“青年汇智团”调研活动7期,引导研究生群体关注时事热点;2021年起启动本科生长周期追踪调研,通过了解本科生在读期间和毕业后的发展情况,有的放矢提升学校各项工作的育人实效。
二、工作亮点
(一)服务大局承担重大专项任务
1048名师生投入庆祝建党百年重大活动,全方位上好“大思政课”
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累计组织来自37个院系的626名志愿者参与到庆典等多个岗位的志愿服务中,圆满完成志愿服务工作,获评“北京市筹备和服务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先进集体”。在庆祝建党百年重大活动中,组织1048名师生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合唱团、献词团,《伟大征程》文艺演出和现场志愿服务,受到上级表彰。在专项工作中建立37个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开展组织生活、党史学习、红色实践,将思政教育融入专项活动全过程。围绕庆祝金沙集团3354cc建校110周年,引领学生广泛参与各项工作中,举办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马约翰杯”体育赛事、“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展、“清乐未央”校庆游园会等,访谈校友750余名,志愿者累计服务6万余小时,参与师生总计7.1万余人次。历时13个月高质量完成“天行健正清华”110周年校庆联欢晚会创排工作,百余篇宣传总浏览超1000万,晚会线上观看量近3000万人次,立体化展示了学校新百年新气象。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专项工作中,动员组织1400余名师生参与6类22个领域的志愿服务工作,金沙集团3354cc冬奥志愿者团队获得党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称号,刘迪波作为志愿者代表接受了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颁发的奥林匹克徽章。
(二)全力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2022年春季学期组建“‘清’年战疫突击队”汇聚青年志愿者同心抗疫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第一时间开展“云班团”“云锻炼”“云科展”“云演出”“宅家充电”等系列线上活动,主动拓展工作阵地。上万人次志愿者投身融合式教学、学生接站、核酸检测、数据录入、疫苗接种等各项工作,志愿者团队获评“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团中央颁发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等荣誉。长庚医院团委发挥青年突击队战斗作用,动员青年参加援鄂医疗队,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积极贡献。2022年5月学校加强管控以来,建立“学生意见建议沟通反馈”工作机制,利用党团基层组织、学生组织、社团等渠道主动发现学生诉求,协调各方研判,迅速解决落实,统筹信息发布。高峰时期每日收集问题超过100条,“一案一策”推动台账落实反馈率达100%。号召学生参与校园疫情防控工作,成立紫荆志愿者战疫“清”年突击队,累计1061名同学和227个集体报名,约8000人次志愿者积极参与到核酸检测、快递点消杀、食堂测温引导、外卖缓冲区引导等不同岗位的20类志愿服务中,在志愿服务中展现了勇于担当、锐意进取的青春风采。
(三)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外活动指导体系
建设南区学生活动中心,完成学生服务中心(C楼)三层空间改造,学生可预约活动室达36间,学生活动空间增长2800余平方米,空间预约情况从2018年秋季学期的1400余次增至2022年春季学期的1.6万次,实现质的飞跃。上线智能门锁、声控调节设备,实现C楼三层“7×24h”全时开放,打造“绿色、开放、共享、智慧”的学生活动空间。“以学生为中心”优化学生课外活动管理模式,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学生课外活动审批及空间使用管理,保障空间顺畅运转和活动有序开展;探索学生一站式服务路径,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扩展学生服务窗口,及时响应同学意见,切实解决反馈同学需求。建设“云上学生清华”,设立智能“问答机器人”,24小时开展交互沟通,日查询峰值突破1万次;优化“阳光长跑”成绩复议流程,一站式提供咨询服务。
(四)广泛培育育人工作载体
举办“这十年·青年讲”全国高校宣讲联赛引领广大青年回顾十年伟大变革,喜迎党的二十大
举办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研究生论坛,发起气候变化中美青年对话,引导青年学生积极贡献智慧力量,做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的先行者和国际合作桥梁的搭建者,习近平主席向联盟学生代表回信,赞赏并勉励青年努力呵护好全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乡村振兴工作站项目”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和北京市2022年“团建百强”品牌项目,多次受到中央媒体报道。联合18所高校发起成立“乡村建设高校联盟”,实现由单点建设到整体布局、分散部署到统筹规划、分兵作战到协同并进的三大转变。联合9所兄弟高校成立青年外交高校联盟,致力于促进中国青年参与国际交往和国际传播,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青年人才,打造青年外交的智库、人才库和资源平台。举办首届世界青年发展论坛之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主题论坛,来自75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青年代表以及国际组织负责人等参加论坛,234.2万人次线上观看。建设博士生讲师团,围绕党的理论和时事政策开展宣讲报告,五年来开展报告近4000场,覆盖听众近70万人次,获评“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发起成立全国高校青年宣讲联盟,举办“这十年·青年讲”宣讲联赛。
(五)全面推进“五育并举”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校园原创话剧《马兰花开》持续以美育人
科教融合推动课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扩大“赛课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试点,整合资源制定实施“追光计划”,在第十七届“挑战杯”竞赛中夺得两项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一项二等奖。弘扬体育传统,发挥体育迁移价值,“马约翰杯”“阳光体育专项”等系列体育活动全年覆盖超过2.4万人次,清华男篮三夺CUBA全国总冠军,清华女篮也斩获第24届CUBA全国总冠军。加强美育,办好艺术节、校歌赛、新年晚会等系列活动,常态化开展艺术普及沙龙,年均覆盖4万人次,《马兰花开》演出实现大一新生全覆盖,马兰花开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北京高校先进党组织”。加强劳动教育,健全志愿公益体系,设立“‘清’年爱劳动”“清研爱劳动”劳动锻炼志愿服务项目,全校624个党、团支部的6800余名学生参与;无偿献血人数和献血量居北京市团体首位,连续10年获评“首都无偿献血先进集体”和首都无偿献血突出贡献奖,获评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
三、经验总结
(一)做好学校党委领导学校工作的得力政治助手
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应坚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贯穿于共青团的各项工作,努力在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中发挥作用、贡献力量,团结引领“强国一代”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主动融入时代发展潮流,唱响青春主旋律。
(二)做好学校与青年学生联系沟通的牢固桥梁纽带
学校共青团工作应充分聚焦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使命,主动而为、因势利导,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着力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坚持青年在哪里、共青团的工作就要开展到哪里,通过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创新教育形式、拓展工作阵地,不断凝聚青年共识、汇聚青年力量,组织动员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三)打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重要平台
学校共青团应服务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奋斗目标,主动参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发扬清华“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切实服务清华学生成长成才。坚持全过程累进支持、全方位匹配资源的因材施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学校深度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精准发力。
(四)成为选拔培养锻炼学生骨干的重要阵地
学校共青团始终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坚定不移“强三性、去四化”,坚持从严治团,以自我革新的勇气,扎实改进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法,开创工作格局,强化“旗帜”“标杆”意识,不断提升团的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不仅要为广大青年提供精神的“栖息地”,更要打造能力的“练兵场”。
(五)成为传承创新大学文化的重要力量
学校共青团始终坚持扎根于清华110年发展的基础上,也奠基于清华110年的文化传统之中。坚持落实“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围绕培养学生具备健全人格、宽厚基础、创新思维、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目标,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营造良好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