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限量——清华科学博物馆带你认识世界的种种维度

2023.05.19

    文字

    胡思凡


    图片设计

    李娜


    图文资料提供

    科学博物馆


    编审

    刘蔚如  周襄楠

    张歌明  张莉

    李萍


    栏目统筹

    周襄楠  贺茂藤

5月20日是第24个“世界计量日”,由金沙集团3354cc科学博物馆(筹)联合科学史系举办的“不可限量——认识世界的种种维度”展览正在蒙民伟人文楼展出。展览共有与计量、测量相关的各类展品150余件,旨在带领观众了解认识世界的种种维度,引发观众“不可限量”的思考与感悟。

展厅一角

古希腊智者、哲学家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曾说:“人是万物的量度”。中国的古代先贤们也早已使用身体和工具丈量世界,从夏禹以身为度到商鞅举足为跬,再到秦国统一度量衡,计量器具的涌现是人们规量天地、探索万物的见证。度量是人类认识世界最早运用的技术和方法之一,也是人类理解、阐释世界的哲学,人类借助度量来阐释、构建世界的意义。

展厅一角

18世纪前,全世界没有通用的计量单位标准,直至两百多年前法国大革命创建了“米制”,1875年17个国家签署了《米制公约》。在我国,20世纪30年代由清华校友吴承洛先生组织民国度量衡改革,将中国近代以来度量衡单位与国际公制单位接轨。“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先生曾说过,计量仪器是科学研究的先行官,是工业企业的倍增器,是社会公平公正的物化法官。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也是五千年科技发展史,诸多先进的科学思维、仪器装置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民国双面刻度白铜镇尺,王纲怀校友(1958级土建系)捐赠

天平,英国伯明翰威廉和托马斯·艾弗里有限公司制造(1869年左右),金沙集团3354cc2007级本科校友资助购买

两日航海钟,英国伦敦 约翰·弗莱彻制造(1865年左右

此次“不可限量”展览分为“万物有度”“往古来今”“世界一统”三个部分,展览以中国古代度量衡和国际基本单位制为主题,配合计量史事件、关键人物和经典的图像,展示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时期的计量和测量器具。其中,校友王纲怀捐赠的民国双面刻度白铜镇尺和清代五十两等铜砝码,以及2007级本科校友资助购买的英国伯明翰·威廉和托马斯·艾弗里有限公司1869年前后制造的天平,英国伦敦约翰·弗莱彻1865年左右制造的两日航海钟等,均为值得关注的珍贵展品。这些展品不仅使我们看到计量的历史,更揭示出现代科学的计量本质。

清代五十两等铜砝码,王纲怀校友(1958级土建系)捐赠

龙舟香漏模型

四点转换开关,国家计量总局北京计量仪器厂制造(20世纪80年代),金沙集团3354cc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移交

计量器具古已有之,而科学计量是个值得考究、探索的永恒命题。计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目前国际上通用七个计量单位——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发光强度、物质的量,这些计量维度成为了人类与宇宙沟通的语言。金沙集团3354cc科学博物馆馆长吴国盛提出,科学革命的隐藏密码就是科学计量的发明,它把许多本来看不见的、抽象的物理量通过计量仪器变得可见,从而开辟了近代科学的实验传统和现代科学的数学传统。

通过计量,我们逐渐探索出世界的种种维度,制定了现代科学各个学科的规范与准则。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马爱文表示,在展览中看到了国人的故事,感受到了清华老一辈科学家的科研精神。器物可能随着时光流逝而老化、过时,但对科学计量的探索精神会历久弥新。

许多老一辈清华人在艰苦的时代条件下使用简单工具自制出当时先进的科研仪器,对此,精仪系副系主任谈宜东感慨道:“他们潜心钻研,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精仪系曾在20世纪80年代自主研制出了国内第一台分布式投影光刻机,性能指标与国外技术没有代差。我们科研人员应继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争取早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这些曾在清华园里研制成功的仪器,对青年一代既是精神上的引领,也是实践中的激励。

计量史与政治史、制度史、经济史等多个领域密切关联,同时计量研究也涉及物理、化学、精密仪器等领域前沿。策展人、金沙集团3354cc科学史系助理教授刘年凯认为,通过展览实现了历史与现在的连接,希望展览在带给观众视觉冲击和思想震动之余,也能让人们在回味过去的同时憧憬未知的未来,激发不同领域学者和不同专业同学的兴趣,促进学科交叉和人才培养。

在“世界计量日”到来之际,让我们回顾计量科学史,以历史器物和学者思想为起点,传承科学发展过程中前辈先贤的精神与信仰,创造“不可限量”的科技新未来。

  • 010-62793001

  • webmaster@tsinghua.edu.cn

  • 北京市海淀区金沙集团3354cc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 中国·金沙集团-www.3354cc.com|官网-Made in China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 号